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神話與歷史之間

在神話與歷史之間

張光直在《中國青銅時代》中寫道:「在中國早期的歷史上,夏商周三代顯然是有關鍵性的一段:中國文字記載的信史是在這一段時間裡開始的,中國這個國家是在這一段時期里形成的,整個中國歷史時代的許多文物制度的基礎是在這個時期里奠定的。」陳舜臣著《中國的歷史》就是從這裡講起。

陳舜臣《中國的歷史》(第1卷)

周以前的歷史既複雜又簡單。其複雜之處在於,時間跨度很長而資料太少,不可能弄清楚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而簡單之處在於,其距離現在十分遙遠,不必像編年史一樣弄清楚每年每月發生了什麼。我們只需要梳理脈絡,得其大概即可。

夏王朝以前是五帝,五帝之前的歷史有兩種寫法。第一種是神話的,始於盤古開天地,到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第二種是考古的,有伏羲氏、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等等。神農即炎帝,黃帝在阪泉之野打敗神農氏的後裔,又在涿鹿之野打敗了蚩尤,成為部落首領。後傳位於帝顓頊、帝嚳、堯、舜,是為五帝。

禹治水有功,舜讓位於禹;禹讓位於大臣益,益讓位於啟(禹的兒子),到桀亡國共十七王十三代約472年。夏亡,殷取而代之,從湯立國到帝辛亡國共三十王十七代約496年。殷亡,周取而代之。

神話與歷史

中國的歷史從神話開始,除了盤古開天闢地是純粹的神話,之後的三皇五帝都介於神話與歷史之間。一般而言神話具有較強的目的性,用來構建民族、國家和皇室的起源;西方與日本的神話均保持首位一致性,中國則經常重複和碎片化。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太古時期多個政權並立,每個政權都有各自的創世神話,這些神話加以雜糅時不能很好地納入同一體系,因此出現重複;改朝換代時也會有意地修改,但原始的版本仍保留在先民心中。另外由於文字和書寫不發達,後世抄寫時也會有選擇地簡省。

儘管神話只能片段地反映歷史,也成為解讀歷史的重要參考。但神話畢竟不等於歷史,因此在寫歷史和讀歷史的過程中必須甄別真偽。司馬遷在創作《史記》的時候是從《五帝本紀》開始,他捨去「三皇」,很可能就是認為後者是神話而不是歷史;即使是五帝,他也要「擇其言尤雅者」,去掉荒誕無稽的記述。

神話的情節經常有自相矛盾之處。比如女媧是摶土造人的造物主,而女媧又是人首蛇「身」,那麼女媧的身體是誰創造的呢?再如堯時射落九個太陽的羿,又出現在四代以後的夏朝,並奪去了大禹之孫太康的政權。

神話中的伏羲和女媧

「矛盾」一詞出自《韓非子》,楚國商人推銷無比鋒利的矛和無比堅固的盾,卻無法回答「矛刺盾」的問題。韓非子的本意是在諷刺儒家的堯舜,堯舜皆聖王,舜為堯臣子時,解決了農民的土地紛爭、漁民的漁場糾紛以及工匠的產品粗製濫造等問題——如果堯真的是聖人,為什麼還會有如此多的糾紛?

陳舜臣認為,儒家的聖人只有舜一個人,堯不過是起襯托作用:堯命令鯀治水而失敗,舜推薦禹治水而成功;堯乃黃帝後代,舜出身貧寒,後者更符合古人對聖賢的預期。堯與舜未必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很有可能是後人塑造,因為《詩經》中有禹而無堯舜;但堯舜的出現應當在儒家之前,因為孔子對二人篤信不疑。

夏商周

夏、商、周這三個王朝都建立在黃河邊上,夏在中游,商在下游,周在上游,分別成為文明的創建者。夏的始祖是禹、商的始祖是契、周的始祖是后稷,三人曾一同治水,他們的後裔分別成為夏商周三個王朝的創建者。

