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蘇德日,二戰時期這四國的將軍如何晉陞?德國全看希特勒,日本天皇無決定權

美蘇德日,二戰時期這四國的將軍如何晉陞?德國全看希特勒,日本天皇無決定權

二戰時期,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將官都是軍隊的中流砥柱,也是所有軍人都渴望達到了高度。那麼問題就來了,二戰時期各國的將軍都是如何獲得晉陞的呢?今天以美國、蘇聯、德國、日本為例來介紹。

在美國,軍隊的最高層是文官,這樣可以更好地牽制武官的權力,如總統和陸海軍元帥(當時美國沒有空軍,航空隊歸屬於陸軍)就是文官,他們可以共同決定軍人的晉陞問題。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加入二戰,羅斯福與海軍部長諾克斯需要決定該提拔誰來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最終尼米茲脫穎而出,被提升為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感到很意外,因為論資歷、論軍功,美國海軍里比他優秀有並不在少數,可見美國將軍的晉陞不一定看軍功,最高層覺得合適,誰才能晉陞。

另一方面,美國各戰區的統帥也擁有極大的權力,任何一位將軍的晉陞都必須有他們的簽名,否則是不可能晉陞的。如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軍司令麥克阿瑟,他在戰爭期間就用自己的權力提拔了兩名集團軍司令。

蘇聯和德國的情況比較類似,將軍晉陞與否由斯大林和希特勒來決定。換句話說,只要一名將軍的戰績足夠優秀,完全可以忽略資歷,得到破格提拔。比如蘇聯,二戰結束前一共有10名元帥,其中有8名都是戰爭中提拔上來的,包括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等,他們戰功卓越,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晉陞。

日本又是另一種情況,天皇雖然是大元帥,但卻是虛位軍銜,這更像是一種榮譽,天皇不能直接插手陸海兩軍的事務,因此沒有晉陞將軍的權力。陸海軍的晉陞由自家的首腦層說了算,但由於歷史原因,陸海兩軍長期仇視、內鬥,導致他們的首腦層變更非常頻繁,所有人都只想著在任期內多獲得權力,忽視了軍隊的長遠建設,因此在二戰時期的日本,將軍就算有戰功也無法提升,只能慢慢熬資歷。比如日本陸軍,曾出現過十幾位師長是同屆同學的情況,因為他們都是按部就班提升上來的,沒有幾人能被破格提拔。

延伸閱讀

商鞅發明的連坐執行了近千年,被這個昏君取消,還說了很經典的四個字

師長、副軍長、軍長、兵團副司令、司令,全都是中將銜,國軍中將為何這麼多?

廠長李雲龍帶走200套軍裝,抗戰時期200套對後勤來說多嗎?張部長為何總惦記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有錦衣衛、東西廠,那清朝的情報機關是啥?名字所有人都聽說過,因和珅被廢除
亮劍里最被低估的日本軍官,出場只是一名中佐,卻能讓李雲龍楚雲飛吃大虧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