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殺妻求權,幾度易主,歷史上的吳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殺妻求權,幾度易主,歷史上的吳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看桃子醬說歷史,這回給大家講一講吳起的故事。吳起,戰國時期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著名軍事家和改革家。曾在魯、魏、楚等國做官,大力推行政治和軍事改革,建立了卓越的功勛。他寫的《吳子兵法》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吳起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他自幼習武,胸懷大志。長大以後,廣結朋友,慷慨待人。為了謀得政治上的發展,從不吝惜金錢。不久,家產用盡,事業無成,徒然招來鄉鄰的冷嘲熱諷。吳起在衛國呆不下去了,只好辭母遠遊。臨行前,他跪在白髮蒼蒼的老母面前,用牙咬破自己的臂膀,指天發誓說:「兒子做不到卿相那樣的大官,決不回來見您老人家!」吳起來到魯國,拜儒家曾申(曾參孫子)為師,刻苦攻讀,同時娶了齊國一個大夫的女兒為妻,定居下來不久,他母親死了,按照當時的禮俗,他應該立即回去奔喪。

可是,吳起想到辭別母親時的誓言,含悲忍淚,沒有回去。曾申知道以後,認為他違背儒家孝道,宣布與他斷絕師生關係。吳起默默忍受,發憤攻讀兵書。後來經人推薦,當上了魯國的大夫。戰國前期的魯國已經相當貧弱,與它比鄰的是強大的齊國。公元前410年,齊軍侵入魯國,攻勢猛烈,魯軍節節敗退。不久,成邑(今山東泰安市南)失守,國都曲阜危在旦夕。魯相公儀休幾次向魯穆公推薦吳起統兵拒敵,穆公為難地說:「我也知道吳起的軍事才能,可是他的妻子是齊國貴族的女兒,現在讓他領兵打齊國,你能保證他的忠誠嗎?」吳起知道魯君不重用自己的原因以後,強烈的功名心驅使他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以示忠於魯國。桃子醬很是震驚啊,這不是現在所說的渣男嗎,連自己老婆都殺,太可怕了。但是在當時的環境,穆公解除了對吳起的懷疑,立即任命他為將軍,指揮魯軍抵抗齊軍。

吳起雖然取得了對齊軍作戰的勝利,但同時也招來了魯國一些大臣的嫉。有人在穆公面前大講吳起的壞話。說他母死不歸,不盡孝道,殺妻求將,殘忍無情。桃子醬覺得,這句話說的不錯。還說,魯國強大會招來其他國家的進攻,重用吳起會破壞與衛國的友誼等等。穆公聽信讒言,就把吳起辭退了。吳起知道魏文侯賢明,早就想投奔他。被魯君辭退以後,吳起就來到魏國。魏文侯問李克:「吳起這個人怎麼樣?」李克回答說:「吳起貪圖功名富貴,喜近女色,但很會用兵,就是著名軍事家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於是,文侯任命吳起為將軍,並命他率兵攻打秦國。吳起初試鋒芒,就奪得五城。不久又攻滅中山國。吳起所以常打勝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因為他體恤部下,與士卒同甘共苦。

他行軍不騎馬,宿營不設單獨的床鋪,親自背軍糧,與最下層的士卒穿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有一次,一個年輕的士兵身上長了毒瘡,吳起親自用嘴幫他吸出膿血,調葯治療。這個士兵的母親聽道以後,哭得十分傷心。有人問她:「您兒子是個普通士兵,吳起身為大將,親自為他吸出膿血,這真是愛護備至呀,您為什麼還痛哭流涕呢?」老婦人悲切地說:「您不知底細。往年吳將軍用嘴為兒子的父親吸膿血,他打起仗來奮不顧身,結果戰死沙場。現在吳將軍又為我兒子吸膿血,我真不知兒子會戰死在什麼地方呀,所以難過得哭了。」正因為吳起關懷體貼士卒,他率領的軍隊才能上下一心,表現出頑吳起經常打勝仗的第二個原因,是他積極改革兵制,制定了一整套較好的選將練兵的方法。桃子醬雖然不太認可他的人品但是不可否認的說他的軍事才能確實是非常厲害的。

