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海拔5000多米雪域之巔的青春,是什麼樣子?

在海拔5000多米雪域之巔的青春,是什麼樣子?

寫在海拔5000多米雪域之巔的換防日記

5月中旬,西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圓滿完成高原駐訓換防任務,並且達到人人上崗就能擔負戰備值班的要求。此次換防,包括兩個均駐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機動雷達站。截止目前,他們已經在雪域高原駐守了八個月之久。

換防歸來的路上,兵站又一次飄起大雪。穿上大衣,站在泱泱葉河之上,滾滾水流急湍而下,迎著凜冽的寒風,讓我又一次想起那些被送上高原的戰友們。他們中許多人是首次進駐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不知是否已經適應了高原的生活。想著想著,便開始整理自己一路的所見所聞,試圖為他們的青春留下更多值得自豪的痕迹。

換防日記

海拔高,士氣更高

4月下旬,部隊從兵站出發。翻越第一座達坂時,車輪下面就是萬丈懸崖,讓人不敢低頭俯視。初上高原的官兵,明顯能感覺到他們的緊張。於是翻過第一座達坂後,站長張學陽就利用中途休息間隙給大家鼓舞士氣,隨隊軍醫也及時進行了心理輔導。

通過及時的教育引導,官兵們的士氣不斷高漲起來。上士陳健已經是第四次參加高原機動任務,他不顧領導和戰友勸阻,帶著高燒堅持向下一站出發。雖然到達最後一個休整點後,因高燒不退被送往醫院,但這種精神卻一路感染著戰友們永往直前。

行車途中。

利用途中休息時間鼓舞士氣。

途中組織官兵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討論行軍路況。

換防日記

向複雜氣象要戰鬥力

5月4日,部隊順利完成最後一次休整,準備向海拔5000多米的駐地進發。然而,前夜一場大雪讓本來險峻的山路更加複雜。

正當大家在走與停之間猶豫不決之際,帶隊領導何紅光看見兵站外有地方車輛經過,詢問情況後,果斷決定:地方車輛能夠行走,我們更不應該猶豫,要善於在複雜氣候條件下,錘鍊部隊實戰能力。

打怎麼打,兵就怎麼練。平時對天氣挑肥撿瘦,戰時如何能夠保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一場簡單的摩托行軍,瞬間變成部隊實戰化訓練新課題,不僅鍛煉了車輛駕駛員複雜道路駕駛技能,更加堅定了所有官兵敢打必勝的信心勇氣。

翻越白雪覆蓋的達坂 。

換防日記

花兒為什麼那樣紅

到達換防第一站那天,已經接近黃昏,機動二站官兵為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官兵們看到帶隊領導何紅光後,激動地爭先恐後與他握手,每一個人臉上樂得像開了花一樣。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上士曾揚銳說,初上高原駐訓時,副旅長何紅光就是他們的帶隊領導。一路走下來,讓大家對這位平易近人的領導印象格外深刻。

他帶領大家一起修陣地、建營房,從沒有缺席過任何一次勞動;生活中,他處處為戰士著想,面對苦活、累活,總是第一個帶頭沖在前面;誰的生活有困難、身體不適時,第一個伸手關懷的人總是他……談到和這位老領導一起工作戰鬥的四個月,似乎每一名官兵都有說不完的話。

在機動二站雷達陣地旁,有一間不足十平米的高原澡堂。看似簡陋,卻解決了大家駐訓幾個月一次澡都沒法洗的難題。至今,官兵們洗澡之餘、茶餘飯後,都會感念何紅光設身處地為兵服務的恩情。

換防日記

換防交接更加突出任務需要

由於時間緊迫,到達機動二站後,我便第一時間進入雷達陣地,開始採訪任務。陣地的風,果然如戰友們所述,吹得人幾乎站不穩腳。

大概十平米左右的簡易營房內,除了指揮室外,還容納了十來張床鋪。由於夜間風大,官兵們需要輪流值班,以防風吹倒火爐後,造成中毒、火災等事故發生。

為換防戰友端上熱水洗洗一路風塵。

換防人員背著背囊到達陣地那天,駐訓官兵端著準備好的熱水,讓大家清洗一路風塵。稍作歇息之後,工作交接屬於最緊要的事項。雷達技師帶著新任技師徐天林來到雷達陣地,詳細講解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在雷達方艙內,即將離開的操縱員把自己幾個月來的空情保障體會,向接替戰友重點講述後,又將一本厚厚的經驗記錄本交到戰友手中。

