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咳嗽、胸悶、氣促,哮喘患者應當心這些發作早期徵兆

咳嗽、胸悶、氣促,哮喘患者應當心這些發作早期徵兆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5月正是享受陽光,接觸大自然的好時節。不過,對於哮喘患者來講,滿街的柳絮、花粉、風沙和塵土,卻令他們望而卻步。因為一不小心,他們的哮喘就會因為空氣中的某個物質而發作。那麼,生活中該如何預防急性哮喘發作?得了哮喘是不是一輩子的事兒?在「世界防治哮喘日」來臨之際,讓我們逐一揭曉答案,正確認識哮喘。

哮喘發作的三個早期徵兆

哮喘又名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喘息,咳嗽,嚴重的出現胸悶和呼吸困難。中國哮喘聯盟總負責人、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林江濤教授指出,呼吸道炎症程度越重,正常呼吸就越困難。如果沒有採取任何抗炎措施,將會導致支氣管阻塞或萎縮,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難而危及生命。

很多人可能對哮喘並不熟悉,但提起因哮喘去世的一些著名人士,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歌后鄧麗君、「亞洲第一飛人」柯受良及京劇大師梅葆玖等人,都是因為哮喘發作,最終離世。那麼,哮喘發作真的毫無徵兆嗎?

實際上,哮喘發作有跡可循。全國哮喘研究協作組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2.5%的哮喘患者在上次經歷哮喘發作時有明確的徵兆。其中,發生頻率最高的三個癥狀分別為咳嗽(60.5%)、胸悶(58.8%)和氣促(54.8%)。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學科帶頭人周新解釋說,每個患者在哮喘發作前的早期徵兆會有所差別,有些表現為咳嗽頻繁,有些則表現為胸悶嚴重,還有一部分人表現為活動後氣急、呼吸困難等。雖然每個患者具有個體化差異,但這些表現都是肺功能下降和支氣管炎症的反映,接下來的一兩天,這些表現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哮喘發作。

不過,這些表現都是可以被患者儘早識別的,周新說,正常情況下,人們不會出現上述3種表現。不管是哪一個癥狀率先表現出來,只要有一個癥狀加重了,那就在提示我們,哮喘要發作了。

因此,哮喘患者應該了解並有效識別哮喘發作的徵兆,並在徵兆出現到發作的時間窗內給予必要的干預,從而預防或減少哮喘的發作,或減輕哮喘發作的嚴重程度。

哮喘是不是一輩子的病?

很多哮喘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疑問:是不是得了哮喘,這輩子都好不了了?一些家長更是擔心自己的孩子要終生與藥物為伴。

對此,林江濤指出,雖然哮喘不能根治或者說不能治癒,但是能夠達到長期良好的控制。在醫生規範化診治,患者加強自我管理意識,接受正規治療,科學用藥的情況下,最終可實現哮喘控制。

不過,哮喘控制確實是一個很高的境界。首先是沒有日間癥狀,即白天沒有癥狀;二是夜間也沒有癥狀,你晚上不會影響睡眠,不會憋醒。第三是日常活動不受限制,就是你能出門,能參加戶外活動,能出差,能長途旅行,甚至我們控制得當的哮喘患者能爬到海拔幾千米的高山上,能去拉薩旅遊等等。第四是不需要服用緩解哮喘的藥物,只需用平時的維持葯。第五是肺功能正常。第六沒有急性發作。

林江濤指出,真正達到這六條以後,哮喘患者應該確信自己是一個正常人,他應享受正常人所有的權利,包括參加體育鍛煉這種權利。

控制哮喘,別犯這些錯誤

數據顯示,我國有3000萬哮喘患者,但僅有28.5%實現了完全控制,71.5%的哮喘患者控制水平有待提高。而哮喘患者常犯的一些防治誤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哮喘的控制。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殷凱生教授指出,哮喘治療不光需要醫生對症下藥,也需要患者配合遵醫囑,規範用藥,積極治療,方能達到哮喘管理的最佳效果。

有些患者對於疾病認知不夠,偶爾有咳嗽和氣喘,覺得不算嚴重,不及時就醫,是不可取的。因為哮喘輕微的癥狀也提示氣道的炎症沒有被控制。如果不經過規範的治療,這種慢性的炎症會導致氣道結構的破壞,造成永久性的肺功能損害。沒有被控制的哮喘,無論平常癥狀輕還是重,由於哮喘急性發作引起死亡的患者比例是相同的。所以,患者無論有沒有癥狀,哮喘患者均需要長期持續的控制藥物治療。

還有些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喪失信心,覺得「哮喘不能控制,肯定經常犯」,甚至放棄治療。對此,殷凱生強調,哮喘是慢性疾病,控制哮喘是一場持久戰。研究表明,哮喘經過規範治療,哮喘完全能得到良好控制,不影響正常生活。配合醫生治療,堅持用藥,堅持峰流速和肺功能監測,定期隨診,患者才能及早回歸正常工作和生活。

針對那些治療一段時間後,哮喘得到了有效控制,就開始放鬆警惕,導致哮喘複發的患者,殷凱生表示,患者應該積極隨訪,未徵詢主治醫生意見,不能擅自藥物減量或停葯,這樣才能將哮喘控制到最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寶芝堂 的精彩文章:

評估&處理思路最全解讀!

TAG:北京寶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