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科學》雜誌:將氣溫上升限制在1.5℃內才能拯救地球上的多數物種

《科學》雜誌:將氣溫上升限制在1.5℃內才能拯救地球上的多數物種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內,將使世界上的大部分物種免受氣候變化的不良影響。科學家們研究了南部非洲、亞馬遜、歐洲與澳大利亞等地的情況後認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從各種昆蟲到極度瀕危的黑犀牛都會獲益。這項研究發表於5月18日的《科學》雜誌。

最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人類可以完成2015年《巴黎協議》中的最終目標(讓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限制在1.5℃內),那麼相比於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的情況,將降低氣候變化對於各種動物與植物至少一半的風險,而對昆蟲的風險甚至可以降低三分之二。全球各地的物種都可能因此受益,尤其是在南部非洲、亞馬遜、歐洲和澳大利亞這些地區。

以前人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將氣溫上升限制在2℃範圍內(相比於工業時代之前),這是《巴黎協議》所規定的溫度上限,這種溫度控制所造成的影響中,並沒有考慮到昆蟲。

但該研究稱,讓各種昆蟲免於受害十分重要,因為昆蟲對生態系統的作用巨大:它們是很多作物與花卉的傳粉媒介,而且作為食物鏈中的一環,對鳥類和其他食蟲動物也很重要。這也是科學家首次提出,將溫度上升限制在1.5℃內會有益於全球物種。

來自澳大利亞的詹姆斯·庫克大學與英國的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大約115000種生物,包括31000種昆蟲、8000種鳥類、1700種哺乳動物、1800種爬行動物、1000種兩棲動物以及71000種植物,這是此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我們希望看到,不同的氣候控制力度在未來會將如何使各地的氣候變得不適宜當地物種居住」,該研究項目的領導者,來自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Tyndall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的瑞秋·沃倫(Rachel Warren)教授說。「我們通過統計有多少種生物會損失原有分布範圍的一半,來計算氣候變化對於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1.5℃」這個限制,相比於「2℃」要為生物多樣性帶來大得多的好處。

「昆蟲對於氣候變化特別敏感。在溫度上升2℃時,我們研究的31000種昆蟲會有18%都要損失一半的分布範圍」,沃倫教授說,「但限制在1.5℃時,這個數值會下降到6%。不過,還是會有很多物種要喪失大量的分布範圍。」

沃倫教授還指出:「如果我們按照當前全球變暖的趨勢走下去,各國僅僅按照國際承諾來減排二氧化碳,全球溫度會上升3℃左右。屆時會有50%的昆蟲損失一半以上的分布範圍。」

「這真的很重要,因為昆蟲對生態系統和人類都作用巨大。它們為農作物和花卉授粉,為食物鏈中更高等級的生物提供食物,分解生物碎屑和殘骸,通過吃植物的葉子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並幫助土壤進行養分循環」,沃倫教授說。「我們發現,負責授粉的三大類昆蟲對氣候變暖特別敏感。」

「如果氣溫真的上升3℃,昆蟲對生態系統的服務將大大減少。之前有研究已經表明,在各種其他原因的影響下,昆蟲正在減少。這項研究則說明,氣候變化會讓問題變得更加棘手。」

這項研究已經考慮到一些物種所具備的遷徙能力。一些鳥類、哺乳動物和蝴蝶等會在環境變化時分散到其他地域,這種擴散作用意味著一些生物的分布範圍會隨著氣候變暖而加大。

沃倫補充說:「在2100年,如果全球變暖被限制在1.5℃內,更多的物種可以保持現有生存範圍,甚至有些還會加大;但如果已經達到2℃,很多物種都無法適應這種變化,多數物種的生存範圍會急劇減小。」

論文作者之一,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傑夫·普萊斯(Jeff Price)博士補充說:「將溫度上升限制在1.5℃範圍內,受益的動物中甚至會包括極度瀕危的黑犀牛,它們現在正在受到偷獵與棲息地減少的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發現一種動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靠太陽能生存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生長速度最快的黑洞:每天吃掉半個太陽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