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練為戰到練即戰,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戰場

從練為戰到練即戰,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戰場

軍人生來為戰勝,能打仗、打勝仗是軍人的終極目標。「練練練,練成那精兵才是好漢。」為了在強軍興軍新征程上留下閃亮的足跡,廣大官兵用在訓練場上的實際行動踐行「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錚錚誓言:「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戰場。我怎樣,這支軍隊就怎樣!」

徐 彬攝


從練為戰到練即戰,「一字之差」咋改寫

——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強化官兵戰鬥素養的新聞調查

從「訓練為了打仗」到「訓練就是打仗」,中間的差距還不小——

戰鬥素養的缺失,源於對實戰化訓練的認識跟不上

儘管事情已過去了大半年,但演練場上的那一幕幕,至今讓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合成一營官兵印象深刻:「那次演練可把我們折騰慘了,不過,那才像打仗,鍛煉人!」

那次,該旅組織合成營對抗演練,合成一營幾個戰士「貓」在剛挖好的掩體後面,等著「敵人」送上門。此時,導調員突然「殺」了個措手不及:「看看你們的掩體符合實戰標準不。」

有兩名戰士挖掩體時圖省事兒,選擇了一處土質較為鬆軟的地方。沒想到,一時偷懶竟讓他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導調員當場宣布:「你們倆,陣亡!」

「今天的訓練,最可怕的缺失是實戰意識不夠!」調查中,該旅領導發現,不少官兵戰鬥素養的缺失,源於對實戰化的認識跟不上。

該旅一次調查顯示:有的新兵不會使用校槍器校正自己的槍支,有的新兵不能熟練掌握鐘點和方位物報知法,有的官兵從沒有訓過乘車運動射擊課目……

「把靶子放到山坡上!」實彈射擊,合成一營6名老兵卧姿射擊打出了好成績。正當他們得意之時,指揮員突然「發難」。

面對「考題」,這幾名老兵不以為然:「靶子換個地方而已,沒啥不一樣。」可當他們仰著槍口射擊完後,大家都傻了眼:成績沒有一個人合格。

「水平射擊和俯仰角射擊,子彈飛行的彈道不一樣,瞄準點也有很大不同。」指揮員的現場講解,把這幾名老兵弄了個大紅臉。原來,從「訓練為了打仗」到「訓練就是打仗」,中間的差距還不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該旅戰備教育課上,一個戰例讓官兵們警醒:「貝卡谷地之戰中,敘利亞軍隊把以色列軍隊加裝了雷達反射器的假目標當成真目標來打,遭到反雷達火箭彈和反輻射導彈的攻擊。與其說是以軍的電子戰手段太狡猾,不如說是敘軍的實戰經驗有待提高。」

走隊列「順拐」的人想改過來,必須形成新的「肌肉記憶」——

頭腦中的慣性思維,是阻礙打贏的最大敵人

「戰鬥素養,反映著軍人對戰爭樣式和規律的理解、認識以及自省。」幾年前隨我軍軍事代表團出訪,外軍的訓練場景深深印在該旅旅長張革強的腦海里。

——俄軍步戰車在高速機動過程中,高射機槍、機關炮、反坦克導彈等輕重武器同時開火,對空中、地面、裝甲目標進行同步打擊……

「深入推進實戰化訓練,必然要面臨更多的困難,訓練難度、強度也會與日俱增……」張革強深有感觸地說:「一些官兵頭腦中的慣性思維,是阻礙打贏的最大敵人。這就好比司機跑慣了老道兒再上新路,肯定感覺彆扭。走隊列『順拐』的人想改過來,沒什麼好辦法,只有按標準動作反覆強化,才能形成新的『肌肉記憶』。」

「打仗這根弦綳得緊不緊,決定了實戰化訓練會不會『跑偏』。不能身子已經下山了,思想依然在山上。」前不久,該旅把黨委議訓會開到了訓練場。

旅政委崔海旭講評訓練問題一針見血:「一些機關幹部還在用老舊思維指導基層訓練;個別營連對下發的訓練制度落實不嚴格,還存在消極保安全、難險課目訓練走過場的現象……」

「部隊還是要練,要隨時準備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來的。」結合學習習主席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的重要講話,該旅黨委「一班人」深刻認識到,當前部隊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每一名官兵都應當從心底強化「練即戰」的主動意識,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教訓,有些訓練「老軌道」得抓緊改一改了,彎路不取直,就要做無效功。

舊船票難登新客船,形成新習慣離不開硬規範。該旅深入查找訓練場上的和平積弊,對症下藥,多措並舉強化官兵戰鬥素養,讓官兵們形成實戰化的「肌肉記憶」。

條條規範聚焦實戰,把官兵思想「敲」醒了:再按老套路練,到了戰場會出現更多無謂的犧牲!

