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論思想//至聖先師

文論思想//至聖先師

E

F

孔子的文論

思想

影動之翼

O

T

R

F

至聖先師

思想

1「溫柔敦厚」為核心的文藝觀及其對《詩經》的批評

《毛詩大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 頌。」本來風雅頌是《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表現方法,《毛詩大序》賦予「六 義」的新說法。根據上下文的意思,風,指詩有教化臣民,並有表達臣民心聲、譏刺上政的 作用;賦,指鋪敘直說的寫作方法;比,是比喻;興,起的意思,「先言他物一引起所詠之 辭也」, 有一種「感發志意」的作用; 雅是正的意思, 「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 頌是讚美 神明的歌舞曲。 它在解釋風、 雅的意義時, 接觸到了文藝創作中個別表現一般的概括性以及 典型性的特徵。「六義」說在經學史上的影響大於它在文學批評史上的影響。

至聖先師

思想

2興觀群怨」說

這是孔子在《論語?陽貨》篇里提出來的關於文學作品的社會作用的說法。《陽貨》篇 記載說:「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 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興,指詩歌具體安排的藝術形象可以激發人的精神之興憤, 可以使人從詩歌鑒賞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 觀, 是指詩歌真實地反映社會政治和道德風尚狀 況, 因而能讓人從中觀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風俗的盛衰; 群, 則是人為詩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 流感情,加強團結的作用;怨;是指文學作品有干預現實、批評社會的作用。孔子的「興觀 群怨」說是現實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源頭, 對後來的現實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和現實主義 的文學創作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3思無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美學追求

1.為什麼說,孔子文藝思想的審美特徵是「盡善盡美」?

(1) 孔子在 《論語·八佾》 中說:「子謂 《韶》 , 『盡美矣, 又盡善也』; 謂 《武》 , 『盡美矣,未盡善也』。」要求文藝作品,這就是孔子文藝思想的審美特徵。

(2)孔子在《論語·為政》篇里還說過另一句話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無邪。』」「思無邪」從藝術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種「中和」之美。從音樂上講, 中和是一種中正平和的樂曲。 從文學作品來說, 它要求從思想內容到文學語言, 都不要過於 激烈,應當盡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過於直露。

(3)總之,孔子文藝思想的審美特徵就是他所說的「盡善盡美」。怎樣才能做到 「盡善盡美」呢?就是要做到孔子所說的「思無邪」,即文學藝術作品要有「中和」之美!

至聖先師

思想

2.孔子文藝思想對我國古代文學現實主義文學傳統有何積極影響?

孔子文藝思想中對我國古代文學現實主義傳統有積極影響的內容主要有四點:(1) 孔子特彆強調文藝的致於實際的作用。 例如, 孔子主張文學藝術與道德修養有密切關係, 把 文藝作為培養人的道德品質的手段; 再如, 孔子還強調文藝為政治服務、 外交服務, 認為文 藝可以幫助人處理政事、在外交場合維護國家利益。(2)孔子還特彆強調文學作品的社會 作用,提出詩的「興觀群怨」說,主張詩歌對社會政治、現實生活有美感、認識、和諧和批 判的作用。(3)孔子的「文質論」更是主張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4)孔子還反對鄭聲,提倡雅樂。

在孔子的文論思想中,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孔子的「文質的矛盾統一論」。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與文質彬彬一樣 「美善的統一」 也是孔子文藝美學的重要思想。 雖然孔子在 他的諸多言論中一再提出美和善的混同 (如: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一句 中善為美所代替。),但是,孔子還是提出了美和善的區別的。這樣的區別在孔 子評論《韶》和《武》的言論中可以辨析的比較分明。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韶》是舜的樂名, 《武》是武王時期的樂名。孔子在肯定兩者藝術上極高 的成就之後,區分了《武》之所以不如《韶》盡善盡美是因為周武王時期推行的 世襲制不如舜時期的 「選賢任能」 來得符合儒家的道德標準, 在孔子看來, 舜是 聖人, 舜的天下也是儒家所崇尚 「大同」 的太平盛世。 而周則是通過武力建立了 一個「小康」的社會,從政治和道德的標準來看《武》是不盡善的。從這裡我們 可以看出,孔子認為,美是外在的是評價藝術的標準,善是內在的是評價政治、 道德的標準, 美和善是緊密相連的, 其實質是一種對文學形式和內容關係的理論。 美和善的區別和統一的提出,在美學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孔子重視現實, 不但看到了文藝的內容和形式之間的統一, 而且看到了文藝 (詩、禮、樂)對政治、思想、和社會文化的作用,因此他提倡「詩教」和「樂 教」。

孔子的文論批評是倫理道德批評, 它以人學為基礎, 以盡善盡美為批評標準, 以 「中和」 之美為審美標準, 強調教化功能。 因此其批評標準與審美價值取向具 有鮮明的倫理化傾向。 孔子的文論在中國文學風格和文學理論的發展中處於相當 重要的作用。 他的功利性的文論較於道家的返於自然, 墨家的非樂的狹隘功利文 論具有可圈可點的高明之處。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動之翼 的精彩文章:

何湛兮//推薦閱讀

TAG:影動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