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能減輕自己的吝嗇心,多布施積累福德?

如何能減輕自己的吝嗇心,多布施積累福德?

如何能減輕自己的吝嗇心,多布施積累福德?

光是口頭上說不吝嗇不起作用,而是要懂得財富的性質是什麼,要知道財富如幻、如夢、如泡影,古往今來愚者始終被它所欺惑,智者對此不屑一顧。

在《經律異相》中講:有一對婆羅門夫婦特別富裕,有很多金子,卻沒有孩子繼承,臨死時特別傷心,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把金子吞到肚子里後就撒手人寰了。按照當時印度的習俗,屍體被放在一棵樹下。身體慢慢腐爛後金子露了出來,被佛陀的眷屬們發現,他們用金子買來食物供養僧眾,為他們二人做迴向。後來問佛陀此中因緣,佛陀說:「本來他們因為吝嗇心轉生到餓鬼,但因為供齋對他們做迴向的功德,已轉生善趣、獲得解脫。」

有些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卻一直辛辛苦苦地積累著。《雜阿含經》里也記載了一些令人遺憾的公案:有些特別富裕的人,一輩子都在積累財富,可是死後什麼都沒有帶走。佛陀也說,人死以後,財富不能帶走,只有五家共用。

《華嚴經》中說:「合會須臾散,榮貴盡無常,人命如電光,強力皆歸死。」世間中所有的榮華、富貴、會合、人命,到最後全部都會化為烏有,很強壯的人,死的時候也極其脆弱和可憐。所以,大家不要把財富當作真實。我看到有些沒有受過這方面教育,特別富裕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無常的,好像會長生不死一樣,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智者對此不會生起貪戀之心。

我覺得全世界99%的人都對金錢執著,早晨起來是「錢錢錢」,晚上睡覺也是「錢錢錢」,在「錢」中起床,「錢」中睡眠,但是始終尋求不得,痛苦難耐。要怎樣做才不被吝嗇束縛呢?對它沒有執著,知曉如夢如幻就不會吝嗇。「我死的時候帶不走,活著的時候也不是我的。」財富真的不屬於自己,為什麼瑞士特別富裕?瑞士銀行里的很多錢根本找不到主人,新加坡也開始效仿瑞士,開設了大大小小的銀行。

榮華富貴不可信賴,對於這一點,修行人早有準備,不管是身體、生命還是財富,一切的一切,到最後都沒有什麼可信賴的。因此,在修行中擁有財富時,應該盡量上供下施,做一些有意義的功德。尤其是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可憐人,這是人類很需要的品質。

來源:《當日教言解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寶寶 的精彩文章:

07160.《顏氏家訓》
黃檗禪師的故事

TAG:蓮花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