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候日課-四月初三 夏季養生

物候日課-四月初三 夏季養生

四月初三

鳴蟬嚖嚖,夏天的氣息愈來愈濃。上周還在念想著什麼時候綻開的大花紫薇,在某個一眨眼的瞬間,她們就把魔術變出來了。

狐尾椰子也讓綠珠變成了紅珠

臘腸花和臘腸一起掛在樹上

因為底下竄上來一點點風

微微地擺動了許久

蟬蛻出來的美蟬們叫得越來越開心

四周則像大桑拿鍋,總覺得悶熱難受。夏季氣候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高溫和高濕,溫度很高,空氣中的濕氣也很大。同時空氣缺乏流動,沒有風,所以就形成了一種桑拿天,又悶、又熱、又潮、又濕。這就成為外界氣候變化導致人體發病的原因之一,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六淫」之一。

中醫把濕氣致病分為內濕和外濕,所謂外濕就是外界環境的潮濕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內濕就是由於飲食不當所造成的人體消化功能受到傷害,進而形成的濕濁和痰邪。

夏天外界環境潮濕到底對人體造成哪些影響?

首先,濕是水汽,是陰邪。陰邪就容易傷害到人體的陽氣,它和寒氣是一類的。外面的濕氣傷害到人體的陽氣以後,就像烏雲遮蔽了日月,造成了人的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一種癥狀表現,所以中醫把它叫「蒙蔽清竅」。濕氣是一種陰寒重濁的東西,在夏天由於受到陽氣的蒸騰,本來屬於地位卑微、低下的這種濕氣被蒸騰了起來,通過人體向外開放的孔竅,傷害到人體,所以人就會出現一些相關的癥狀。比如說有人會出現頭目不清楚,昏昏沉沉的,病人會說「我的頭上好像裹了一層東西」,中醫稱之為「頭重如裹」。另外眼睛老是會覺得發黏,睜不開,即便睜開了,也總是覺得看東西不清楚。鼻子總是黏黏糊糊,嘴裡總是發黏,還會夾雜一些其他的味道,發苦、發澀或發甜,還有人覺得耳朵聽不清楚聲音,既不是耳鳴也不是耳聾,就是聽不清楚。

其次,濕氣侵入人體,它會恢復到它陰寒的本質,表現為重濁、黏膩。人體分泌的一些體液本來是很清澈的,但是受了濕氣的侵害以後,特別是傷害到小腸的「秘別清濁」的功能以後,就會出現這種污濁、黏膩的東西。比如嗓子里有痰,但是總是黏的,咳不出來。比如小便出現渾濁,甚至小便完了,會覺得發黏,大便的時候拉不幹凈,特別黏,沖馬桶都沖不幹凈,還有人表現出來的是出黏汗。

另外一個趨勢就是濕氣往下走、下流,濕邪致病的最後一個特點,就是纏綿難愈,中醫形容叫「如油入面」。就像把面和油裹在一起以後,分不清楚。濕邪以後病程就比較長,較難以治癒,所以我們還是以預防為主,在潮濕悶熱的季節,要注意對空氣濕度的把握,比如說我們要注意通風,另外可以在家裡多備一些能吸收濕氣、潮氣的東西,比如說木炭、草木灰、生石灰等,隨時更換,這樣有助於防濕。

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夏天生活上需要注意的東西,因此今日黃帝內經學習先跳到四氣調神大論中對夏季養生進行學習~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謂蕃秀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這三個月,夏三月我們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存在,「此謂蕃秀」,蕃,描寫的是一個加倍,層層疊疊的樣子,春天是剛開花,到了夏天是枝葉茂密,在老樹上出現了新枝的景象。春天的發陳以後,長出了它的下一代層層疊疊的茂盛的樣子叫蕃,所以夏三月看到樹木。第二個是秀,秀下面是個乃,我們先看「孕」,上面一個乃,下面一個子。所以反推過來,秀是下面一個乃,上面一個禾木的禾,這時植物在孕育。春華秋實之間就叫夏秀,植物在開花以後,受精,開始孕育果實的那個狀態就叫秀,所以「夏三月,此謂蕃秀」。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蕃秀的此時人該幹什麼,首先要看天地。人法地,地法天。春天是天地俱生,地氣都往上走,到夏天,地氣與天的交流就開始了,所以叫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的萬物包括一些植物,也包括一些動物,這個時候比起春天光開花那個狀態來講,除了開花以外,開始出現了果實了。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

