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國科大「教務總長」郭正堂——教學改革怎麼改?

對話國科大「教務總長」郭正堂——教學改革怎麼改?

對話國科大「教務總長」郭正堂

——教學改革怎麼改?

文 / 韓楊眉 劉孜銘

作者系國科大記者團成員

「教育教學是個大工程,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磨合和優化,在一個穩定的政策環境下逐步完善。」在郭正堂看來,中國不缺乏常規體制的大學,國科大也不必辦成第二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動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康樂講授「百年生理/醫學諾貝爾獎給我們的啟示」;

中國基因組學科學家、國家科技部重大科學計劃轉錄組研究首席科學家于軍解讀和拓展「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生命科學相關問題」;

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王艷麗講授「被業內譽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許瑞明講解「染色質與表觀遺傳、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

當看到這門名為《發現生命奧秘》的通識課授課團隊名單時,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2016級生物系本科生李昊被「驚」到了。

「這門課讓我了解了生命科學領域很多的前沿科學進展,對生物究竟是做什麼的有了基本的認知,它比專業課更深刻,比科普更專業」,李昊說,「聽每位授課老師在講解新的前沿主題時,我知道了許多在其他任何地方可能聽不到的趣事,也讓我真正地發現了生命科學的樂趣。」

國科大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郭正堂在接受記者團採訪時表示,「其實在國科大,由院士帶隊甚至院士組團講授的課程並不罕見,這種課堂模式,正是國科大實施教學改革以來的一大亮點。」

2014年以來研究生教學改革的目標在郭正堂腦子裡可以用4句話概括:建立一支最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開出一批其他大學開不出來的課程,編寫出一批數量較大的高質量的精品教材為全國使用,讓優質教學資源在科學院全院乃至全國共享。他認為,到今天為止,前兩點基本已實現,處於優化完善之中;後兩點幾年前也同時啟動,但需要時間和實踐過程達到預期的目標。

大師組團上講台

「針對不同主題,我們挑選中科院乃至全國在該領域內最權威的專家學者來上課,讓學生們學習到最前沿、最專業的知識。」郭正堂說。

除了生物系的《發現生命奧秘》,天文專業的《發現宇宙》的授課團隊更是「重量級大咖」,由4位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武向平、陳建生、汪景與國家「千人計劃」成員毛淑德組成。「讓走在甚至引領科學最前沿的大家給學生講解學科中的重要內容!」國科大天文與空間學院副院長劉繼峰說。

讓中科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參與到教學工作中,將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是國科大「科教融合」理念的重要體現之一。

「依託中科院的100多個研究所,國科大有著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這也為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郭正堂自信地說,「可以說,國科大設置了一大批獨一無二的、全國任何一個高校目前都無法開設的課程。」

這套課程體系的核心就是「團隊授課」制度。對於本科生來說,這種形式的課堂通常開設為通識課,主要為激發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了解當前科學領域的前沿動態,儘快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並在這個領域潛心深耕。而對於研究生,則設置為核心課和專業普及課。

「團隊授課」的優勢不言自明,但課程被拆分,由不同教師講授,系統性如何保證?在郭正堂看來,研究生教學跟本科生教學不一樣,關鍵在於前沿性,能夠兼顧系統性即可,「我希望團隊授課制度達到的效果就是,一門課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由這個方向最高水平的專家來講。」

站在國科大課堂上的大師們來自世界各地。「利用暑假的時間,各個學院把每個領域裡世界頂級的科學家請到國科大!」郭正堂所說的,正是國科大的又一品牌——暑期學校,「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了國際交流,既能讓我們的教師和學生接觸到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也能把他們的知識帶進來,我們鼓勵科學家們將其授課內容做成MOOC,作為國科大永久的教學資源。」

與暑期學校一樣「前沿」的還有研究生課程體系中的「科學前沿系列講座」。幾乎每天,在國科大校園的公告欄里,都能看到天文、地理、人文、化學等各個領域的講座海報。圍繞時下討論最熱烈的話題,國科大邀請該領域裡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向學生系統剖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介紹最新進展。

以「培養未來科學家」為目標,國科大正不遺餘力地讓學生走進科學最前沿。「在普遍性與重視程度上,這是很多大學所無法達到的。」郭正堂說。

科研人員不會教學生?

師資隊伍的建設,也是國科大教學改革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郭正堂介紹道:「改革後,國科大建立了三級教師隊伍,即國科大校部的教師、從各個研究所遴選出的崗位教師,以及研究生導師,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

國科大的校部教師隊伍長期以來從事教學工作,具有極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學校要格外珍惜,但在數量和學科覆蓋度上遠不能滿足新的教學需求。

對於崗位教師,曾有人質疑:天天在研究所、實驗室里做研究的科研人員去講課,能講得好嗎?郭正堂回應道:「如果說一個科研工作做得好的學者不一定會教學,那麼我想問其他人是不是就一定會教?大家的共識是不一定。那麼既然如此,如果比例相等的話,讓前者去教學,是不是會把教學搞得更好一些?」