這三個王朝的歷史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桀與紂是齊名的暴君,桀討伐有施氏得到美女妹喜,紂討伐有蘇氏得到美女妲己;妹喜與妲己不僅讀音相似,結局也相似,後世也一同被歸為亡國的「禍水」。周幽王寵溺褒姒,為求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也是西周滅亡的原因。

商與周建國的歷程也非常相似。桀抓捕湯於夏台,後釋放,湯奪取政權;紂囚禁文王於羑里,後赦免,文王之子武王奪取政權。商奪取政權依靠賢相伊尹,周奪取政權依靠尚父呂望。湯與文王都是至德之人,湯的仁德惠及禽獸,文王的仁德使紂王的軍隊紛紛倒戈。(但無論是前朝的暴虐還是後朝的仁德,都存在相當的水分。)

這幾段歷史實在太過相似,因此經常有人懷疑是一分為二的故事。有人據此推斷,夏王朝並沒有真實存在過。歷史學家也的確拿不出公認的直接的證據,最接近的是河南、山西發現的二里頭遺址,但沒有文字記載,只能靠推測。在20世紀初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的真實性也一度受到懷疑。

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通過甲骨文能夠大致判斷商朝的歷史,發現與司馬遷在《殷本紀》中的記述驚人地吻合,這極大增強了《史記》的可信度,因此《夏本紀》也同樣值得相信。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沒有明確的證據,我們仍然可以相信夏王朝存在過。

甲骨文發掘史

1899年,王懿榮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國立大學校長),劉鶚(即《老殘遊記》的作者)為其幕僚,兩人均對金石學有研究。王懿榮患有瘧疾,當時沒有奎寧,人們相信龍骨可以治療,王家下人從藥店買來龍骨,劉鶚偶然發現上面刻有看似文字的圖案。劉鶚將其告訴王懿榮,兩人開始研究,這就是甲骨文。幾乎同一年,湖北巡撫端方也發現了甲骨文。北京的劉鶚與湖北的端方分購買甲骨片,並收集了大量文字。甲骨也就從藥材變成了古董,時人爭相收購,其中也出現了造假和毀壞。

甲骨文

藥材商為了保守「龍骨」的秘密,謊稱龜板出土於河南湯陰,但其真實的產地是河南安陽的小屯村。羅振玉於1910年確定了這個消息,但由於辛亥革命及後來的長期戰亂,現場調查很晚才開始。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此發掘,並確認這裡就是商朝首都的遺址,殷墟。除了大量的甲骨片,人們還發覺了巨大的陵墓,其中有精緻的玉器、青銅器等隨葬品。

商朝出現青銅器,而且是「突然」出現非常精緻的青銅器。之所以說「突然」,是因為商朝的青銅器幾乎沒有成熟的過程,它從一開始就非常成熟,人們據此推論,商王朝是西方民族入侵後建立起來的征服王朝,青銅器的製作技術就是由此而引進。這種觀點未必準確,一個更可能的理由是,商朝遷都安陽小屯村之前曾多次改變首都,此時已是青銅文化比較繁榮的時候。商朝的青銅器在中國歷史上是最發達的,之後的周王朝儘管數量更多,但水平卻遠遠不如。商朝的青銅器主要用於祭祀,較少用於戰爭(武器)和農業(農具),而戰國以後才開始出現銅鏡。

商朝的高水平文字也是「突然」出現的。這些文字刻在甲骨上,因此較多地保存下來,今天我們很難看得到《史記》乃至唐代的文字真跡。可以說,選擇甲骨刻字是中國文化與中國歷史的幸運。甲骨文距離今天大約有三千年歷史,今天的文字仍然可以和甲骨文翻譯對照,是不是意味著今人與古人仍然息息相通呢,我們又是否可以從正在閱讀的文字中感覺到歷史的厚重呢?所以,陳舜臣說:古代史不僅僅是古董。

讀書無禁區

思想有邊界

Sigh~

by.野原新之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尼采:《論道德的譜系》1887讀書筆記
Frank是好個舅舅哈哈哈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