公元前46年他任西河守以後,就建立訓練了一支精銳的常備軍——「魏武卒」。他主張兵貴精不貴多,軍隊必須有賞罰必信的嚴明紀律。他特別注意選取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的人為將領,要求以嚴格的訓練提高士兵的素質。因此,他指揮的軍隊往往能打敗數倍於己的敵軍。《尉繚子》中讚許他說:「如果吳起有七萬之眾,那營吳起不僅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也有著非凡的政治眼光。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位。有一次,武侯來到西河,與吳起一起乘船在黃河中順流而下。船到河心時,武侯指著壯麗的河山對吳起說:「高山大河是多麼險要!這是我們魏國的國寶啊!」吳起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說:「國家的興衰在於它的政令是否正確,而不在於山川是否險要。從前三苗氏(古代部落)住的地方,洞庭湖居左,鄱陽湖居右,地勢險要,因為他們不修德行仁義,結果被大禹滅掉。夏桀住的地方,左臨黃河、濟水,右靠太山、華山,南有龍門山,北有半腸坡,地勢也很險要,但因為他不行仁政,結果被商湯放逐。殷紂王所居之地更加險固,同樣因為政治腐敗,被周武王殺死。這樣看來,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靠的是好的政教法令,而不是山河的險要。假如您不行德政,連船上的人都是您的敵人,那險峻的山川靠得住嗎?」武侯點頭稱善,同意了吳起的觀點。

吳起任西河守一十七年,先後率魏軍與其他諸侯國打過七十多次大仗,大部分獲得勝利。使魏國領土擴展千里,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營言樹大招風,功高受謗。吳起的功業和才能引起魏國官僚公叔、王錯等人的嫉恨,由於他們的陷害,吳起被撤去西河守的職務,含淚離開魏國,遠走楚國。桃子醬說句題外話,吳起還真是波折,一生光投奔的國家就好幾個。吳起一去,西河即被秦國奪走,魏國國勢日衰,戰國首強的地位再也不能恢復了。楚悼王早就仰慕吳起的政治軍事才能。吳起來到楚國以後,很快被任命為令尹(相當於相),掌握軍政大權,主持變法。吳起對楚悼王分析楚國情況說:「楚國土地遼闊,軍隊眾多,但卻國弱民貧,在與其他諸侯國的戰爭中常常失地受辱。原因在那裡呢?我看是大臣權勢太大,貴族無功受祿者太多,他們對上威逼君王,對下虐待士民,以致國貧兵弱。改變這種狀況的根本出路在於制度的變革!」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吳起力排眾議,頂住重重壓力,堅定不移地在楚國推行變法。

在政治上,他「明法審令」,收回傳三代以上無功貴族的封爵和俸祿,廢除遠房宗族的世襲特權,把居住在首都的貴族遷到邊遠空曠荒涼地區,同時精簡國家機構,罷免冗官冗吏,裁減無用和多餘的人員,嚴禁官吏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在軍事上,獎勵耕戰,把精簡機構省下來的錢財用來提高士卒的待遇,建立一支如同「魏武卒」那樣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吳起這些改革措施實行後,僅僅經過一年的時間,楚國的面貌就大為改觀,國庫充裕,政治清明,軍力強大。在吳起的謀划下,楚軍南平百越(居住在我國南部的越族),北並陳、蔡(位於今河南、安徽交界處的兩個小國)擊敗韓、趙、魏三國聯軍的進攻,威震中原。這個就是吳起的頂峰時期了。

但是,吳起的變法引起了楚國舊貴族和其他諸侯國的仇恨。他們對吳起恨得咬牙切齒,暗地裡串通一氣,伺機報復。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去,葬禮還未進行,以陽城君為首的一部分舊貴族就迫不及待地發動叛亂,包圍王宮,必欲置吳起於死地而後快。受了重傷的吳起機智地伏身在楚悼王的屍體上,被利令智昏的叛亂者兇狠地射殺了,但王屍也中了許多箭本按照楚國的法律:加兵於王屍者夷三族。因此受到滅宗制裁的貴族就有七十多家。吳起為了在楚國實現變法的理想而悲壯地犧牲了,但他那勇於改革的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思想,卻長期為後人所傳頌。好啦,吳起的故事就講到這裡啦,大家覺得喜歡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子醬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桃子醬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