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中趙國為何會輸?僅僅是因為趙括?錯,這才是根本!

長平之戰中趙國為何會輸?僅僅是因為趙括?錯,這才是根本!

原標題:長平之戰中趙國為何會輸?僅僅是因為趙括?錯,這才是根本!


長平之戰,指的是公元前260年,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一次戰爭。最終趙軍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戰爭中的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而秦國方面雖然戰線更長,但國力遠勝趙國。趙王怕再拖下去會對趙國不利,於是用趙括代替了偏於防守的名將廉頗。趙括遵循趙王的意圖,改變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了將吏,組織進攻。


而秦國也暗中更換了主帥,換成了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後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


趙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失利,很多人都將主要責任算到了趙軍主帥趙括的頭上,說他只會「紙上談兵」,可真實情況真的如此嗎?非也。


他之所以在長平之戰中選擇主動出擊,其實有很大程度的無奈。


一來,趙軍糧草不足、後勤供應中斷,必須要採取速戰速決的策略,不主動出擊便是死路一條。二來,趙軍的最高統帥其實是趙王,他為了急於與秦軍決戰,不惜為此臨陣換將,而換趙括為帥的目的就是儘快與秦軍決戰。三來,廉頗在戰爭前期屢戰屢敗,當轉為守勢時趙軍又不善於「堅壁」(趙軍自趙武靈王時期建立了長於主動進攻的強大騎兵,但在善於防守和山區作戰的重裝步兵建設方面卻落後於秦國),因此軍心士氣低落。



那趙軍失敗的最終原因是啥呢?其實很簡單,文章開頭就已經說過了,那就是趙國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要遠落後於秦國。

不管是趙王的戰略指導,還是之前廉頗的屢戰屢敗;不管是秦國的反間計,還是趙括的錯誤作戰指導,其背後都源於綜合國力的強弱對比和軍事力量的優劣異勢。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歷經數代有為君主的長期經營和艱苦征戰,統一天下的國家意志早已堅如磐石,舉國動員的戰爭機器和軍事體制,是遠非趙國等其他六國所能抵抗的。



這段歷史給我們的啟示是:只有建立在強大綜合國力之上的國家意志,才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

對此,你們覺得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亂談 的精彩文章:

康熙大帝,歷史的罪人

TAG:媛媛亂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