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確了解銅鏡歷史

正確了解銅鏡歷史

從前,先民們用自然界中的水映照,而後於陶鑒中盛水映照,甲骨文中,「監」字的寫法就是以器皿盛水而人觀照於水。又因受到銅製工具光潔表面成像的啟發發明了銅鏡,基於某些原因,銅鏡雖已發明,但未廣泛使用,這才出現了銅鑒,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共存後,鏡終於打敗了鑒,取代了陶鑒的地位,成為主要映照方式。

戰國鏤空鈕蟠螭紋銅鏡

戰國獸紋銅鏡

清冶銅華以為鏡

作為日常用物的銅鏡,在我國的使用源遠流長,公開資料顯示,戰國時期以前的銅鏡就發現了三十多面。而銅鏡的發明可追溯到上古的傳說時代,據說黃帝曾鑄神鏡。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貴南縣齊家文化墓葬中發現了兩枚小型銅鏡,距今約四千多年,其時代與黃帝鑄鏡的英雄時代相近,由來已久的聖人制鏡的說法得到了實物的印證。

戰國四山紋銅鏡

戰國菱格蟠螭紋鏡(拓片)

鄂爾多斯地區曾收集到5面銅鏡,其中3面的時代相當於商周時期。這3面鏡皆為圓形,鏡面平整,背面飾拱形紐,形制及紋飾特徵與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銅鏡相似。1963年,寧城南山根發現兩座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墓葬,出土了11面銅鏡。商代後期,銅鏡開始傳入黃河下游。然而直到西周時期,銅鏡在中原地區還是作為「泊來品」僅為個別貴族所持有。

唐螺鈿高士宴樂鏡

戰國雲錦紋地連弧蟠螭紋鏡

銅為鑒 正衣冠

銅鏡在古代也稱「鑒」或「照子」。春秋戰國之前,銅鏡是只有王公貴族才用得起的奢侈品,尋常百姓要照自己模樣,只能端一盆水來看水中的倒影。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鑒」字,意為盛水或冰的金屬容器,盛水後可以用來映照,因而「鑒」字就成為了銅鏡最常見的別稱,習語「以銅為鑒,以正衣冠」便由此出。

戰國嵌金銀狩獵紋鏡

銅鏡廣泛的製作和應用是在戰國時期,特別是位於南方的楚國更為普遍。戰國銅鏡通體質薄,背面中央有小橋形或三弦紋鈕,鈕上穿繩系帶,方便抓握。

紋飾除素麵外,多流行蟠螭紋、勾連雷紋、菱形紋、山字紋、羽狀紋、四葉紋、連弧紋。戰國銅鏡紋飾比較稠密,有的用一種或幾種細線條布滿鏡背,也有用單一或多種紋飾混合的細線條密布鏡背作為地紋,再在底紋上加雕粗線條作為主紋,此外,更有錯金銀與鑲嵌綠松石的銅鏡。

戰國以後,銅鏡可以隨身攜帶,也常鑲在鏡架、鏡台上陳設室內。

西漢四乳四螭紋鏡

西漢草葉紋銘文鏡

瑩光如水照佳人

時間到了漢代,銅鏡業變得特別發達,製作精巧,紋飾豐富,暢銷國外,日本、朝鮮,以及俄羅斯境內的匈奴墓葬中均有發現。

漢初,鏡銘開始出現,吉語「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等時常出現,陝西寶雞市鳳翔縣一座比較完整的漢代磚室墓內發現了1面刻有6言情詩的漢代銅鏡。

漢代銅鏡大多鑄有銘文,最常見的有四字、八字、十二字等,這枚48字的銅鏡實在少有,不僅對研究漢代民間詩歌創作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研究女性內心豐富的感情世界提供了寶貴的文物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目前鈞窯瓷器市場價格高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