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建國時,為何放棄元朝的城邦?選擇了這裡!

明朝建國時,為何放棄元朝的城邦?選擇了這裡!

現如今國內的史學界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看成中國曆朝歷代的一部分,而國外很多歷史學者不這麼認為,他們反駁國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元朝的統治疆域超越了中國傳統意義上領土的範疇,認為元帝國是大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對漢民族的中原地區實行的是殖民統治。而朱元璋推翻元的統治只是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一種復國行為。所以講當時他的目的只是把蒙古人趕回了大漠,謀求民族獨立。因而沒有完全消滅和佔領蒙古人的政權和領土。

在明初,明王朝軍力強盛,朱元璋和朱棣兩位皇帝都多次發動對北元勢力的征討,又同時採取分化瓦解等手段削弱蒙古勢力。雖然最終讓北元滅亡,但此後蒙古諸部仍然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在土木堡之變中,新崛起的蒙古部落瓦剌就一戰消滅明軍主力數十萬,俘虜明英宗,還一舉殺到北京城下。此後,明朝對蒙古諸部的戰略只能由攻轉守,以分化和扶持新型部落,制衡各部。

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面對蒙古諸部幾乎一直都是挨打的份。為了阻攔蒙古南侵,明朝不得不加強長城防線,修築起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以寧夏、大同、宣府、薊鎮等九個邊鎮構成的九邊防線。這也是今天我們能看到和參觀的長城,基本上都是明朝修築的原因所在。

元朝和蒙古帝國是兩回事。雖然元朝名義上仍然是蒙古帝國的宗主,是各個汗國的宗主,但從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實際上就已經分裂了,各個汗國都是自行其是,並不完全服從元朝中央的命令。而且,因為蒙古繼承製度的不確定性,所以經常發生繼承人之間的戰爭。忽必烈繼位後,就和阿里不哥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而在當時從蒙古的傳統習慣來看,阿里不哥的合法性要比忽必烈更強,所以大多數蒙古王公選擇了支持阿里不哥。經過這個戰爭之後,元朝和西部、北部的大多數蒙古汗王就處於對立狀態了。

所以元朝對地方的實際控制能力並不強,整個國家統治的穩定性特別差。才短短一百年,整個國家就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之下分崩離析了,地方上完全沒有能力進行有效的控制和鎮壓,只能坐視農民起義席捲全國,最後被推翻。

中原王朝統治的基本盤始終局限於「中原」,直到元朝才又增加了雲南,原因用李世民的半句話說就是「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說白了便是看不上那些所謂的「蠻夷之地」,之所以看不上還要打,也是為了開疆拓土之功,向四夷宣威。比如說安南,從五代開始脫離中國,直到幾百年後由朱棣打回來,可是僅僅二十年後明宣宗就吐出來了,說到底還是認為安南沒有什麼價值,否則誰會放棄嘴裡的肉?如果付出多於回報,我寧願不要。

元朝退到北方滅亡以後,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三個游牧民族政權---韃靼、瓦剌和亦力把里。老朱和小朱朱棣拼了老命也沒能把他們打垮,反而是越打越強,越打越多,明朝可以打仗的兩個皇帝死了以後,就再也沒有北征了,再說,中原地區的人民始終認為那裡是蠻夷番邦,打下來也沒有用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虞城千年「靈古寺」的前世今生
明朝大臣被斬首,劊子手跪下就是不砍頭,網友:值得尊敬!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