在郭正堂看來,經驗是可以積累的,應當以包容的態度對待剛剛擔任崗位教師的科研人員。「做科研時,他們無論工資高低,為實現一個科研目標,都是起早貪黑,甚至沒有周末和假期,他們這種認真的態度也一定會體現在教學上面。」

此外,將研究生導師納入國科大師資隊伍中,讓研究生培養更有針對性、持續性。

在郭正堂看來,中國科學院有悠久的研究生培養歷史,如果說國科大作為一所新的大學,還有不少方面需要向兄弟院校學習的話,國科大的研究生教學培養長期以來逐步形成了一套相當獨特的體系,值得其他大學向國科大學習。

目前,國科大已形成了深度科教融合的「兩段式」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生一年級在雁棲湖校區集中學習基礎課程,並接受基本實驗技能訓練;研究生高年級回到培養單位進行科研實踐,並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

「一個研究生成長得好與不好,學習期間成果產出如何?這跟導師的關係非常密切。」郭正堂特彆強調,培養研究生,除了在課堂上授課的教師,研究生導師的作用也十分關鍵,「國科大現在有1萬餘名研究生導師,他們從論文選題、具體操作,到論文答辯,能夠給予學生全面系統的指導,也可幫助解答學生們有關人生和科研的困惑。」

根據數十年來指導學生的經驗,郭正堂希望在國科大推行「多導師制」或導師組制,「學科交叉是今後學科發展的趨勢,而每個導師的知識面很有限,如果一個學生能由專業方向不同的導師指導,最終形成自己的科研風格,既有利於自己學術成長,也能使學科發展不斷推陳出新。」

而對於教師的管理,郭正堂介紹,學校採取的是學生打分、教學督導和教學管理等多元協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他看來,最好的辦法是在機制約束的基礎上,給予老師們充分的信任。「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國科大一定會成長一批既有很高科學研究水平,又有很高教學水平的教師隊伍。」

改革之路「玉汝於成」

如何從傳統的「填鴨式」學習向「啟發式」學習轉型?國科大沒有教材?研究所學習與集中教學有斷層?如何建設和豐富校園文化……

郭正堂坦承,在不斷穩步推進的教學改革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挑戰和阻力。

「真正的啟發式教育做的還不夠」,郭正堂說,這是因「實用主義」思想的桎梏,對於知識立馬轉化成效益的過度追求所致。在他看來,真正好的教育理念,是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培養成一個有文化修養和學習能力的人,而不是讓他們為了某一個職業去學習,「能力提升比具體知識學習更重要。」

為此,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專門開設了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方法論方面的課程和講座。尤其是針對本科生,由國科大人文學院從事科學哲學研究的教授主講,讓學生在剛入校時,就得到科學思維的訓練,在日後的學習和科研中學會理性批判、合理質疑。

建設一系列高質量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是國科大教學改革中另一個「硬骨頭」。

「全國範圍內的研究生教材情況都不容樂觀。科學正突飛猛進地發展,而很多教材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編寫的,這怎麼能適應當下的研究生教育呢?」郭正堂說,「教材建設也是我們研究生培養的短板,我們這方面起步比較晚。目前,國科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支持教材建設。」

「研究生課程中共有近500門核心課,這些授課老師,可以說都是各自領域內全國最高水平的專家」,他希望,由他們執筆,從完善講義和課件開始,「經過若干年的努力,都能夠出版一本高質量的教材或教材參考書,到時不僅國科大的學生能用到,全國其他高校的學生也能使用,這對改善全國教材狀況,也有很大的幫助。」

為激勵授課教師,國科大將講義編寫作為教師評價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所有的授課教師不只提供課件、教學大綱,一定要有能發到學生手裡的文字講義。」

其實,從去年開始,國科大已經開始陸續出版一些教材,諸如中科院院士、研究生《氣候變化科學概論》首席授課教師秦大河組織了數位正在一線從事氣候變化科學研究的中青年學者編寫講義教材。中科院院士、本科生《基礎代數》授課教師席南華結合學生課堂筆記,以科斯特利金所著的俄羅斯教材《代數學引論》為基礎,自主編撰了《基礎代數》一書作為教材。

此外,打通研究所教學和校部集中教學,以解決研究生教學資源分散的問題;通過網路化手段完善國科大課程和教學體系,使得培養單位之間共享教學資源;建設校園文化,以彌補多校區教學的缺憾……

「教育教學是個大工程,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磨合和優化,在一個穩定的政策環境下逐步完善」,在郭正堂看來,中國不缺乏常規體制的大學,國科大也不必辦成第二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作為國科大「教務總長」,郭正堂認為,國科大的未來,在於進一步深化科教融合,「這就是國科大對中國教育的貢獻,也是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長久立足的根基法寶。」

美編:大雅

校對:尤閑

責編:尤閑

文章來源於《國科大》雜誌 2018 年第 2 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苑學子 的精彩文章:

蕭紅-寂寂花飄紅雨
觸碰周琪的世界,思悟良知與精神

TAG:科苑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