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川航客機空中上演驚魂一幕:飛機的窗戶破了有多危險?

川航客機空中上演驚魂一幕:飛機的窗戶破了有多危險?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執行重慶—拉薩航班任務時,在9800m、0.75馬赫的巡航狀態下,駕駛艙風擋玻璃破碎。在機組人員的正確處置下,飛機緊急備降成都,一起世界民航史上罕見的嚴重事故化險為夷。

這次事件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有人可能感到好奇,飛機的窗戶破了,到底意味著什麼情況,可能發生什麼危險?

一、窗戶破裂有多危險?

1. 巨大的壓力差

我們知道,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大氣壓力越低,空氣越稀薄。

在萬米高空,氣溫能夠達到-50°C,氣壓也僅有海平面大氣壓的四分之一,這樣惡劣的環境是人體無法承受的,在機艙外,呼吸、動作乃至生存都極其艱難。

正常情況下,客機機艙內的壓力和氧氣濃度會被控制在接近地面的狀態,以保證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舒適度。

而軍用飛機,如戰鬥機、轟炸機,往往採取小壓差的壓力制度,機內氣壓較低,飛行員靠穿戴式的供氧設備和加壓制服來保證生理狀況的正常。這是為了適應戰鬥狀態的需要,防止機體破損對飛行員造成太大的不利影響。

而對客機來說,當機體意外破損時,艙內和艙外較高的壓力差就會導致艙內壓力迅速喪失,機內氣體急速地從破損處泄露,人可能會被直接吸出艙外。

2. 機艙外「地獄模式」強風

另外,處於巡航狀態的客機飛行速度很高,氣流正以約900km/h的高速吹過機身,如果人被吸出艙外或者失去擋風玻璃,強風就會直接吹到人的臉上和身上。

要知道,颱風的最大風速不過140km/h,就足以對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超過180km/h就是人們聞之色變的超強颱風。相比之下,客機機艙外的強風簡直可以被稱為「地獄模式」,900km/h的氣流吹襲能夠輕易地撕裂一些軟組織和毛細血管,甩打四肢和頭頸造成骨折。

副駕駛被氣流吹碎的制服(圖片來源:新浪微博@航空事)

在14日的這起突發事故中,副駕駛半個身體都被吸出了窗外,靠安全帶才固定在了座位上,落地後經檢查僅受輕傷。然而,上個月17號,美國西南航空1380號航班則沒有這麼幸運,引擎爆炸的碎片擊碎了機場的舷窗,離窗戶最近的一位女乘客半個身體被吸出窗外,滯留數分鐘,經搶救無效去世。

歷史上也曾發生過一起與此次3U8633航班類似的嚴重事故。1990年英航5390號航班在5300m的高空風擋脫落,機長被吸出窗外,整個人掛在駕駛艙外失去意識,副駕駛緊急接管了飛機,最終安全降落,機長全身多處骨折、擦傷、割傷,但奇蹟般地生還。

掛在駕駛艙外的5390號航班機長(圖片來源:紀錄片《空中浩劫》)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的機長康復後回到了工作崗位,而副駕駛卻因為這次事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不能繼續飛行了……

3. 突然減壓

有安全帶固定、待在機艙內部的人員避免了直面高速氣流和低溫,但他們還要面臨突然減壓帶來的威脅。

突然減壓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一系列物理影響,包括肺內壓升高帶來的肺損傷,氣壓差造成的鼻竇、中耳損傷,以及高空減壓病。

高空減壓病是一種可能在高空減壓和潛水上浮時發生的特殊病症,在正常氣壓下溶解在體液中的微量氮氣,可能在低氣壓下離析出來形成氣泡,在身體組織內形成壓迫和栓塞,引起情況各異的疼痛、水腫、組織缺血甚至梗死。

4. 高空缺氧

高空缺氧則是最主要的危險。

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急性暴露於高空低氣壓環境所引起的缺氧稱為急性高空缺氧,能引起頭暈、肌肉運動協調能力喪失、智力功能障礙、氣促、心動過速、發紺、意識喪失等癥狀。而在呼吸空氣的條件下,突然暴露於10000m附近或者更高的高度所引起的極度嚴重缺氧則屬於暴發性高空缺氧。

發生暴發性高空缺氧時,人會在數分鐘內失去意識,如果暴露時間過長,即可引起心衰、慢性可逆或不可逆的腦組織損傷,直至死亡。

一旦發生暴發性高空缺氧,必須立即下降到安全高度,使艙內氣壓不至於過低,並對飛行人員及乘員應急供氧。

在川航的這次事故中,機長可謂力挽狂瀾,在低溫、強雜訊、氣流吹襲以及部分自動化設備失靈的極端情況中,鎮定地做出了處理,迅速操縱飛機降低高度、減速,最終成功迫降在成都雙流機場。

二、萬一真的遇到舷窗破損,怎麼辦?

1. 戴好氧氣面罩

飛行事故發生時,乘客能做的其實非常少。

我們能做的主要是,待在原地,盡量保持鎮定,戴好氧氣面罩,按機組指示行動。

為什麼要強調戴好氧氣面罩?

每架客機攜帶的氧氣,都足夠在緊急情況下通過氧氣面罩為乘客連續式供氧,因此,只要戴好氧氣面罩,就不必擔心發生過於嚴重的高空缺氧。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生機體破損,暴發性高空缺氧狀態下人的有效意識時間非常短暫,缺氧狀態的人甚至會在感覺到自己缺氧之前就失去意識,因此必須儘快地按正確流程戴好氧氣面罩,而且要聽從機組指示,先自己戴好,再幫助他人。

2. 系好安全帶

特別要指出的是,登機後,直到安全降落飛機結束滑行前,一定要系好安全帶。

安全帶是發生飛行事故時乘客的一道生命線,這次川航3U8633的副駕駛正是被安全帶救了一命,沒有完全被氣流吸出駕駛艙。1988年的阿羅哈航空243號班機天花板爆裂,機艙撕裂成「敞篷飛機」,仍成功迫降,僅有一名未系安全帶的空乘被吸出艙外,其餘人員全部生還。

變成「敞篷飛機」的阿羅哈航空243號班機(圖片作者:Dean Sensui)

3. 跳傘可行嗎?不行

有人可能會問,那我能不能跳傘求生呢?

在民機上跳傘這種事情嘛……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還是不要考慮了!

跳傘可不是背上傘包來個「信仰之躍」就能生存,對毫無經驗的客機乘客來說,幾十甚至上百個人從嚴寒缺氧的高空跳傘簡直是「落地成盒」的玩法,傘繩纏繞、機翼干擾、不會控制姿態、不會落地,隨便出現一個問題就能送命。

所以,待在機艙里等待機組帶我們平安回到地面才是最安全的操作。

每一位飛行員在坐進客機的駕駛艙之前,都經歷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學習、模擬和訓練,他們和眾多的地面機務人員、航空工作者一起,構成了乘客生命安全的堅實保障,使程序龐雜的民航飛行成為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在這裡,向3U8633航班全體機組成員致敬,向每一位守護飛行安全,帶乘客平安回家的航空工作者致敬!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Aloysius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活在過去的人更幸福 盤點3個關於人格的「冷知識」
首艘國產航母離港全程,新航母新在哪?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