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濕不除則熱不退——夏天高熱不退,必須考慮這麼治!

濕不除則熱不退——夏天高熱不退,必須考慮這麼治!

悅讀中醫

只做中醫精品閱讀

小編導讀

最近帝都的天氣又悶又熱,小編都要崩潰了……

進入夏季,出現發熱癥狀的人群大幅增加,中醫稱之為「暑溫」,若是清熱法總不奏效,這後面的元兇可能就是「濕」了!看看已故名醫董建華的慧眼辨病吧——

周某,男,26歲。

1983年5月19日開始,發熱惡寒,持續高燒,長達兩月之久,體溫常在38℃~40℃。曾在某醫院住院治療五天,體溫不降,轉至我院住院治療一個月余,經用中藥以及抗生素、激素等西藥治療,體溫一度下降,恢復正常出院。三天之後,高熱復起,達39℃以上,再度入院。1983年7月14日應邀會診。

診見:壯熱面赤,稍有惡寒,汗出不已,口渴,頻頻飲冷,咽喉疼痛,自覺胸悶,身重頭痛,首如布裹,小便色黃,大便黏穢。舌質紅,苔黃厚而膩,脈洪數而有滑象。

辨證:暑溫夾濕,濕熱瀰漫三焦。

立法:清熱燥濕。

方葯:白虎加蒼朮湯化裁。

生石膏30克(先煎) 知母10克 蒼朮10克 清豆卷10克 黃芩10克 滑石12克 蘆根20克 葛根10克 茵陳15克 茯苓12克 通草6克 桑枝15克(5劑)。

二診:葯後體溫開始下降,口渴亦減,惡寒已罷,汗出不多,精神好轉,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生石膏30克(先煎) 知母10克 蒼朮10克 黃芩10克 桔梗6克 板藍根10克 青蒿10克 地骨皮10克 六一散10克(包)荷葉10克 赤芍10克(7劑)。

三診:葯後體溫已日趨正常,納食精神尚可,小便調,大便干,午後尚有低熱,自覺渾身無力,時有汗出,但量不多,舌紅苔稍黃,脈滑數而無力。此乃暑溫後期,氣津傷甚,余邪未清,仍伏氣分之故,治當清熱護陰,用竹葉石膏湯化裁再進。

生石膏25克(先煎) 竹葉6克 沙參10克 蘆根20克 滑石10克 青蒿10克 知母10克 荷葉6克 藿香10克 茯苓10克 通草5克(4劑)。

又服上藥4劑,體溫正常,精神、納食、二便均可,諸症悉除,痊癒出院。

按語:時值盛暑,病熱者多為暑濕。本案為暑溫夾濕,濕熱蘊結,瀰漫三焦,三焦不得通利,故高熱長期不退。前醫有投白虎湯者,有投蒿芩清膽湯者,也有用藿香正氣散化裁的,有用柴胡注射液治療的,用意均在清熱退燒,為何高熱持續不降呢?原因就在於對濕邪為害,考慮不夠,只清其熱而沒有祛其濕,因而「熱在濕中,如油入面,裹結難去」。濕熱二邪,相質相反,濕為陰邪,熱為陽邪,濕性重濁黏膩,濕熱交結,合邪為害,纏綿難愈。治療時必須著重祛濕,濕不去則熱不清。故以清熱燥濕為法,濕去而熱無所戀,則熱亦易除。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董建華臨證治驗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董建華著,董乾乾 饒雲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菜市、超市裡的都有補腎小幫手,竟然是TA?
這才是最酷的中醫——沒聽說過的疑難怪證,照治不誤,藥到病除!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