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邁與贛州:浮光躍金

洪邁與贛州:浮光躍金

宋朝的文官,大多是飽學之士。洪邁在做贛州知府的44年前,即公元1145年便中了進士,此後,做官和做學問,成了洪邁80歲人生的兩件大事。雖然,他官做到了朝庭,當上了宰執,被封為光祿大夫(相當於現在的部級大員),終究沒有做過他學問的名聲。

洪邁先寫了志怪小小說《夷堅志》420卷(今存206卷),後又花了40餘年的時間寫了筆記雜談《容齋隨筆》。同時,他還參與修撰了《四朝國史》,編輯了《萬首唐人絕句》、《史記法語》、《經子法語》等書,《野處類稿》、《容齋詩話》、《容齋四六叢談》、《糖霜譜》、《俗考》等,都是他的著作。

容齋是洪邁的號,現在來看《容齋隨筆》,並不像小說,類似當下的雜談、隨筆文體。洪邁本著"謙言順筆錄之"的旨意,用"隨筆"作為這部著作的總稱。最早的《隨筆》成書於1180年,一說刊刻於婺州,一說刊刻於贛州,均沒有留下刻本。之後,他陸續寫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按原來定的計劃,洪邁每筆要寫16卷,至五筆寫到10卷時,病魔奪去了他的生命,這樣,到他1202年去世時,全書共完成74卷。

這本書50萬字,內容十分豐富。明朝人李瀚評價道,洪邁"聚天下之書而遍閱之,搜悉異聞,考核經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雖詩詞、文翰、歷讖、卜醫,鉤纂不遺,從而評之。"其涉獵之廣,古今少有。這本書一經問世,即得到孝宗皇帝的高度稱讚,成為歷代珍藏的宮廷秘藉。據許多文獻記載,毛澤東主席終生愛讀《容齋隨筆》,臨終前13天仍要索閱此書。由此可見,《容齋隨筆》的魅力是巨大的。

要比較好地介紹內容浩繁的《容齋隨筆》,確是一件難事。這裡,我從全書用筆最多的議史、議詩、議事三個方面,談談我二讀《容齋隨筆》的粗淺心得,以吸引大家去閱讀原著。

1、議史。

洪邁讀史之多,令人嘆服。他之前成書的史學著作,洪邁幾乎讀了個遍。不僅讀,他還反覆考證,對正史如《左傳》、《戰國策》、《漢書》、《史記》、《資治通鑒》以及許多史學書藉,洪邁均能補其遺缺,匡其訛誤,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如《史記世次》(為了閱讀方便,本文所引均為譯文):

《史記》記載的

帝王世代次序,最經

不起考驗。如稷和契,

都是帝嚳的兒子,同

在堯舜時代做官。契

的後代是商,從契到

成湯共十三代,歷時

五百餘年。稷的後代

是周,從稷到武王,共

十五代,歷時一千一

百多年。論輩份,文

王之父季,應和商湯

是兄弟,差了兩代六

百年,這很可疑。周

朝的先人十五代,必

須每代在位七、八十

年,還都是晚年得

子,才符合此數。而

且,他們的壽命,要

超過一百歲。《史

記》的荒謬經不起考

察,無可懷疑了。

《國語》記下的太子

晉的話,"從后稷

打下基礎安定人民,

經過十五代,文王才

得到天下",也是不

對的。

這就告訴我們,司馬遷再偉大,也難免岀錯。記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記錯了,很容易以訛傳訛,遺患無窮。在《隨筆》里,洪邁對照各家著作,認真對比,從中把失誤糾正過來,讓人看到真實的歷史,其認真的態度,值得史學家崇敬。與此同時,洪邁還將自己對史實的見解,用簡短的文字描述下來,以引起後世的警覺,如《畏無難》:

聖人不怕困難,而

怕看不見困難,所以

說:"只有開明的君主

才能保住勝利果實。"

下面都是沒有看到困難

的君主:秦始皇不吞併

六國,秦二世末必很

快滅亡。隋文帝不統一

中國,隋煬帝不會因

驕奢淫逸走向滅亡。前

秦皇帝符堅不去平定

涼國、攻取蜀國、滅

掉燕國、剪除代國,就

不會招來肥水大戰的失

敗。五代時期的後唐庄

宗不去滅梁國、攻蜀

國,便不致於導致李嗣

源兵變,最後被殺。南

唐李景不去攻取閩國和

楚國,就不會有淮南大

敗了。

簡短的文字議論了5位君主,一語中的,告誡後世君王在勝利的時候不要口出狂言,利令智昏,不見困難,唯我獨尊。如果這樣,離滅亡的時間不會太遠。洪邁這樣以史為鑒的論述,很是精確,足以警醒後人要有憂患意識,保持國泰民安,才是君主的神聖職責。

