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考生父母也要注意減壓

考生父母也要注意減壓

臨近中高考,學校一般都會採取措施消除學生的考前焦慮,比如給學生做團體或個體心理輔導。但是,很多學校忽略了引發學生考前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家庭中由父母的焦慮情緒帶來的壓力。學校如果適時並恰當地採取一些方法,讓家長在考前保持一顆平常心,學生的焦慮和壓力自會減小不少。

父母給孩子的壓力,一般來講都是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形成的。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沒有患「考前焦慮症」,認為自己只是在關心和鼓勵孩子。殊不知,他們情緒的負面傳染性才更大。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包括喜怒哀樂在內的所有情緒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從一個人「感染」給另一個人,這種「感染」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一眨眼的工夫,而當事人也許並未察覺到這種情緒的蔓延。

實際上,家長隱性的考前焦慮比學生還要明顯。調查顯示,家長們的考前焦慮主要表現在:睡眠質量下降,除了中高考外,對其他事情的關注度下降;經常會下意識地提醒孩子「不要有壓力」;對孩子身體狀況過分擔憂;常借故對其他家庭成員發脾氣等。家長的這些焦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於無形,還會給自身和其他家庭成員都帶來困擾。面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擔負起引導家長的責任,這也是減輕學生焦慮的有效方法。

學校應做好心理知識普及工作,讓家長測試、了解自己的真實心理。學校可以召開家長會,設計調查問卷或請專業心理師對家長進行測試,比如讓家長回答這樣一些問題:考前是不是過分體貼,是不是對孩子問東問西,是不是對孩子採取了監督的方式,是不是時刻想和同事談論考試或升學的話題等。讓家長在知曉自己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做一個能管理好自己言行的「明白人」,這比單純地想辦法消除學生的焦慮心理更有用。

學校應做好心理調節輔導工作,讓家長考前保持日常的生活步調。學校可以採用心理暗示、積極調適、轉移注意力等多種方法對家長進行心理干預。可以讓家長們努力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和步調,讓學生回家時有一種平和的家庭氛圍。

學校應做好積極的心理暗示工作,讓家長科學冷靜地對待孩子的升學問題。家長焦慮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常會對中考或高考的各種動態有所反應,認為多提供考試信息就是在給孩子提供幫助;二是經常會在無意中談到甚至比較同事或朋友的孩子,把別人的孩子當成參考坐標;三是將全部心思都撲在考試分數上,而忽略了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關注、忘記了對孩子應對挫折能力的培養、忘記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所以,學校要引導家長,讓他們用科學的思維和平和的心態去關心和陪伴孩子,讓孩子陽光自信地走向考場。

(作者系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7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
迪拜 日益繁榮的區域教育中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