夏天人們,根據這種情況呢,要調整自己作息時間的話,就是可以晚點睡,早點起。此時晝長夜短,可以順應天地的變化,睡得少一點。早起早到隨著太陽的變化。「無厭於日」,這句話是很有現實意義的一句話。 「厭」(繁體)一開始的意思就是吃多了撐著厭食,厭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不喜歡的意思,過多了。

「無厭於日」,就是說在夏天不要去討厭太陽。大家討厭太陽的表現有很多,把自己關在混凝土大樓里,還開著空調,還要抹著各種防晒霜,出去時要穿防晒衣,還要打遮陽傘等等。其實在夏天是應該熱的。植物想華而實,必須要在夏天熱散,否則成熟不了。人的生理髮育,其實也跟自然是同步的,如果只有春生、秋收、冬藏,沒有夏天的熱烈,很多人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為什麼要無厭於日?首先是光照,大家都知道我們對各種營養的吸收比如鈣、各種維生素等等的吸收有個條件,就是要有光照,有些人到秋冬容易發生抑鬱症就是因為光照時間不長。身體的陽氣是生命的動力,自然界的陽氣從太陽得來。

另外人體有一個自我平衡、寒熱調控的系統。中醫五行裡面有兩套系統,一個是制熱,一個製冷。第一套系統制熱,是肝和心,製冷的系統,是肺和腎。所以到夏天特別熱的時候,健康人的腎水開始工作,所以人會出現一些微微的毛毛汗,不是大汗,心情也不是那麼焦躁。「心靜自然涼」,其實健康的人是能夠調和、調節人體的溫度的。健康的人到冬天的時候你一摸他的身體,會覺得很暖,到夏天的時候,他的皮膚卻是涼涼的,這說明陰陽平衡的功能在發揮作用。

只可惜許多人心又不靜,發自內心的躁熱,即便外面天氣不熱,身上也躁熱,再加上外面天氣熱,又不從根本上去鼓舞自己的腎水去平抑自己的心火,反而是喝冰水降火,拿空調降火,兩冷一夾,夏天本來毛孔就張開,就很容易得病。調控不了,就應該用一些藥物、食材,比如綠茶,辛香味苦,性寒,能夠清心火,開暢毛孔,解表透汗,平復焦躁,使人平靜下來。所以在煩悶焦躁、汗又出不來的情況下,沖一杯綠茶喝,一口一口地品,慢慢地把它咽下去,這時候首先會出現舌下生津,腋下習習生風,出點汗,頓時就會覺到一股清涼的感覺發自內心地出來了。

使志無怒

春天是以使志生,「志」我們講過了,是表示心之所向的志向和願望。怒,上面一個奴,下邊一個心,是把自己的心壓抑在那,成為一種奴隸。在春天,我們講了聖人養生之道是無恚嗔之心。恚嗔之心是怒氣的開始,怒氣已經形成了以後,氣得不行但還沒暴發這個狀態叫「怒」,是肝氣動了以後,被壓抑的那個狀態,暴發出來了就叫「憤」,所以怒比憤對自己傷害要更大。怒傷肝,傷自己,憤傷別人。

養生,以不生恚嗔之心為最上,以不生怒,不怒為最高境界,萬一已經怒了,要找合適的地點、場合,把它發出去,絕對不要去制怒、壓在那兒。人的能量是守衡的。生了這口氣,如果不把它轉化出去的話,它就永遠在那。開始是一口氣,氣是無形的,慢慢的結合上其它一些恐怖分子:痰、淤血,就變成有形的了,慢慢就在那塊長一塊東西。建議大家呢,就要去找中醫或者學些中醫的方法,去把自己壓抑的怒氣舒散開,舒肝解郁。木曰曲直,這種壓抑的怒氣,就好像來了一陣風,樹彎倒了,但是彎倒以後,它就留下一種痕迹,郁了一口氣。生氣的時候千萬別吃東西。肝氣是往上走的,怒髮衝冠,吃東西是往下咽的,足陽明胃經也是從臉往腳上走的,所以一個往上頂,一個往下壓,加上一口鬱氣,所以很多人就是在生氣時候去吃東西,然後就形成了很難化解的鬱氣。

