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代工優衣庫耐克起家,如何做到市值突破1000億

從代工優衣庫耐克起家,如何做到市值突破1000億

原標題:從代工優衣庫耐克起家,如何做到市值突破1000億


整理自:時尚頭條網、創日報


儘管近年來利潤率不高的國內服飾製造業一片落寞,但背靠Nike和優衣庫等護城河的申洲國際卻一路狂奔,成為國內首家市值突破1000億的服飾集團。



據監測,申洲國際(02313.HK)昨日股價繼續上漲逾1%至每股91元,再創新高。有業界分析指出,申洲國際之所以能夠一直維持股價積極增長態勢的原因,是其自身強勁的盈利能力。


圖為申洲國際近一年來股價增長走勢


據數據,在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內,該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19.8%至180.85億元,毛利率為31.4%,凈利潤則同比大漲27.6%至37.6億元。而其競爭對手晶苑國際,去年營業收入僅為21.78億元,毛利率為20.31%。


期內,集團運動類產品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百分比約為66.6%,同比上升22.8%;休閑類產品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百分比約為25.4%,同比上升18.4%;內衣類產品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百分比約為7.2%,同比上升0.7%。


隨著申洲國際的產品市場從日本逐漸擴展至亞太地區及歐美市場,有分析人士指出,申洲國際垂直一體化的生產線、多元化的產品、客戶與市場,能夠有效降低集團的經營風險,提升整體競爭力。


申洲國際於1989年由董事長馬建榮、總裁關雲林和馬仁和共同創立,主要生產針織運動類用品,休閑服裝及內衣服裝。馬建榮的野心從集團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申」代表上海,「洲」則意味著他要把生意做到五洲。


1


第一代掌門人:馬寶興


為抓質量一把火燒光所有殘次品


申洲國際的故事,要從馬建榮家族說起。

這第一代掌門人,便是馬建榮的父親,馬寶興。


馬寶興少時,只帶一頂烏氈帽就到上海學技術闖生活。幾十年下來,他練得一身硬功夫,幫上海針織二十廠解決了棉毛衫鬆弛和縮水的問題,一路做到了副廠長。


1985年,寧波為開發建設港口,設立北侖區。征地帶來的結果就是,區內勞動力特別是女性勞力豐富,就業問題凸顯。


為此,寧波北侖區政府牽頭,與上海針織二十廠和外資企業共同出資,於1990年3月建成了寧波申洲織造有限公司。



作為高級管理人才,馬寶興直接被引進到申洲,擔任副總經理。馬建榮13歲就輟學跟著父親當學徒,此次父親挂帥,馬建榮也隨父親上崗,進了針織和編織部門。


然而,一進廠,他們就發現問題和困難遠比喜悅來得多。


剛建成的工廠一窮二白:資金沒有全部到位不說,身上還背著300多萬的債。沒錢、沒人、沒技術、沒訂單。沒有任何退路的馬寶興,只能硬著頭皮開路。


沒錢,馬寶興東奔西走,沒少低頭碰壁,找來了啟動資金;沒人,馬寶興憑藉自己多年的關係,將原來單位的老師傅請到寧波幫忙培訓;沒技術,本身就是針織專家的馬寶興親自上陣帶兵。


接著,他又開始琢磨怎麼開拓市場。當時中國還處在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年代,出口的紡織品多走低端路線。


馬寶興一上來就高舉高打,要往中高端走。


定好了方向,他曾在日本進修的經歷就派上了用場。他知道,日本對進口服裝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特別是嬰兒成衣,各項指標值都超出了國內的標準。


不過高標準才有高價格,一件嬰兒成衣比成人T恤還要貴上0.3美元。馬寶興瞄準機會之後,開始帶著員工一點點啃日本市場。


儘管下足了功夫,這條路還是走的磕磕絆絆。馬建榮曾回憶說,一次自己跑去拜訪日本客戶,對方只問了一句:「為什麼這批衣服沖一下水就會褪色?」羞得他煙也不敢接,坐也坐不住,連夜回國,一把火燒掉了這一批次的全部衣服!



這次事件之後,申洲規定,質量不過關的衣服絕不發貨!品質的把控+企業的管理,使得申洲1992年就開始盈利。


2


第二代掌門人:馬建榮


將企業做到行業市值第一

1997年對於申洲來說,是一個神轉折的年份。


這一年,32歲的馬建榮正式從父親手中接過申洲,成為二代掌門人。



新官上任都要三把火,而這第一把火就拿下了合作至今的國際大客戶——優衣庫。


當時正值亞洲金融風暴,優衣庫向申洲下了一個35萬件的生產訂單,這看似救命的訂單卻附加了一個要命的條件——必須在20天內完工。


反覆掂量之後,馬建榮迎難而上。加班加點不斷趕工,最終訂單如期完成,一舉贏得了優衣庫的信任和長期合作。時至今日,雙方的合作已經長達20餘年。



而讓申洲長期保持這一訂單的,就是這第二把火:模式升級,全產業鏈作業。


1997年之前,絕大多數代工企業從事的都是OEM生產,申洲也不例外。馬建榮接手後,開始嘗試向ODM轉型,以尋求突破。


經過多年發展,申洲的業務已覆蓋面料製造、染整、印綉、剪裁縫製、包裝和物流在內的多種服務,形成了業內少有的垂直整合的產業鏈。


第三把火就是,可持續生產,砸錢做技改換設備。


這一年,馬建榮頂著巨大壓力,勸說董事會不分紅,將申洲賬面上3000萬的利潤全部用來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廠。


2005年11月申洲上市後,只用一晚上,他就把當時上市拿到的9億多港幣全部花了出去,把廠區里的老舊染色機和織布機全部換成國際上最先進的機器。



有了設備和技術的加持,到了2015年,申洲國際拿下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並在當年中國紡織業整體業績下滑6.4%的形勢下,銷量再創歷史新高,凈利潤比上一年提高了整整14%。


在二代掌門人的帶領下,2005年11月,申洲國際於港交所上市。


僅一年,股價就翻了20倍,拿下國內服裝紡織企業市值第一名。


3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一輩子做精一件事


2005年公司上市後,轉眼就遇到了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


當時輿論盛傳寧波的紡織業,人多、污染重,將被淘汰。馬建榮的班子一度以為搞紡織沒希望了。


不少人勸他,把企業賣掉,去收購造船廠或者建設五星級賓館賺一波快錢。


但是馬建榮不甘心,考查了16個縣城後,他發現,國內的中西部地區仍有很多勞動力有待轉移利用,而東南亞新興紡織產業鏈不成型,亟待提高效率。


於是,他頂著高壓再次投入4個億搞擴張。 結果,2008年申洲全年的銷售額達到了48億,比前一年還增加了12億。



「一輩子做精一件事」,這是馬建榮的人生信條。將代工做到極致,成就了申洲,也成就了他自己。去年,他以355.5億元的財富,超越森馬、美邦等服裝業富人,成為行業首富。

服裝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FW服裝經理人 的精彩文章:

國內一線安踏與世界大牌耐克還有幾步之遙?
營收過14億 安正時尚下一個風口也在童裝

TAG:CFW服裝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