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38年前的今天,南太平洋上空一道閃光,宣告中國有了洲際導彈

38年前的今天,南太平洋上空一道閃光,宣告中國有了洲際導彈

1980年的5月18日,對於中國的國防高技術發展歷程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一支空前強大的人民海軍艦艇編隊雲集南太平洋某海域,就為了等一道「閃光」到來,這道「閃光」,將意味著中國的核反擊能力有了質的提升,代號為580的東風五號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試驗,在38年前的今天圓滿完成。

在60、70年代攻克了兩彈一星難關之後,中國先後研製了東風二號中近程地地導彈、東風三號中程地地導彈和東風四號中遠程地地導彈,其中東四首次突破了兩級火箭關鍵技術,而作為國防科工委規劃的「八年四彈」研製任務的最後一項,研製洲際導彈,也就是東風五號,讓中國的地地導彈能夠具有洲際射程,成為了國防工業頭等大事。

圖片:發射中的東風五號

東風五號的研發,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進入了攻關階段,進行了高低彈道多次試驗,而一次全程試驗,將是宣告項目成功最好的「大考」,這將檢驗它射程是否達標,彈頭再入時防熱是否過關,1978年7月,「580」飛行任務被正式國防科工委正式批准。

圖片:580任務中的051型驅逐艦桂林艦

進行580任務,對當時的中國國防工業來說,需要有很多的空白需要填補。既然要向南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還需要打撈和回收數據艙,一支能夠遠洋航行的艦隊需要趕緊建設,因此為配合「580」任務,中國在1967年就未雨綢繆啟動了配套艦船的「718」工程,包括051型驅逐艦,油水補給艦、遠洋打撈救生船、遠望號航天測控船等,都是得益於「718」工程的推動。

圖片:J506號(永興島,863)打撈船,澳大利亞海軍艦艇拍攝

在發射任務之前的1980年4月底,一支由18艘艦船、4架超黃蜂艦載直升機從上海吳淞等港口出發,在5月8日提前佔據了任務海域的主要位置,6艘051型導彈驅逐艦更是首次執行遠洋航行任務,用於擔當警戒任務,而超黃蜂直升機用於從海上回收數據艙,遠望1號和2號航天測控船則用於捕捉東風5號導彈再入的精確位置。

圖片:打撈上船的數據艙,中國海軍網 圖片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時,第一枚執行全程飛行試驗任務的東風五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經過了20分鐘的飛行,載有數據回收艙的再入飛行器出現在了預定海域上空,南太平洋上空出現了一個光點,10點30分數據回收艙濺落至海面後,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海軍艦艇不懷好意的注視下,一架「超黃蜂」直升機派遣潛水員下水,僅用5分鐘就把數據艙成功回收,確保任務萬無一失。

圖片:東風五號B,時至今日依然是中國最重要的洲際導彈

在這段史無前例的航程中,東風五號洲際導彈完成了9000公里的飛行任務,準確擊中了目標靶區,18艘中國艦艇編隊,圓滿保障了數據艙的回收任務,在1984年10月1日,在建國35周年國慶閱兵儀式上,東風五號首次公開亮相,正式公開了中國第一代洲際導彈,宣告了中國擁有不容置疑的大國地位。

本文是騰信新聞和天天快報首發文章,任何未經授權轉載,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烏龍防務評論(微信公眾號:wulongfangwu1 ),喜歡我的觀點,就在騰訊新聞客戶端和天天快報上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龍防務評論 的精彩文章:

這種戰機被殲10深度參考,耗資11億美元,首飛1年後就被喊停
以色列衛星最新披露:為防美軍打擊,俄悄然撤出駐敘海軍艦隊

TAG:烏龍防務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