2、議詩。

宋朝以前的詩人,洪邁了如指掌。對於唐詩,他既能讀岀其中縕涵的精氣神,又能指岀其中難免的失誤,還能舉一反三地領略詩人的創作技巧。如《古行宮詩》:

白樂天的《長恨歌

》、《上陽人》歌,元

徽之的《連昌宮詞》,

寫玄宗開元年間的宮廷

事,最為深切。然而,

元徽之還有《行宮》一

首絕句,云:"寥落古

行宮,宮花寂寞紅。白

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宗。"語少意足,有無

窮的滋味。

洪邁很喜歡白居易(即樂天),《隨筆》中多次讚美白居易的詩,但他讀到不亞於白居易的詩,仍興緻勃勃地記了下來。元徽之的絕句,比起白居易詠嘆李隆基楊貴妃愛情的長調來,即使不算縱情,也算得很悲切了。洪邁還介紹過唐詩在宋朝文人中流傳的盛況,比如《唐詩戲語》:

士人們在下棋飲酒

時,喜歡引用戲語助

興,大多引用唐詩。年

輕人大多不知道詩是誰

寫的,我在這裡記下詩

的岀處。"公道世間惟

白髮,貴人頭上不曾

饒。"岀自杜牧的《送

隱者》。"因過竹院逢

僧話,又得浮生半日

閑。"是李涉的詩。

"只恐為僧僧不了,為

僧得了盡輸僧"

"啼得血流無歇處,不

如緘口過殘春。"這是

杜荀鶴的詩。"數聲風

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

向秦。"是鄭谷的詩。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

日愁來明日愁",

"勸君不用分明語,

語得分明岀轉難",

"自家飛絮猶無定,

爭解垂絲伴路人",

"明年更有新條在,

撓亂春風卒未休",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些是羅隱的詩。高

駢在西川時,築城牆

抵禦蠻族,朝廷懷疑

他,調他去鎮守荊

南,他作了《風箏》

來表露自己的心思,

云:"昨夜箏聲響碧

空,宮商信任往來

風。依稀似曲才堪

聽,又被吹將別調

中。"現在人們喜歡

引用這首詩。

可見,唐詩在宋朝相當普及。洪邁議詩,大多談的是讀詩的體驗,很少涉及詩歌理論。如把他議詩的篇章集中起來閱讀,對詩歌欣賞非常有益。作為不小的官員,洪邁對唐詩的熟悉程度,會使我們嘆為觀止。

3、議事。

這主要是洪邁對宋朝事、家庭事和各處所見之事的記載和議論,佔了《隨筆》全書的很大部分。他實事求是地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提出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讀之,既能豐富智慧,又能擴大視野,還能得到有益的啟迪,具有廣泛的欣賞和使用價值。如《吏文可笑》:

宋朝公文只用固定文

本,因而有極為可笑之

處。如文官擬寫官文,

即使提到宮、觀、岳、

廟等閑官,也一定要寫

上"不曾請假"字樣。

有的人已經科舉及弟並

已經擔任政府要職,也

一定要寫上"不曾應舉

及考試刑法"。我在中

書省任職時,漢州申奏

道:本州的顯惠候神,

以前由宣撫使臨時封為

昭應公,現請求換髮皇

帝制書。禮部官員說這

件事,顯惠候神沒有依

照規定在一年內自行申

訴,即準備回書漢州以

告知顯惠候神知曉。我

向丞相建議,才下了制

書。淳熙六年,我因大

恩請奏一歲兒子為官,

吏部卻轉交饒州,要求

在保官狀內說明被奏之

人可曾犯罪,以前是否

做過官又是否因罪被

免,這次是否另行改

奏。吏部還要求說明被

奏之人與我是什麼親屬

關係。我們是親父子,

卻要問我們是什麼關

系。我兒才一歲,卻要

問他是否做過官犯過

罪,豈不好笑。

原來,"我媽是我媽"之類的證明,宋朝就要開呀。再如《舊官銜冗贅》:

宋朝的官制,沿襲晚

唐、五代的余習,官銜

很是冗贅,我已多次寫

過。北宋仁宗時,李端

願所書寫的"雪竇山"

三字,左邊的題鑒是:

"鎮潼軍節度觀察留

後、金紫光祿大夫、檢

校刑部尚書、使持節華

州諸軍事、華州刺史兼

御史大夫、上柱國。"