轉身離去時,已經接替工作的新戰友,站在方艙門口,向堅守在高原陣地八個月、並積累下諸多寶貴資料的戰友,默默舉起右手,致以崇高的敬意。

換防交接,將重心放在戰訓任務,更加符合實戰化訓練要求,更能體現練兵備戰形勢。看著接替的戰友自信、踏實的笑容,使我突然意識到,自信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靠一代又一代高原駐訓官兵不停地積累。訓練水平亦是如此,除了創新,更需要接力與傳承。

交接工作經驗。

召開最後一次黨小組會。

換防日記

當艱苦成為一種習慣

5月4日晚上,駐地營房保障有限,我們一行人打地鋪與駐訓官兵住在一起。由於只能用柴油生火做飯,整個營房內瀰漫著一股濃濃的柴油味。

這裡的駕駛員還兼職炊事員。李林和王鵬告訴我,這裡的飯誰做誰不吃,原因很簡單,一頓飯做熟,炊事員早被柴油味熏得想吐,根本沒有食慾。看著曾經熟悉的李林、王鵬瘦了30斤,我不得不深信:高原駐訓中,戰友們的諸多無奈與痛苦。

夜裡,躺在地鋪上的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是不想睡覺,更不是不瞌睡,而是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痛,讓你恨不得將自己腦袋扔掉。唯一的念頭,就是等著天亮,睡覺無疑是一種折磨。

相互告別。

早上起床時,到處找衛生間無果。後來在戰友口中得知,這裡由於沒有下水,只能在廁所放兩隻1米高的大桶,用於盛放排泄物,解大手則需要在營房後面的一處汗廁解決。很多戰友開玩笑說:「冬天大家都不敢晚上解手,怕屁股被-40℃的天氣凍住,經常在天黑前強迫自己蹲在汗廁提前解決,因此,很多人由於久蹲而得痔瘡。」

由於相機需要充電,我四處尋找電源才發現,駐地並不是24小時供電。因此,官兵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燒水、充電等一切跟電有關的事物,不然只能像我一樣「乾瞪眼」。

之前,只是聽說炊事員由於工作關係影響食慾。走進廚房操作間後,才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他們的工作環境有多麼艱苦。廚房操作間與陸軍單位共用,日常伙食由我方負責保障。雖然已經入夏,但操作間地面依舊結冰,被柴油熏得烏黑的牆壁,已經看不清材質。飯菜的確如他們所說,帶有一股淡淡的油煙味,初次食用會有反胃的感覺。駕駛員兼炊事員的李林,伸出自己的右手小拇指說,做飯時不慎切掉末梢神經,至今指尖都沒有知覺。

聽到的,看到的一切,讓我的眼眶不覺濕潤。曾經朝夕相處的戰友,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工作、生活八個月。沒上高原之前,我覺得自己所處的大漠戈壁很苦。如今,每一個細胞都能深刻體會到高原官兵的勇氣。他們除了完成日常訓練、戰備值班外,還要與艱苦的自然環境作鬥爭。

換防日記

「空軍藍」與「橄欖綠」手牽手

5月5日,經過二百多公里崎嶇不平的石頭路,我們順利到達第二個換防地點,這裡駐訓的是機動一站官兵。

機動一站本是當年的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時而生。後來,連隊搬遷至昆崙山下,曾被空軍授予「昆崙山上好四站」榮譽稱號。

再後來,陸軍某邊防連駐紮於此守衛國門。如今,機動一站官兵重新回到老連隊駐地,又一次肩負起光榮使命。陸軍、空軍兩個連隊,長達半個世紀的淵源,讓官兵們都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相聚。

兩個連隊除了生活上的互幫互助,思想交流也很頻繁。我們來到駐地時,雙方官兵正在開展「贈書」活動。得知空軍換防,很多戰友即將離開駐地,陸軍戰友將精心挑選的書籍送給大家,還寫下了一段段寄語,現場氛圍讓人感動。

高原的天是那麼藍,如同高原戰士的心一樣純潔。純到心中只有祖國、只有人民。因此,他們才無畏犧牲、無畏險阻。空軍官兵在陸軍官兵的幫助下,不僅實彈射擊水平大幅提升,還學會了各種槍械的操作方法。閑暇之餘,陸軍官兵也喜歡走進雷達方艙,虛心請教如何利用雷達發現空情。

看到眼前的一幕,使我更加堅信,陸空兩個連隊的官兵們,在尋求共同進步的同時,已經將「聯合」不斷升華。

與陸軍戰友告別。

互相學習。

開展贈書活動。

交流理論學習成果。

介紹駐地情況。

換防日記

向先烈致敬

換防途中,車隊駛入康西瓦烈士陵園。作為康西瓦傳人,這支部隊每次機動途經陵園,都會組織官兵對烈士進行祭奠。這也是該旅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基地之一。在聆聽先烈英雄事迹的同時,激發大家向「生命禁區」挺進的動力。

