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遊記》之所以叫西遊記,背後有深刻的寓意

《西遊記》之所以叫西遊記,背後有深刻的寓意

文/有毛僧

在大明萬曆年間,已經有長篇章回體小說《西遊記》問世。由於原本早已沒有了,所以無法判斷是什麼樣的版本。現存的第一個刊刻本是金陵世德堂本。

萬曆二十年(1592年)前,金陵世德堂書坊主唐光祿購買了這本書。後人推定,他所購買的應該是手抄本,未必是正經刊刻的版本。畢竟,卷數、章回等,多數是編輯加上的。

由於年代久遠,古本已經流失,所以無從考究他買的到底是哪個版本。唐光祿買了這本書,讀後覺得非常有商業價值,書里的故事很獵奇,符合普通讀者休閑解悶的特質。他找了華陽洞天主人進行校訂、潤色、修改,分成二十卷、一百回。

同時,他找了當時的名人陳元之為之作序,最終於萬曆二十年出版了這本書。這就是學術界最著名的世德堂本《西遊記》。從這裡可以看出,在世德堂刊刻之前,存在《西遊記》的底本,這本書並非當時的學者獨創,而是改編的。

在當時的《西遊記》版本中,出現了大量道家丹學思想的內容。陳元之在序言中,對丹道學的思想進行了總結,最終為《西遊記》定下了調子。這篇序言也成了推介《西遊記》最重要富含學術價值的論文。

在陳元之看來,《西遊記》就是一部講修心養性的書。陳元之人為,所謂西遊指的是,「大丹之數也,東生西成,故西以為紀」,這也成了後世學者定位《西遊記》的重要基調。金丹學認為,金丹出產在東方,必須到西方培養才能成就,最後必須再回到東方,才能永固。

孫悟空生於東方,到西方求法,最終又回到了東方。唐僧生於東方,到西方求法,最終又回到了東方。《西遊記》中的兩位主角的經歷,都與金丹大道一脈相承。這才是西遊記的本來意思。尤其是在明代,丹道學思想影響非常大,知識分子才有了這樣的聯想。

儘管在世本中,作者並沒有過於強調金丹學的意思,但是這成了清代研究《西遊記》金丹學的最初發軔。到了清代,《西遊記》簡直被當做了道藏來研究,出現了大量的學術性的分析,把原本簡單的意思弄得極為複雜。

綜合來看,陳元之先生對《西遊記》的基本概括是非常恰到好處的,從哲理上回答了《西遊記》的本來意思。然而,後世以《西遊證道書》為例進行的所謂求道的研究,基本上是附會的多,真實的學術研究少。

參考文獻

1.《西遊證道書》;

2.《西遊記四百年學術史》;

3.《西遊記資料彙編》;

4.《西遊釋考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僧奇譚 的精彩文章:

卯日星官是天神,為何成了殺死蠍子精的兇手?
《西遊記後傳》里的無天佛祖:這個角色是瞎編的嗎?

TAG:老僧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