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通信套餐變「套路」監管不能太含糊

通信套餐變「套路」監管不能太含糊

用著免流量軟體,卻被收取流量費;刷著「無限」流量,卻被降速斷網……眾多通信套餐潮水般襲來,在為用戶帶來實惠的同時,卻設置多重障礙考驗用戶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不少用戶感慨:「數學不好的人用不上最實惠的套餐。」

作為市場價格已經完全放開的一種,電信運營商的各種不限量流量套餐如何定製、如何宣傳、如何收費等,只要合理合法就OK。但是,當各種明面上大力宣傳有多優惠、低價,甚至完全免流量、免收費的不限量套餐,尤其是一些不限量APP,背後卻干著設置一些悄悄收費的「免流量陷阱」,明顯有違法嫌疑,亟須從法治視角進行嚴肅認真的審視。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價格法》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經營者違反規定,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由此可見,國內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各色優惠流量或免流量套餐等各種服務收費,不但要按照規定事前標明價格,而且還要用相對明確的、不使人產生歧義和誤解的方式進行宣傳和詳盡解釋。而非一些模糊的、並不清晰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與之交易,然後偷偷額外收費,等到消費者產生質疑詢問時,才告訴消費者一些實情。

時下,一些電信運營商制定不限量套餐等對外宣傳時,只片面誇大優惠範圍,模糊說某些免流量力度,但對背後到底哪些屬於真正免流量、免費範圍,並不能做到一一事前細說清楚、事中提醒到位。而是誘騙消費者稀里糊塗定製所謂的不限量套餐登錄某些APP消費後,背後偷偷扣費。這顯然屬於有意無意使用模糊或使人誤解的方式,誘騙消費者與之交易和消費的價格欺詐行為,是價格法所不允許的。

比如優酷土豆和電信合作推出的「酷視卡」,並非對優酷土豆APP內所有的內容都免流量,只有在線觀看APP內的自有視頻才是免流量的。而APP內的文字、圖片、彈幕、直播視頻、第三方廣告等都不包含在內。而在實際應用中,打開優酷土豆APP就自動載入登錄圖片,非會員也不能免去至少60秒片頭廣告,這些不可避免的東西都要單獨收費。

但相關商家在銷售「酷視卡」時,只強調其優惠內容,卻並沒有一併及時說明詳細的一些必須附帶收費的(前置)內容,讓普通消費者在並不「十分」清楚和了解的狀態下,稀里糊塗與之交易。這等於變相強制前置內容服務收費,讓消費者上當受騙多付意外費用,顯然帶有欺詐交易與欺詐收費的嫌疑。

一邊是國家有關方面順應社會呼籲,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正進一步加大網路流量降費力度利惠消費者;一邊卻是一些流量套餐打著降費優惠的旗號,明裡非常優惠乃至無限量、免流量,但暗地裡卻設置名不副實的「收費套路」欺詐消費者。這無疑與國家要求和社會的期待背道而馳,不但傷害消費者的直接利益,更讓國家流量降費的決心和成色受損,順利推進受到掣肘。期待有關方面對此高度重視,及時有效提升查究力度,既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為國內流量降費創造更加優質的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美科學家警告白宮勿限制中國公民赴美科研
東南太平洋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