化解怒氣,需要一些舒肝理氣的葯,一般這些藥物都是有一些辛味、發散的葯,最好去找醫生調理,或者辯症後用一些成藥或者是湯藥比如舒肝丸、涼腹丸、香砂養胃等。有些人吃完葯或者是扎完針以後開始打嗝或者放屁,其實就是咽下的那口氣,變成一種無形的東西出去了。所以夏天,不是個讓自已鬱悶、憋怒、憋屈的這麼個季節,盡情地去找合適的場合,或者時間,把它表達和發泄出去,使志無怒。

華英成秀

華英是開花的那個狀態,英就要說到央,我們經常說中央,中和央不一樣,央是中間最高點,所謂夜未央、未央宮。央就是子時的最高點,英的草字頭底下一個央,花開了以後,中央吐出最高點就是花蕊。就是說要在夏天這個時間,利用炎熱的天氣,不要厭於日,讓我們開出那些花,吐出的蕊受精,使它受孕、結果,使華英成秀。

使氣得泄

泄,是無形能量的流失,是用三點水加這個世界的世,能看得見的水瀉,大便溏瀉,用得都是那個三點水加一個寫,區別是有形和無形。冬天是閉藏,不要泄氣。夏天毛汗孔張開,能看見的是出汗,看不見的是體內熱氣往外蒸騰,讓自己積攢的污濁的東西排泄出去,前提是無厭於日,只怕空調房裡氣沒來得及泄,虛邪賊風就進去了,所以夏天是非常容易中風的一個季節。

我們可以看見毛汗孔,中醫還有一個詞叫「腠理」。理也能看見,就是我們說皮膚的紋理。腠是細胞中的一個間隙,你看不見它,但是它的確存在,它是出氣的,人的皮膚是有呼吸功能的,夏天是應該讓自己開放、開泄的一個狀態。

若有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春天是發情的季節,是自己感情萌動的時候,比較青澀。到了夏天,屬於南方,顏色已從青色變成紅色。赤色,木生火。春天是肝,夏天是心,這個心包括我們說的心包,還包括我們形而上的那種情感、情緒,這時候心氣隨著天地的變化變的很足、很旺,是表達愛的一個季節。

愛,繁體字中間是有心的,因為愛是要動心的。沒有心的愛就是哀,「哀莫大於心死」。形容心氣不足、幹什麼都沒勁的狀態就叫哀。哀跟衰是一樣的,衰到一定程度,那一橫都沒了,就變成哀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也就是四氣調神,跟著自然天氣的變化去走,天地出現了什麼象,出現了什麼氣,我們就跟著去應和著走,保持一致叫應,春天要養生,夏天要養長。春天是發芽了,夏天要瘋狂的生長,孕育自己的果實。萬物是一理的,人孕育自己果實也需要熱烈的一個階段,沒有這個階段就可能發育不好。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

許多抑鬱症,燥狂症等心理疾病包括一些心臟疾病,根從夏天埋下了種子。因為本來應該無厭於日,卻非要逆著它,傷了自己的心氣,傷了心神。「痎瘧」這是一個中醫的病名。你如果逆天地之氣,到了秋天會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伏寒在裡面出不來。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春華為什麼沒有秋實,就是沒有夏秀。因此「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如果是「無厭於日」的話會出很多汗,流失很多鹽分。所以夏天補液體要喝湯、喝熱水,另外在熱水裡面或者湯裡面要加點鹽,補充自己的鹽分。夏天人的陽氣和能量是往體表走的,出汗,這時候反而肚子裡面涼,所以在夏天一般的人的胃口不是很好,這是自然的一個表現。因為人的陽氣在外面,胃腸陽氣相對低。所以越到這時候越是要吃熱性的東西。 所以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因為熱性的姜可以溫暖腸胃。盡量不吃寒涼之物如海鮮等,如果非要吃,要加熱性的紫蘇葉、芥末、生薑、黃酒、白酒等等去平衡,或用一些辛溫的、芳香的、能夠化寒化濕的中藥如藿香正氣水。

這是今天的日課,下文學習留待下次繼續~

GIF

自觀自在 守本真心

歡迎分享與交流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季 的精彩文章:

夏季有哪些減肥美食?每天堅持吃,一個月效果意想不到
春夏季白癜風「來襲」 治療不間斷 護理要加強

TAG: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