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張愛玲到蔣方舟,中國女作家的百年傾城

從張愛玲到蔣方舟,中國女作家的百年傾城

親愛的小夥伴們,職工書屋新書上架啦!本期主題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快點進去看看裡面有沒有你的愛豆吧。

張愛玲

(1920-1995)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

18歲的張愛玲在《天才夢》中這樣寫。不知道是不是這位敏銳的天才作家對自己的人生的隱隱預感,在人生的最後18年中,她飽受心理疾病的困擾,覺得屋子裡到處都是虱子,身上永遠發癢。並因此輾轉流徙,於74歲謝世於洛杉磯寓所,死後7天才被人發現。

生於世家豪門,卻一生顛沛流離,曾經風光無限,最終晚景凄涼。她傳奇的一生流傳於人間,無論她願或不願。

三毛

(1943-1991)

不知為何,在不甚清晰的印象中,我總會把三毛和張愛玲弄混。

去深究原因,一是這兩位女作家流傳甚廣的照片中有兩張的造型都是盤頭,而且兩位都是瘦削的瓜子臉,對於我這個臉盲來說就會犯糊塗;二是高中時第一次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有一篇文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寫她與女房東吵架甚至要打架,文章最後一句話「我坐下去(廢輪胎做的沙發),像一個王。」我當時就被她的王霸之氣震驚了,只覺得這是一個銳利的女子。這種模糊的性格印象又被嵌套在張愛玲的那張眉眼斜視的相片上,被各種繁雜瑣碎的思流擠壓,最終合成了一人。

其實現在看來,三毛與張愛玲的差別是很大的。三毛很硬,即使她穿著波希米亞長裙在沙漠中沖你大笑,你也能感受到她從骨子裡散發出的硬氣,那是在各種艱苦的自然環境中磨礪出來的;而張愛玲很冷,她穿著旗袍膚白如雪,冷眸斜視著你,你會感受那種決絕的疏離,就像手指碰到冬日的冰凌似地突然打個激靈。

亦舒

(1946-)

亦舒的小說是一代人的戀愛聖經,亦舒筆下的女主多獨立自主,理性通透。

「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有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又健康也是好的。」——《喜寶》

李碧華

(1959-)

(網上找不到李碧華的照片,只好放一張《霸王別姬》劇照)

她的文看得不多,只幾篇,都是看到一半「哎喲」一聲放下了,然後又不甘心地拿出來看完。

她的文,詭魅。

她寫情多凄艷畸麗,細思恐極。

蔣方舟

(1989-)

「7歲寫作,9歲出書。」打開網上搜索引擎上任何一個對蔣方舟的介紹,都必定有這麼一句話。

少年成名,是她脫不掉的枷鎖。

看著她一路成長的軌跡,我很有種複雜的感情。一方面是同齡人的嫉妒,另一方面卻希望她能走得更好更遠,就像看另一個時間緯度里的自己。

為什麼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她上面?我想是她文字里的坦誠。

「7歲寫作,9歲出書。在我寫出好的作品之前,也只能靠這些故事來引起讀者對我的興趣,和表演吞火球、鑽火圈沒什麼區別。」

有些文縐縐、酸溜溜,卻清醒而努力地活著。這就是蔣方舟,也是我們吧。

文/張悅

圖/來自網路

編輯/張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鑄魂 的精彩文章:

TAG:書香鑄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