一共41字。神宗朝,改

革使用官名,廢除了文

散階、檢校官、持節、

憲銜、勛官等,只用"

鎮潼軍承宣史"6個字,

比過去的稱呼少了35

字,算是簡要了。在會

稽大禹廟,有唐昭宗朝

的越王錢鏐立的碑,碑

文落款的王化,其官銜

有95字,尤其累贅。

唐宋的繁文褥節,由此可見一斑。形式主義之害,古已有之,難道還不要鼎力清除么?洪邁議事,大都是不露聲色的據實寫來,評論往往聊聊數語,引人思考,促人警覺,其行文的過人之處,實在技高一籌。

續筆以後,洪邁的記述越來越長,多的一則有3000餘字,內容更為豐富。上父所引的6則,不能概括全書。所謂"三議",僅僅是全書的重要內容,其岀彩之處還有很多方面,如易學、文字學、語言學、行政學、法學、秘書學、考古學、曆法學、地理學、藥物學等,書中都有精妙的篇什。即使人生哲理,洪邁的記述,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座佑銘。如《呂子論學》:

《呂子》說:"天生

的人使他有耳可聽,不

學,他聽到的比不上聾

子。使他有目可視,不

學,他看到的比不上盲

人。使他有口可言,不

學,他所說的比不上啞

吧。使他有心思維,不

學,他的思維比不上瘋

子。所以,學習不但

使人受益,知曉道理,

還能充分發揮天賦予他

的各種生理機能的作

用,使他有所作為而

不至於沉淪。做到這

樣,可以算是善於學

習的人了?"這段議

論十分精闢,可很少

為學者所稱頌,因此

寫在這裡作為自戒。

可以說,《容齋隨筆》這部精彩的著作,你只要翻開,一定會愛不釋手。

洪邁在1179年做贛州知府時,已經56歲。他一邊做學問,一邊做官,做了兩件載入《宋史》的大事,一是辦學,二是建造了建春門浮橋。作為一代名宦,他自有為官之道。在《容齋隨筆》里,他記下了在贛州"水旱祈禱"的軼事。洪邁在贛州為官的最後一年,天上連降暴雨,洪水猛漲,而兩天後又開始乾旱。這時,道台下令舉行祈雨儀式,洪邁沒有執行。為此,他還講了一個笑話:兩個商人進入神廟,走路的祈求天晴,祭以豬頭。坐船的祈求下雨,祭以羊頭。神就對小鬼說:"晴天吃豬頭,雨天吃羊頭,何樂而不為呢?"他還引用蘇東坡的詩來諷刺這樣的現象,詩云:

耕田欲雨刈欲晴,

去得順風來者怨。

若使人人禱輒遂,

造物應須日千變。

洪邁反對信神信卜信讖,這在他的《容齋隨筆》里,有很多著述。這樣看來,洪邁堅持的是撲素的唯物觀。

至於他的《夷堅志》,歷代評價都說是宋代志怪小說發展到頂峰的產物,是自《捜神記》以來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列子》說,《山海經》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堅寫下的。洪邁自比夷堅,將其書比著《山海經》。全書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按甲、乙、丙、丁順序記之。書的卷帙浩繁,為後人嘆不可及。實際上,《夷堅志》是洪邁所看見和聽到的宋代社會生活、宗教文化、民情風俗的奇聞趣事,堪稱宋朝的百科全書。全書是用文言寫成的一個個很短的故事,現錄一則《犬異》,供大家欣賞:

金國天會年十四年四月,中京小雨,大雷震。有數十條狗,爭著跳進土河而死,被救上來的才一兩條。

這本書有1981年的中華書局版,還可以在網上閱讀。

當然,我們閱讀洪邁,還是要去讀一讀浮光躍金的《容齋隨筆》。把這本書放在案頭,抽空漫漫地讀上幾則,自然是十分美好的精神享受和陶冶。

作者簡介:歐陽斌,江西瑞金人。1983年畢業於贛南師範大學中文專業,長期在領導崗位工作,新近退居二線。曾在國內報刊發表數百篇新聞和文藝作品,並獲得過省、市優秀作品獎。現居贛州。

伐木架橋,依山築屋,多少年來,我們的客家先祖,斬荊披棘,從北至南一路走來,行雙腳,用汗水,鑄就全球客家民系的榮光,請大家關注客家文化平台一客家風骨,我們將與您一起,用專註,熱情,點燃自己心中熾熱的鄉愁與無限的人文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家風骨 的精彩文章:

于都縣羅田岩寺的齋飯傳說

TAG:客家風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