「以往有的課目看似訓練了,但缺少危局險局困局的考驗。」交流中,曾擔任維和部隊指揮員的張革強告訴記者:「維和部隊官兵在外出巡邏之前,首先會自覺地打開自己的戰術背包,看看急救包帶了沒有,都不需要別人提醒。因為大家都知道,那個東西在戰場上能保命,這也是戰鬥素養的體現。」

當我們從一場戰爭中走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在向下一場戰爭邁進了——

用「戰場法則」破除「靶場思維」,讓每次訓練都是一場戰鬥

「嗆得睜不開眼!」在該旅偵察營訓練場,只見官兵穿著防護服,帶著防毒面具進行戰鬥射擊、滲透偵察等課目訓練。

「為了讓訓練更加貼近實戰,現在每天訓練至少有30分鐘是戴著防毒面具訓。」營長趙建華介紹說,要用「戰場法則」破除「靶場思維」,訓過去不敢訓的、不能訓的、不真訓的,將實戰化意識植入官兵頭腦,提陞官兵的戰鬥素養,濃厚鑽研打仗的氛圍。

說話間,記者發現一名戰士因為穿戴不規範,導致防毒面具漏氣,被嗆出了「戰場」。「今天訓練場上放過去,明天戰場上就過不去!」趙建華一臉嚴肅地說。

現代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重複21天以上的行為會變成習慣,重複90天的行為會變成穩定習慣。

該旅領導告訴記者,提高官兵戰鬥素養,需要把以往專註於一彈、一地、一次打擊的訓練模式,變為協同全局、全戰場、全要素的訓練模式。

「從開訓到現在,我們營區靶場的槍聲就沒停過。」作訓科科長張緒錦向記者介紹說,「卧、跪、立、推、躍、掩」6種戰鬥姿態,「坑、包、坎、垛、樹、牆」6種地形地物運用,「精度射、隱顯射、運動射、俯仰射、乘車射、極限射」6種射擊技能,都要逐個訓、換個考。

「轟……」一天深夜,該旅協同訓練場上戰車轟鳴,合成二營數十輛裝甲戰車魚貫而出,向著一片山林地域疾駛而去。

不開大燈、不亮雙閃、沒有整齊的行軍梯隊,在夜視器材的輔助下,一輛輛戰車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快速行駛。突然一個急剎車,官兵下車發起衝鋒、戰車變換戰鬥隊形,向「敵」陣地發起衝擊……原來,他們正在進行主戰裝備夜間極限駕駛訓練。

「扣一下扳機,就要估算出自己彈匣里還剩多少子彈;槍彈襲來,目光一掃就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掩體……」該旅領導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官兵找到了「打仗」的狀態。

「當我們從一場戰爭中走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在向下一場戰爭邁進了。」記者有理由相信,如果當兵打仗不再是官兵的一個口號而是一種習慣,練兵備戰不再是一項要求而是一種素養,那麼,我們距離練就「能打仗、打勝仗」過硬本領的要求將會越來越近。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趙 雷 徐 彬)

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

強化戰鬥素養十個細節

訓練場就是戰場,指令要用密語、手語或旗語;

站隊就是戰位,集合帶隊及跑步都要按戰鬥編組序列;

防護就是生存,每天訓練至少30分鐘是戴著防毒面具訓;

值勤就是警戒,所有哨位都要建防禦設施並指定觀察地境;

打靶就是打仗,實彈射擊要按「普通彈+穿甲彈+曳光彈」模式裝彈,「精度射、俯仰射、乘車射」都要逐個練、逐個考;

自救互救器材必須隨身攜帶,訓練間隙班長組織必考;

構築單兵掩體必須經過輕重火器實打檢驗;

凡實彈射擊都要觀測捕捉彈著點;

凡射擊訓練必帶校槍器,凡戰術訓練必須帶戰鬥背囊;

凡上訓練場必先明確方向和方位物,人人掌握鐘點和方位物報知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天路之問:從「老三樣」如何到按需點「菜」
野外宿營,「討厭」呼嚕聲的科長卻打起了呼嚕,咋回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