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支軍隊排名和實力曾在袁世凱北洋新軍之上,為何後來默默無聞

這支軍隊排名和實力曾在袁世凱北洋新軍之上,為何後來默默無聞

晚清風雨飄搖,北方出現了眾多軍事力量。除了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北洋部隊外,還有其他一系列軍事武裝力量,比如毅軍、安武軍、鎮嵩軍……其中,毅軍實力和資歷曾經遠在北洋新軍之上。為何這樣一支重要部隊其後卻無聲無息消失了呢?

戰鬥中的毅軍

毅軍由宋慶創建,最初是一支普通的地方團練,在與捻軍作戰中逐漸興起。1861年,淮北軍閥苗沛霖造反,宋慶率軍與其血戰,連下數十寨。戰後,負責安徽軍務的袁甲三奏請朝廷,封賞宋慶「毅勇巴圖魯」的稱號。毅軍得名,即來源於此。

宋慶

剿滅捻軍和苗沛霖反叛後,宋慶率部跟隨左宗棠征西,平定西北的回民起義。金積堡之戰中,由於堡內屋頂皆為平頂,泥土極厚,炮彈不能貫穿,故而只能強攻。毅軍每天發起十幾次衝鋒,死傷無數,以熱血贏得勇戰之名。西北戰役結束後,毅軍長期駐紮西北苦寒之地,為穩定邊疆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後,調至旅順。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毅軍再次參戰。先後在平壤、九連城、鳳凰城、摩天嶺等地與日軍交戰,均能以少擊眾,受到朝廷恩寵。大同江之戰中,毅軍將領馬玉昆在極其不利的形勢下,以八千擊退日軍兩萬人。日軍驚嘆毅軍「驍武絕群」。就這樣,毅軍的指揮權交到了第二任統帥馬玉昆手中。

馬玉昆

1899年,清廷圖謀自強,將當時最強的四支軍隊編為武衛軍,護衛京師。他們分別是聶士成的武毅軍、董福祥的甘軍、馬玉昆的毅軍、袁世凱的新軍,分別編成武衛前、後、左、右軍。庚子之戰中,毅軍大發神威。八國聯軍進攻天津,聶士成戰死,馬玉昆收編其餘部,帶領義和團發起強悍衝鋒。北倉之戰中,馬玉昆徹夜不眠,前後十餘戰,雖然最終失敗,但為各國敬佩。天津戰敗後,馬玉昆護送慈禧、光緒西逃。英美列強皆知馬玉昆能戰而不敢追擊,唯獨俄國自恃悍勇尾追,結果被馬玉昆以三千人擊敗。此戰後,馬玉昆備受政府信賴,可以專摺奏事,在軍隊系統與袁世凱並列。毅軍興盛至頂峰,兵力兩萬,武器全部進口。但是,晚年的馬玉昆只想發財享受,毫無進取之心。毅軍沒有趕上晚清軍事變革的步伐,逐漸衰退。

薑桂題

第三任毅軍統帥是薑桂題。薑桂題雖然不識字,但與袁世凱有金蘭之交,非常驕橫。毅軍駐紮京畿,與八旗兵屢次發生摩擦,已經逐漸腐朽。辛亥革命爆發後,在鎮壓山西革命軍時竟屢遭敗績。民國建立後,薑桂題被大總統袁世凱視為自己人。毅軍裝備和待遇都高於一般部隊。然而,晚年的薑桂題也同樣愛財如命,在老家亳州巧取豪奪,大肆購置房產土地。主帥如此,毅軍的紀律自然好不到哪裡去。1912年8月24日,因為反對剪辮子,毅軍竟然發生暴動,到處搶劫掠奪。被鎮壓後,毅軍調往熱河。駐紮在貧瘠之地,毅軍的軍紀更加混亂,白天為兵,夜間為匪。

毅軍接受檢閱

第四任毅軍統帥由米振標擔任。米振標在鎮壓蒙古王公叛亂中表現突出,但大字不識,思想保守,也無心改革毅軍。毅軍始終保留晚清時代裝束,軍官拖著大辮子,軍事思想和謀略更加落後。軍中暮氣沉沉,腐敗橫行,裙帶關係嚴重,以投靠強者苟延殘喘。1927年3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奉軍大舉南下,圍攻反覆無常的毅軍。已經失去進取心的米振標命令部隊將槍械全部交出,軍官全部離開部隊,毅軍徹底滅亡。

毅軍從一支普通團練成為護衛清廷中樞的核心力量,靠實打實的軍功贏得地位。特別是庚子之戰後,在聶士成戰死、董福祥退回西北之後。武衛軍只剩下毅軍與新軍。毅軍本可以抓住機遇,與新軍並駕齊驅,成為影響近代史的重要力量。然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自宋慶以後,三任統帥文化程度均低,思想又保守,遂在近代軍閥大競爭、大決戰中逐漸走向消亡。

參考書目:

1、從晚清到民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

2、北洋戰史,時代文藝出版社,2017年。

3、歷史深處的民國,華文出版社,2015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大開寫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行慎入,總司令投資也賠得底朝天,一氣之下幹革命
民國才子處理包辦婚姻數此人最優雅,秒殺魯迅和徐志摩諸人

TAG:腦洞大開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