行走在陵園,細細查看每座墓碑,這些長眼於地下的軍人大多年齡只有十八九歲,並且都沒有上過高原,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寒地區,他們不光要面對槍林彈雨,同時還要忍受著高原缺氧和嚴寒的磨礪。在戰爭中,有相當一部分軍人是在寒冬臘月的高原上凍死的。然而,就是在那樣一個艱苦卓絕的戰場上,中國軍人為了祖國的疆土浴血搏殺,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以摧枯拉朽之勢擊退了侵略者。

今天,官兵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駐足在烈士碑前,與他們進行著心靈的對話,為自己能夠踩著烈士的足跡,重走崑崙衛國路而驕傲不已。二級軍士長趙偉崎平常抽的都是十幾塊的香煙,這次特意託人買了一包軟中華祭拜烈士,足見這些長眠於崑崙的老戰友,在他心中的份量。

離開烈士陵園的路上,大家都陷入一片沉默。似乎都在思考,自己如何不辱使命,把康西瓦人的精神傳承下去,紮根邊疆,獻身國防,用熱血青春編織出預警天網,用忠誠鑄就不倒的脊樑,讓身後的祖國和人民,能夠享受和平帶來的幸福與美好!

祭奠先烈。

換防日記

換防路上,人人都是「主力」

所謂機動部隊,重點應突出一個「動」字。在這次漫長的換防路上,我親身領略了「動」的含義。

通往機動一站的路上,最大的障礙並非顛簸,而是石子隨時都有可能破壞車輛。作為機動力量,一旦車輛拋錨,駕駛員不具備過硬的修理技能,部隊無法準時到達戰場,勝負便不言而喻。

一路行軍,正當還有100公里就要到達目的地時,問題終於來臨。二號車出現故障,初步判斷機油盒被石子砸爛。通過一小時的緊急搶修,被打爛的機油盒,終於恢復正常。

而讓大家一路擔心的爆胎問題,也相繼出現。帶隊領導何紅光利用對講機下達指令,車隊靠邊停車,所有駕駛員下車搶修車輛。幾名駕駛員迅速下車,取出備用輪胎。前後不到十分鐘,一副嶄新的輪胎已經更換成功。

車管幹部張小龍告訴我,駕駛員快速搶修車輛能力,完全取決於他們日常的實戰練兵。在訓練過程中,模擬設置各種複雜道路車輛故障搶修課目,讓駕駛員在實戰背景下開展大練兵、大比武,關鍵時刻自然不會掉鏈子。

實戰化訓練只有人人都能當「主力」,才能具備打硬仗的資格。一次換防任務,也檢驗了這支不僅駕駛技能過硬,還能快速完成車輛搶修任務的駕駛員隊伍。

搶修車輛。

保養車輛 。

勝利凱旋。

換防日記

海拔5000米的高原溫室大棚

來到機動二站的第一天,我們便喝到了一碗鮮美的蔬菜湯。在山下喝碗菜湯稀鬆平常,可在氧氣稀薄的海拔5000米的高原,喝著官兵們自己種的綠色蔬菜湯,絕對是一種奢侈。

在駐訓分隊帶隊領導郝敬偉的介紹下,我們幕名來到高原溫室大棚。在荒蕪的戈壁中,一間十幾平米的溫室大棚,略微顯得有些孤單。就要換防下山的戰士,在大棚里向新來的戰友傳授種植蔬菜的方法。為了保溫,大棚內生起了火爐,戰士們每天都會輪流檢查火爐安全,並進行澆水。

新來的操縱員王少飛告訴我們,自己是第一次上山駐訓,面對強烈的高原反應,心情極度失落。但當第一眼看到溫室大棚的綠色蔬菜後,心裡慢慢點燃了希望。

一個小小的溫室大棚,著實解決不了太多官兵飲食問題。更多的價值在於,在這毫無生命跡象、除了石頭就是白雪的雪域之巔,為官兵們種下一縷希望,一絲在艱苦環境中戰鬥的精神支柱。

精心培育幼苗。

工作交接。

關注微信訂閱號了解更多:中國空軍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空軍網 的精彩文章:

回到軍旅夢開始的地方,這百餘名退伍老兵都說了啥
走進這支空軍部隊,「明星」們也不淡定了

TAG:中國空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