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強推「一條鞭法」沒有改變滅亡根本問題,以官商問題為例

張居正強推「一條鞭法」沒有改變滅亡根本問題,以官商問題為例

晚明「商業思維」進入官場,官場如商場。而商業思維「以利益為第一」思想導致官場也如商場一般,為了利益而爭。

張居正以「傳統儒家」教育萬曆,而其自身又是「反儒家」的,因此,他任人為親、自身貪腐享樂問題也很嚴重。

特別是,「張居正變革」是對傳統秩序中的好的地方的重新整理,張居正對稅法、行政方面的變革沒有任何「新」,都是對從洪武到隆慶各種改革、規定的重新整理。例如行政方面就是對洪武、永樂等的重申;稅賦則是嘉靖開始的改革,特別是海瑞、龐尚鵬改革經驗的推廣。

對於過去「核心」的問題他沒有能力也不敢去改革。例如「賣爵」問題,例如官商問題。「張居正變革」的支持核心本身就是官商家族的代表,例如王崇古、張四維等等。

(1)明朝商人買官、義民現象在官商旗號下越來越嚴重

明朝中後期起,雖然商人不可科舉,但完全可以通過「掛靠」進入科舉、為官。特別是,每到自然災害或中央財政不夠花的時候,向商人、百姓出手各種功名、頭銜就成為常用手段。

商人買官、買義民稱號,其主要不是為了免除勞役,而是使自己的生意更有保障。到了後期隨著高利貸經濟的發展,官商的關係又有了新的變化,商人向官員放貸,從而緊緊地將官員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例如翰林院修纂沈懋學,為了應付官場越來越奢侈的消費之風,怕被別人看不起,也向高利貸商人借了三四千兩銀子,最終給後世子孫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債務。

即使國家處於危難時期,這些人同樣為了保護自己的榮華富貴拒絕幫助政府。例如,為了抵擋李自成起義軍,崇禎要求大臣、皇親國戚、宦官捐錢。結果如何呢?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崇禎皇帝號召捐錢結果官員也就捐了幾十萬而已,可李自成一逼問,至少得了兩千萬。正如崇禎所說:假如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大明就有救了。然而,這可能嗎?

如果沒有外敵、沒有內亂,這種情況還不至於非常危險,但是崇禎就趕上了這個倒霉時期。而且,史上最大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也來湊熱鬧。

(2)晚明自然災害背後的官商問題

晚明自然災害的爆發雖然有17世紀大氣候的影響,但每個外部影響都是因為內部有問題。

自1638年開始,中國連續十數年發生大範圍的乾旱,其後是瘟疫,與此同時水災、地震也頻繁發生。這一切又造成了糧食危機、通貨膨脹。

在經濟發達的蘇州地區,一斤大米的價格達到了100文,在陝西某些地方一斤大米的價格高到二三百文,顯而易見,不要說普通百姓就是大富之家也難以承受。崇禎年間,陝西華州故縣堡的百姓將當時的物價刻在了石頭上。

官商在進行大量窖藏白銀的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使用去向,那就是開典當鋪。如果各位仔細觀察的話,在劉瑾、嚴嵩、徐階等高官的生意中,都有典當業。無論劉瑾、嚴嵩等奸臣庸臣,還是徐階、張居正等忠臣能臣也都一樣。

由此看出,白銀帝國下高度發達的高利貸經濟是又一大特色。很顯然,高利貸經濟使農民、中小商人的破產速度加快了。

如此,就造成官員更貪,民眾更加仇視政府,知識分子走投無路,開始投靠農民起義軍。而正是這種過於一刀切的政策,使得北方特別是西北缺銀地區的百姓,最終因為無銀而交不起稅。再加上自然災害的嚴重,農民起義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對此,張居正強推一條鞭法的做法應該對此負有一定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對百姓的大愛與剷頭會的殘忍
讓唐伯虎吃錦衣衛刑訊之苦的徐經,根本不是唐寅的大舅子兒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