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間絕色,中國陶瓷六大經典

世間絕色,中國陶瓷六大經典

梅瓶(雅)

梅瓶始於唐而盛行於宋遼,其造型挺秀俏麗,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梅寓意高潔,清華其外,澹泊其中,是風雅高尚之器。

盤口瓶(賞)

因瓶口為盤狀而得名,由北朝時洗口瓶演變而來,乃皇宮觀賞之器。其長頸溜肩、瓶口如圓盤,有「圓圓滿滿,完美無缺」的美好寓意。

美人瓶(麗)

美人瓶是漢族傳統器型,最早出現於唐代。其瓶形小口短頸、豐肩瘦底,潤腴秀美,符合唐朝人「豐腴為美」的審美意趣,備受推崇。

長頸膽瓶(靈)

始燒於唐,盛行於宋,適合於清供單枝長莖花草。其造型簡潔流暢、穩定挺拔,於宋朝被引入佛堂齋室,成為超凡脫俗的靈物,給人以莊重寧靜的心靈感受。

葫蘆瓶(吉)

宋後期龍泉窯創製的瓶式,體似葫蘆。名與"福祿"諧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 。

蒜頭瓶(妙)

明清時期常見瓶式之一,仿自漢代青銅蒜頭壺,瓶口狀如蒜頭而頸略長,亦可稱之為虎爪瓶。「蒜」諧音「算」,有神機妙算、淵圖遠算之祝願。

1970年出生於河南禹州神垕鎮,溫氏一家幾代人均以制瓷謀生, 溫紅遠自幼在父親溫慶中的熏陶下學習鈞瓷燒制技術,轉益多師,創辦窯廠,進行了長期的鈞瓷實踐與研究。

溫紅遠

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

溫紅遠注重精細程度,講究造型獨特,追求窯變豐富,尤在選料配方、造型設計方面更是精益求精,以特有的眼光和幹勁已在鈞瓷界嶄露頭角,成為中國鈞瓷界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

獲獎經歷

2014年 《跳刀紋》, 榮獲中原之星陶瓷設計與創新大賽 , 銀獎

2014年 《獸耳簋》, 榮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銀獎

2014年 《梅瓶》, 榮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銀獎

2014年《荷口瓶》, 榮獲第三屆全國鈞瓷藏家珍品展 銀獎,銀獎

2014年 《羅漢缽》, 榮獲第三屆全國鈞瓷藏家珍品展 ,金獎

2013年 《玉壺春》, 榮獲河南之星設計藝術大賽 ,優秀獎

2013年 《太白尊》, 榮獲第二屆河南省鈞瓷窯變藝術創新大賽 ,銀獎

2013年 《蝸牛缽》, 榮獲第二屆河南省鈞瓷窯變藝術創新大賽 ,銀獎

2013年 《膽瓶》, 榮獲第二屆河南省鈞瓷窯變藝術創新大賽 金獎,金獎

【鈞窯明珠 世間絕色】

六大花器內外皆施爐鈞釉。爐鈞釉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溫爐內燒成仿宋鈞釉而得知其名。《南窯筆記》載;「爐均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

爐鈞釉是鈞窯大系中唯一能燒制出翡翠綠、孔雀藍的釉系。翡翠綠是尊貴之色,而孔雀藍是藍色中最神秘的一種,青綠交錯,如五彩繽紛的孔雀尾羽般獨領風騷。

爐鈞釉是絕技燒法,其釉色變化奇妙,別具一格,可與宋鈞相媲美。

釉面開細小片紋,釉呈紅、藍、紫、青等色,深淺不一,異彩紛呈,相映成趣。

【十窯成一 鳳毛麟角】

在鈞瓷燒制上,對環境、氣候、地理位置、用料、用釉、溫度及其他神秘條件要求極其苛刻,常有「十窯九不成」之說,成品率僅10%,精品更為罕見,更有「家有黃金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

製作工序複雜繁多,稍有偏差,一窯皆廢

稍有瑕疵就必須砸碎,不得流入市場

爐鈞釉繼承了自然樸實的宋鈞之美,完全以天然窯變而形成或綺麗繁複或古樸雄厚的釉色變幻,有「爐鈞無雙、窯變無對」之稱。

每件花器萬般釉彩皆窯火偶得之作,件件孤品,不可複製。

【爐鈞釉珍品拍賣記錄】

茶道、花道、香道,乃三雅道。

雅,是一段詩意的生活,

安居雅室,打造中國式雅緻生活。

一花一器,更具禪意。

器皿捧於手中便有了溫度,

就會傳遞家的溫暖。

花器鼓腹承載的並非只是清水、空氣與虛無,

實則是沉甸甸的陶瓷文化,

彰顯花器主人非凡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品質。

或置於閨房之中,

或置於書房一隅,

成為生活的小小點綴,

一枝花、一片木,

便能寄遇自己的心靈意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美器 的精彩文章:

TAG:匠心美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