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憶紅樓:賈元春去世的客觀原因是什麼?

再憶紅樓:賈元春去世的客觀原因是什麼?

原創文/王哥歷史君(座右銘:每天垂直更新有關紅樓夢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點擊閱讀)

俗話說:一入紅樓,終生難醒。紅樓一夢終究深似海,而我願做你的擺渡人!大家好,我是王哥歷史君的原創小編,我在這裡每天為大家持續更新原創作品,帶你回憶紅樓夢,看世間最美的文字,聽世間最真摯的愛情故事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了造成元春死亡的主觀原因,這篇文章我們來說說導致元妃病逝深宮的客觀原因。首先還是老套路,我們先將這個客觀原因分為「無常又到」與「回首成灰」兩個部分

元妃薨逝的客觀原因,就是前文所述賈事發、後宮鬥爭和「虎兕相逢」等幾件大事的接踵而至,事態的急劇變幻。這些事變作為外因與元妃的失勢、幽禁以及最終的薨逝三者齊頭並進。

賈府事發和後宮鬥爭,直接造成了元妃的失寵與失勢,乃至被監禁。這樣,從她人官之日開始的無形的「朕躬禁錮」,此時竟變成了真正的冷宮幽禁;於是,她那長年淤於心頭的憂鬱,也進而轉變為一種悲憤。這就是作者借《乞巧》所預露的「果背今盟」、「寵難憑」、「人世情緣傾刻間斷腸枉泣紅顏命」

云云宮闈鬥爭和「虎兕」相鬥的失利,更進而破滅了挽救元妃個人和家庭厄運的最後希望。這種「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的無望狀態,和她不能及時「尋告」爹娘的緊急狀況,使她已不止停留在對自己的處境的悲憤,而更多的是對家族和親人的憂急如焚!

元妃的燈謎雲:「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這個「灰」字值得注意,它固然含有賈府和元妃的耀終將「煙消火滅」的意思,同時也預示著,當元妃本人過完顯赫的一生,最後在彌留之際回首往事時的一種灰心絕望的心境(注意:乃父賈政早在第78回已經流露出「名利大灰」的心情了)。只是元妃的灰心絕望,遠不止限於「名利」。

它不僅包含著「二十年來辨是非」的全部內涵,即她個人、家庭、「官闈」和朝廷的是是非非;而且她也終於悟到了榮華富貴「不能永遠依恃」的人生道理。作者之所以把她的死稱為「大夢歸」,其意正在點明她死時的大夢覺醒,與鳳姐說夢時的「正奪著,就醒了」相一致,與開卷時一僧一道說的「樂極生悲,人生物換,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遙相照應,此「乃一部(書)之總綱」

總的說,元妃的結局,最後就是憂憤急難、灰心絕望而死。她的死因,無論是主觀的、客觀的,歸根到底都是「朕躬禁錮「聖上造成的!這一點,她那判詞的冊圖寓意很:「只見畫著一張弓(諧音宮」),弓(官)上掛著香櫞(諧音「元」,喻元春)。」這一畫圖,乃是寓喻,不是實像,跟秦可卿的冊圖「美懸樑自縊」不同,不當作元妃「弔死宮中」解。它最明白不過地概括:元妃的一生命運,全都拴在宮中。元春在「金陵十二釵」中,是惟一一個由「大傷天和」的「聖上」直接造成的悲劇女性形象!

綜上所述,在《紅樓夢》原著後部佚稿中,關於元春的結局,有兩個顯著特點:(1)它將與賈府的抄沒事敗和「國朝」的宮廷鬥爭緊相綰聯、渾然一體;(2)這中間,它又將更明顯、更突出地影射或反映出清代皇室之爭的一系列重大「真事」。總之到了那時,本書的「假事」的煙幕將會有所消退,而「真事」的成分將會有顯著的增長。這大概就是脂評之所以說「假事將盡,真事欲顯」的真正落實處。

因此,可以想見:這後半部佚稿比之前80回,必然更鋒芒畢露政治稜角更尖銳分明,真正表現出作者的「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壘時」,和「詩膽昔如鐵」、「肝肺生芒」的昂揚風貌。只是在寫法上,作者對這類重大「政事」的描述,估計仍不會把它們放在前台,直接作正面展開,以致使後部離開前部軌道,純粹變成一部政治鬥爭或宮廷鬥爭史;而是更多地仍作為賈府敗、諸芳散盡和寶玉「懸崖撒手」這一主體情節的背景或幕後活動,間接地、然而又分量很重地表現出來。

紅樓夢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文學作品,書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都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細細揣摩。對於這樣一部曠世佳作,王哥歷史君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角度和見解,我們願在這裡每天堅持分享自己的原創的優秀作品給大家,你的喜愛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歡迎大家評論分享專屬於你的意見或建議

(聲明:內容來自王哥歷史君原創,嚴禁轉載洗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哥歷史君 的精彩文章:

再憶紅樓:大觀園裡的人為何都喜歡和劉姥姥玩行酒令?
再憶紅樓:探春遠嫁之後,過著怎樣的生活?

TAG:王哥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