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蔚來董事長李斌:競爭應該存在 但是無序競爭是不好的

蔚來董事長李斌:競爭應該存在 但是無序競爭是不好的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自美團收購摩拜以來,首次接受財經類媒體專訪。期間,他談及共享單車的創意靈感、對共享單車陷入無序競爭和浪費資源的無奈、在汽車領域創業的體會及其推崇的價值觀驅動管理方法論。

Q:蔚來汽車是李斌的現在和未來,但你的經歷繞不開共享單車,繞不開摩拜。以你的角度去描述,摩拜和美團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A:我覺得,現在離這件事的發生還太近了。因為時間還太近,大家可能對這件事的全貌還沒有到真正可以回顧的時候。我曾是當事人,而且摩拜高管團隊的人還在摩拜公司裡面。也許,再過一段時間,我們才能站在更好的角度去觀察這件事。

Q:你是怕單方面的表達,可能會傷害到摩拜的現有高管團隊?

A:那倒不是怕。我個人覺得,從我有打造共享單車這個主意,到幫助瑋煒(註: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創辦摩拜,隨之公司發展得很快,成為「網紅」,製造了每天有幾千萬人騎行摩拜單車的現象。在這個過程當中,共享單車行業很快陷入到無序競爭當中,最終美團收購摩拜。

一切的發生,也就三年時間。毫無疑問,摩拜還是開啟了新的時代,確實將自行車和移動技術連接到了一起。自行車不再是簡單地去騎一輛車,而是變成新的生活方式。可是做到現在,共享單車的事業變得太醜惡了,無序競爭。摩拜本來可以很好地發展,但是被推到那樣的競爭環境中,讓整個行業變得不那麼健康,遠離了初心。

Q:競爭不是應該存在的嗎?

A:競爭應該存在,但是無序競爭是不好的。

Q:那怎麼控制無序呢?只准你摩拜發展,其他品牌就不能發展?

A: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過度投放」,這就需要一些管理。騎行共享單車,不收錢,這樣的競爭最終還是燒錢的競爭,燒到最後會反過來「咬」用戶的。這是不可持續的模式,很低效,也造成太多的浪費。我們的初衷是渴望節約資源,但最終發現卻在浪費資源。這讓我有點無奈。

Q:當初打造共享單車的靈感是怎麼來的?

A:說到靈感,其實很有意思。我是有北京和上海兩地公交卡的人。我自己開車,也有自己的司機,平時也打車,但我會去嘗試各種各樣的公共交通方式。每年,我還會坐地鐵、坐公交。以前看到那種帶樁的公共自行車,倫敦有,紐約有。在倫敦,我嘗試租過這類自行車,但是覺得特別傻,使用率特別低。借車還必須事先辦卡,停車還必須找到有樁的地方,整體來說,很不方便。我一直在研究出行問題。多年以前,我就覺得,中國特別需要一個從家到地鐵站,還有從地鐵站到公司的交通工具。三四公里的路程,開車或打車,都麻煩。潛意識突然發現,還是自行車能管用,還必須結合互聯網技術。

三年多以前的一天,(胡)瑋煒帶清華大學幾個做電助力自行車的學生,到我家一起聊。我當時就跟他們說有一個想法:做一個拿手機開關鎖的自行車。掃碼開關鎖,一塊錢騎一次。但是他們覺得這個沒意思。瑋煒原本是介紹人,後來我一想說,「瑋煒,要不你幹得了」。瑋煒挺開心的,她覺得很有意思,就說「我干」。最終說到「靈感來源」,其實就是體會、觀察和思考。

Q:圍繞摩拜的創業,胡瑋煒的優勢在什麼地方?

A:毫無疑問,她充滿熱情,非常執著。摩拜早期的創業,非常非常難。雖然我也投了一些錢,但資金周轉很艱難。她自己還去借錢。對於任何創業,你不熱愛項目本身,這件事肯定就做不成。技巧是可以學的,但是熱愛和熱情是學不來的。她相信共享單車的事業一定能做成,她有非常強的感染力去鼓舞很多人加入摩拜。

當然,從管理角度來講,每個人都需要成長。摩拜是發展特別快的公司,從當初的幾十個人一下子發展到現在的幾千人,就那麼很短的時間。公司剛起步,就陷入到產業的競爭當中,這對瑋煒他們是一個考驗。我相信,瑋煒他們會和美團一起能把共享單車的事業推進到更高的高度。

Q:剛才你提到,摩拜陷入到無序競爭、持續燒錢當中,這是你最終同意美團收購摩拜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放開摩拜,可能有利於你將更多精力放在蔚來汽車上?

A:摩拜的共享單車創意,確實由我而起。但客觀地說,雖然我在摩拜身上花了一些時間,但我並不是一個CEO。具體的事情還是需要管理團隊去做,我只是會給他們一些建議,也沒辦法代替他們做日常的決策。我覺得,是不是要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蔚來汽車上,和美團收購摩拜這件事沒太大關係。我一直在創業,我相信,在一個合適的時候,同意摩拜被收購,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Q:那你的壓力是什麼?

