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帶銀子買東西,需要找零該怎麼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古人帶銀子買東西,需要找零該怎麼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如今,我們出門買東西,可以用支付寶和微信,就算用紙幣,也很方便找零。但是在古代,帶著銀子出門就很困難,要知道,一錠銀子的額度可不小,高級經理人的工資也就二兩。如果拿著銀子去市場買菜,是很難直接花出去的,這時候該怎麼辦?

一錠銀子

古人的辦法就是用工具砸碎銀子,用碎銀子購物。《紅樓夢》有段描述,五兩的銀錠用工具剪去兩邊,留下中間的至少也有二兩,姑娘們覺得還是太大,又剪成更碎的銀子。因為剪的銀子形狀不規則,重量都不一樣,要估算價值,一定得要稱。

大小不一的碎銀

拿什麼稱呢?這個工具就是在農村常見的戥子。散碎銀子往往都是論塊的,然而一塊銀子的面額也不小,拿著去買菜還是不夠找零,所以還得剪,剪下碎銀的一角,稱之「角」。

在明清和民國時期,一角銀子也很值錢,能換幾十枚銅錢,這是銀能碎到的最小程度,稱之「毫」,又稱「毛」。

戥子

清朝末年,有了銀幣後,重量進行統一,以「塊」為主,「角」為輔。銀幣是圓的,所以又稱之「圓」,又寫作「元」,下面還有「毛」。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用貨幣單位的原型,基本沒怎麼變過,只是將硬幣變成了紙幣。

元和角

總之,在古代如果帶銀子出門買東西,要看買什麼,買大件就帶整銀子或銀票,買小件就帶散碎銀子。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會有戥子,可以精確到一厘。

參考文獻:《古代貨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項羽提出單挑,劉邦說出八個字,成為後世經典話
一個簡單的比方,讓你認識春秋和戰國的區別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