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字八法:啄法和掠法,古人是怎麼講的?

永字八法:啄法和掠法,古人是怎麼講的?

總第1127期;歡迎關注。

經典重發,歡迎分享

第三十七集|兩種撇

掠與啄

|筆記|

1.兩種撇

「永」字八法有兩個撇:第七筆是短撇,第六筆是長撇,短撇稱之為「啄」,長撇稱之為「掠」。這是「永」字八法的特定術語。這堂課就來研究一下這兩個撇的寫法。

2.啄的寫法

2.1啄的來源

「永」字八法是講真書的點畫,篆書沒有啄這樣的筆畫,篆書用弧線,起筆彎曲的那一小段,後來往往變成一個短撇。

如「手」字,這是一個象形字,篆書就是一個手臂上五個手指。到隸書和真書,中指頭上那一段,變成了一個短撇。

拿「永」來說,真書中這一個啄,也就是篆書弧線上的那一小段。

還有一種情況,篆書中一些零碎的小筆畫,在隸變過程中也形成了短撇,短撇不是主要筆畫。

2.2啄的寫法

怎樣寫啄?從它的命名就可以知道大概。《說文解字·口部》:「啄,鳥食也。」就是「啄」的本義,形容鳥類進食之狀。如小雞啄米,或者啄木鳥啄食,都用「啄」。「啄」的動作,就是快速、短促。直來直去不打彎。

所以宋人《「永」字八法詳說》這樣講:「啄者如禽之啄物也,立筆下罨,須疾為勝。」這就是「啄」名字的來源。寫這一筆就要快速。注意這「立筆下罨」錯了一字,在唐人《玉堂禁經》中,寫的是「啄須卧筆疾罨」。這裡是「卧筆」,不是「立筆」。「卧」是睡倒,「立」是站立,這個字可不能錯,讀古籍要小心查出處。

「卧筆疾罨」,這個「罨」字是什麼意思呢?它上面看起來像「四」字,其實是「網」字,下面的「奄」表示讀音,合起來「罨」就是捕魚捉鳥用的工具。長柄小口的網。「罨」也可以當動詞用。徐鍇說:「網從上掩之也」。我們現在還用「掩蓋」這個詞。《康熙字典》說「乘其不備而覆之曰掩」。

回頭來看《玉堂禁經》說「啄須卧筆疾罨」,意思就明白了。你就把毛筆當做一個網,來體會這個動作。「卧筆」當然是筆管傾側,「疾罨」就是做掩蓋的動作,如果你會打乒乓,這和抽球的的動作差不多。寫啄就是這樣一個動作。這裡的要點,一是筆管卧倒,二是快速。唐朝柳宗元《「永」字八法頌》形容說,「啄倉皇而疾罨」。「倉皇」就是形容快速的樣子。靜心一想,因為筆管卧倒,這個啄,必定是用側鋒拖出來的。

這裡沒有說怎樣起筆,我以前講過的那些,如兩面換、三面換、蠶頭起筆等等,都可以用。但起筆以後,就要卧管疾行。

2.3啄之舉例

我們來看一看王羲之怎樣寫一啄。

《蘭亭序》「有」字,兩面起筆,9—7。

「作」字,三面換起筆,6—9—7。

這一啄,兩圈起筆,有一個明顯的節點。王羲之這種起筆,看起來很像一個鳥頭。

兩圈起筆用得很普遍,《陰符經》中也有大量例子。如這個「靜」字,右旁寫了兩啄,都是兩圈起筆的。

啄還是橫?如果把起筆這兩個圈拉長點,甚至長過啄本身,那會發生什麼情況?看起來好像一橫收尾加上了帶筆。也就是說啄有兩面性:有時候起筆兩圈為一個圓點,啄比較長;有時候起筆兩圈很長,尾巴卻較短,往往當作一橫。

這種兩圈起筆,以前講過來之於隸書蠶頭起筆法。是從隸書中遺留下來的方法。

你看這個「和」字,第一筆是一個啄,它的起筆拉得很長,幾乎是一個短橫。

智永的寫法也是,以後講筆勢會講到。左邊的取勢,不是撇橫,而是當作橫橫來取勢的。

你看智永這個「重」,第一筆究竟是啄,還是橫呢?這種寫法是有意所為,因為在筆勢中,啄和橫在一起,我們是把它當作橫橫看待的。

《陰符經》中的「動」字,也是這樣處理的。

智永《真草千字文》「文」字,手法一樣,這裡請大家先留心一下:啄既可以當作撇,又可以當作橫。

啄的練習有三個:第一個是最簡單的。兩面換9—7。9—7,拖下來就是,沒有其他動作。加粗點,9—7。

那麼《玉堂禁經》說要寫得快,但是寫得快究竟是多少快呢?你如果太快的話,那個尾巴就會飄,這個尾巴,你看太快的話,這個尾巴不實。所以,在你接近於結尾的時候,不要太快。