A:我現在的最主要壓力還是蔚來汽車的事。我們的用戶、我們的投資人、我們的員工,每個人對蔚來汽車都有很多的期待。能不能超越大家的期待以及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這些都是我的壓力。

Q:你不做蔚來汽車的話,可以過得很舒服,就是另外一種狀態。說得惡毒一點,你是自找的。

A:對,所有人的創業其實都是自找的。而像我這種連續創業的人,是更加的自找。

Q:是對創業上癮了?

A:創業是我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有一個想法,你把它變成現實;設定一個目標,你去完成它。這種感覺挺好。雖然我不怎麼玩網路遊戲,但我覺得創業就是打怪遊戲。挺好的,沒覺得特別辛苦。

Q:馬斯克(特斯拉創始人)曾在社交網路上說:「汽車業宛如地獄」。汽車業真的如此恐怖嗎?

A:圍繞汽車的創業,充滿挑戰,這是毫無疑問的。

Q:可是「挑戰」這個詞太溫和了。

A:成功的概率非常非常低的。第一、汽車本身很複雜。拿手機而言,它就相當於汽車上的一個屏,其實,連個屏都比不上。汽車上的那個屏是更嚴格的。手機不需要考慮零上六七十度或者零下二三十度的極端環境。可汽車上面有那麼多零部件需要考驗。圍繞汽車,有那麼多的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又要做那麼多的測試。整個開發周期相當漫長。你做所有的決策,到三年後才能檢測和驗證。汽車產品的研發一開始就不允許有差錯,否則臨時改一下,就要重新來過。

第二、汽車的產業鏈非常複雜。在中國,你想在不同的城市賣車,或者說,在不同的城市賣電動汽車,那麼,每個城市的每一層,你都得去把它跑通。處理與當地政府的關係,就是特別大且重要的工作。汽車業,算不算地獄,我不敢說。但它的挑戰無疑是所有創業領域當中最艱難的。

Q:蔚來汽車的價值觀是什麼?

A:四個詞——「真誠、關愛、遠見、行動」。公司一開始成立時,我們首先討論的不是造什麼樣的電動汽車,而是花了很多時間討論蔚來汽車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公司,討論願景是什麼,討論做事的原則是什麼,討論做人的原則是什麼。

Q:蔚來汽車的高管層人手一本星巴克現任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撰寫的《將心注入》。他們真會讀嗎?讀完之後會分享嗎?你讓大家都讀這本書,僅僅是一種形式,還是說讓大家體會其中的精神?

A:那肯定得讀啊,至於分享,畢竟不是「讀書會」。星巴克公司給我們挺多的啟發。上次見到霍華德?舒爾茨,就是在星巴克於上海開設的烘焙工坊內,離我們上海的蔚來中心不遠。見到他,和他聊了一段時間,我說,「你是我的啟發者」。我很早就研究星巴克。雖然我自己不太喜歡喝咖啡,但覺得星巴克是一家非常有意思的公司。星巴克改變了喝咖啡的體驗,不光是讓你喝咖啡,還為你提供了一個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你可以在那裡和朋友見面、聚會。

所以,我就想到:通常,看一個行業的變化,大家只是喜歡從技術的角度去判斷,說「我們有什麼新技術了」,例如車聯網、電動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等相關技術。但是,我會去思考並且看重技術背後的東西,例如,它們如何改變用戶和產品、用戶和品牌之間的互動方式。

觀察星巴克,還有一件事很有意思。20世紀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初,星巴克做區域業務拓展時,沒有採用加盟店的方式,而是堅決推行直營店。這其實會帶來很多管理上的問題,怎麼能確保星巴克擁有那麼多直營店,且員工工資都不是那麼高的情況下,能讓員工每天以笑臉面對每一個顧客。

總之,《將心注入》裡面的星巴克故事給我兩點啟發:第一,如何通過變革用戶體驗去變革一個行業。這裡面不是簡單地通過新產品完成革新,而是提供全程的全新體驗;第二,怎麼樣能夠通過價值觀驅動公司成長,從而真正打造一家有生命力的公司。

Q:你在創業,在做事業時的弱點是什麼?

A:我的缺點在於我的想法或者說願景太多,但是並沒有把這些想法切實落地。以前不那麼享受把事做成。這是以前的缺點,現在改了很多。另外,我不夠專註。2007年到2009年,圍繞汽車的跨媒體運營,我們做了好幾本雜誌,做了十幾份報紙,做了一兩百個電台的節目,還做了一個數字電視的頻道,雖然也賺了一大筆錢,但後來發現這麼做不對。2010年,我拆分掉與互聯網渠道無關的業務,一心撲在易車網上。我要承認,因為不夠專註,我浪費了那三年時間。

Q:最後,請以你連續創業的經歷,給創業者一點建議。

A:如果你能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我覺得就有機會創業成功。找一個細分的領域,能給用戶帶來獨特的體驗,你就永遠有機會。創業者要乾的事是要去看現在的那些所謂行業「壟斷者」,看他們在哪些地方已經背離了初心,不是被用戶需求驅動,而是被公司估值驅動,那就意味著創業者機會的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ice 的精彩文章:

TAG:vo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