第二個練習,是兩圈起筆。兩圈起筆就是右—左—右—左,兩個圈。加粗點,右—左—右—左,這是兩圈。

第三個,把這兩圈拉長,好像寫一橫。右—左—右—左。加粗點,右—左—右—左。有時候我們把它當作一橫。

3.掠的寫法

接下來,講講長撇掠的寫法。

3.1掠的來源

掠的來源,出之於篆字弧線較長的那一段,如「永」字,弧線短的成為策或啄,長的就演變為掠或磔(就是捺)。

小篆下引的筆畫,比金文拉得長,影響到後世的隸書、真書,出現了長撇和長捺。

篆字中有一些本來就是斜線,如這個「令」字,很容易就演化為後來的撇捺。這裡就不詳細講了。

3.2掠的寫法

怎麼寫掠,也和它的命名有關。《說文解字》這樣解釋:「掠,奪取也。」不是有一個詞叫「搶掠」嗎?把人家的東西用暴力拉到自己這邊來。這就是「掠」。

我們來看看《玉堂禁經》怎樣說:「掠須筆鋒」,原來有一個註:(左出而利)。有些古籍這句話是連讀的:「掠須筆鋒左出而利。」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一點。這裡的關鍵,就是掠結尾處要見到銳利的筆鋒,也就是收尾要尖。

收尾怎樣才能保證尖銳呢?我以前講過,用側鋒寫線條,那就是筆腰在前,尖鋒在後,行筆動作稱為挫筆,寫出來的線條稱為斷筆。如果繼續用側鋒收尾,那就是保持筆腰在前,尖鋒在後,整枝毛筆在這樣的狀態下上升,尖鋒是最後離開紙面的。尖鋒對紙面沒有壓力,所以這個尖尾巴是不實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挫筆寫完,準備收尾時,把尖鋒拉到最前面,然後用尖鋒有力的推出,這就是揭筆。

揭筆在27課中講過,為「九用」之九:九曰揭筆,側鋒平發,「人」、「天」腳是也,如鳥爪形。結尾「鳥爪形」,就是形容尖利。

揭筆有兩個動作,原來用側鋒行筆,筆心彎曲,這是挫。第一個動作是傾側筆鋒,將筆心扭向新的方向,這時候筆尖就會移到前面來。然後第二個動作,揭腕把尖鋒沿著新的方向推到尾,「平發」收筆。這樣線條尾巴就會十分尖利。

27課中我舉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菜」字為例,這撇捺兩筆就是用揭筆寫的,很像鳥爪形。

智永「菜」字側的動作很大,看起來有點怪,你可以比較王羲之的動作,如《蘭亭序》中的「今」字,他的動作比較和順。尖鋒到尾也是用了揭筆。

什麼時候做側的動作比較好呢?沒有規定,有些書法家晚點,差不多要收尾才側,有些書法家早點,行筆到一半就側了。

以王羲之來說,相當隨意,你看這兩個字的長撇收尾,左邊的側鋒點很低,右面的就很高。

揭筆在《陰符經》長撇中非常明顯,你看這個「天」字長撇,兩面換起筆,一分筆寫下來,到「A」點的時候,手腕右側換方向,然後沿著新的方向推出尖鋒,就是紅顏色這一段。

唐太宗《筆法訣》說:合掠即掠,「戶」字是也。意思是說應該掠的地方,就要用掠的方法寫。好像「戶」字有一個長撇,左出收筆見到銳利的尖鋒,這就是掠了。

上海博物館所藏傳為張即之《杜甫詩》,第一個字就是「戶」字,收尾使用揭筆非常成功。當然難度很大。

其實不止「戶」字,唐太宗只是舉一個例子,王羲之《蘭亭序》這個「人」字一撇收尾,和剛才那個「戶」字是一樣的。

看清楚了,這個長撇,到最後也是尖鋒收尾的。用了揭筆的動作,這就是「九用」的威力。

4.啄和掠的比較

現在,我把這兩個撇,做一個比較。

最容易見到的就是,啄通常短而直,掠往往長而曲。這是表面的形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形狀,是因為它們用筆方法不同。

《玉堂禁經》規定了它們的用筆方法:「啄卧筆疾罨」,這是使用側鋒拖。「掠須筆鋒左出而利」,這是使用尖鋒。

「永」字八法一大優點,就是有重複的筆畫,如兩個橫,兩個撇,但技法是不同的。側鋒、尖鋒都用到,對初學者非常有益。

啄本身是短撇,但有時卻當橫筆用。

這樣一來,「永」字八法就有三種橫,對今後取筆勢提供了非常靈活的方式。

掠的練習也是三個。

第一個是側的位置比較低,到差不多收尾的時候才側。中線就是這樣子,差不多收尾了,側,然後揭腕。加粗點就是這樣子,加粗點,來到差不多這位置了,側,然後揭腕。

第二個,把位置提高,就好像《陰符經》那一個(天字的長撇),一分筆寫下來,到差不多(還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就開始側,它這個側的位置比較高。兩面換起筆,來到這兒側,然後揭腕。

第三種把這個側的動作盡量減小,幾乎感覺不到,就是左—右,看起來好像是直線,實際上你看我中間動了一下。加粗點,左—右,這一種,普通人比較容易接受。但是書法裡邊有特殊的形態。請大家都練習一下。

本節要點:

「永」字兩個撇的來源和命名

《玉堂禁經》規定啄和掠的寫法

啄怎樣變形,掠怎樣用揭筆收尾

思考題:

褚遂良《陰符經》中的「能」字第一筆,用什麼方法起筆?

《蘭亭序》這個「為」字中間一撇,很長又很直,究竟是啄還是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二王以後,「筆法」是如何傳承的?又發生了哪些變異?
丟失的國寶——柳公權書《魏公先廟碑》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