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Google I/O 大會,這次真的認真了解了下

1:Google I/O 大會,這次真的認真了解了下

Google I/O大會,一直是各方了解Google戰略和技術成果的最佳窗口。尤其是Material Design自2014年發布以來迎來了最大的一次更新,作為從業者得必須了解下。大會主題依舊強調「AI」,除了各方媒體報道的人工智慧、讓人驚掉下巴的Google Assistant、Android P等。筆者想重點談一談關於語音交互、「Digital Wellbeing」、以及Material Design的一些想法。

一、語音理解與交互

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更自然的人機對話(Naturally Conversational),添加了6種非常自然的音色,幾乎無法區別是機器還是人。基於強大的NLP技術,Google Assistant 成功地幫主人預約了美髮時間。之前的很多語音助手,像Siri、Google Assistant,顯得非常死板。想想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兩人談話,也就開始對話前叫一聲名字,就建立了談話,這就是會上提出的「Continual Conversation」,不需要每次問答都需要叫一聲「Hey Google」。

主持人:Hey Google, turn on the Warriors game and start the popcom maker.

Assistant:Sure,here`s the Golden State Warriors game on Yotube TV and turning the popcom maker on.

主持人:Oh, and can you dim the lights in the family room and in the kitchen?

Assistant:Sure, dimming the lights in the family room and in the kitchen.

此外,會上還強調了「Multiple Actions」,這涉及到自然語言處理中的「語義識別」,系統能夠識別一句話中多個關鍵信息,以及各個關鍵詞之間的關聯,從而給出一句話中多個問題的答案。

主持人:Hey Google, who was the govermor of California when Kevin Durrant was drafted and what team drafted him?

Assistant: Arnold Schwarzenegger was the governor in 2007. Kecin Durrant was drafted by the Seattle Super Sonics.

二、Digital Wellbeing

互聯網為我們構建了一個數字世界,每天我們暢遊在信息海洋中。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情況,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會有固定的習慣去看、去玩、去刷一些App,就像每天必做的任務,睡覺前必然做完。再比如最近很火的抖音,跟朋友聊起來都是說刷抖音不知不覺一兩個小時就過去啦。互聯網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得到信息的渠道更容易,動動手指就能連接全世界,但是這樣的數字生活我們有更幸福嗎?

要知道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我在這個App上待的時間長一些,其它的App上時間必然會縮短。要知道不少App設計者為了商業目的不得不去設計讓用戶沉浸在我的產品中,時間越長越好。所以究竟是人馴服了手機?還是手機馴服了人?

而Google這次大會上提出這個「Digital Wellbeing」,從FOMO(Fair of missing out)JOMO(Joy of missing out),是在考慮一些數字生活與人性的問題。比如Google Dashboard來統計你每天使用手機各個App的時長,App Timer中你可以設定時間來提醒你需要休息,Wind Down設定時間到後屏幕變灰,黑白的數字世界或許就沒有慾望繼續刷下去。

總結起來「Digital Wellbeing」就是系統通過了解你的習慣,讓你能夠聚焦到某些重要的事情,以及平衡數字生活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

三、Material Design

記得2014年剛開始從業做Android App的時候,開發同學就讓我先看看Material Design,當時就覺得如獲至寶,作為初學者簡直是可以跟著Material Design無腦的進行設計,一些界面寫的非常詳細,尺寸都標的很清楚。或許正是由於這種詳細,對於一些完全符合Material Design的應用,我們發現會有很多同質化。

這次Material Design做的嘗試是規範沒有那麼死,給設計師提供更多的設計思路,有更多的設計空間。比如說圖標在規範中介紹了「線型、填充、圓角、尖角、雙色、動態圖標」這些範例;文字可以不一定是單一字體,可以在一些標題型的文字上做一些設計;圖形設計中的基礎形狀也給出了菱形、單個圓角的矩形、角切除的矩形等示例;FAB也可以放在中間位置等思路。

還有一個改變是Bottom Bar,Material定義Bottom Bar是在底部顯示導航及關鍵動作。這樣的考慮也是因為現在的屏幕越來越大,單手操作不過來了,所以才將一些關鍵動作放在底部拇指容易觸碰的地方。其中富有爭議性的是「漢堡菜單」也可以在二級頁面等放在左下角,因為一些設計師認為漢堡菜單里的內容一般都是把不常用的功能扔進去,而這次可以把其放在左下角方便用戶操作是否有背這個漢堡菜單設計初衷。但是漢堡菜單另外出現的情況是在沒有設計底部標籤欄的App中,漢堡菜單里才是關鍵的功能,就比如Web適配到移動端很多頂部導航標籤都放進了漢堡菜單中,所以這要根據實際設計來考量。另外一個是Material不建議把「返回」按鈕放在Bottom Bar中,因為可能會被暫時的頁面覆蓋。

其實看Material Design、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Ant Design、WeUI等設計語言更多的思考是怎麼來做設計規範。設計規範我覺得是先定義基本原則符合物理現實和心智模型,然後再定義一些字體、顏色、基本組件等保證產品的一致性,同時也要留出一些空間來讓設計師發揮創意。對於小廠來說沒有精力財力研究設計原則,做的更多的是設計一些共用組件、排版規則、顏色字體等規範,但如何來平衡規範與創意,給設計師留出發揮的空間,是比較難的。

我覺得Google I/O 2018這次非常有誠意,介紹了AI相關的一些黑科技,向Designer和Developer提供了一些非常棒的工具,都在推動這個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前行。那麼再繼續讓我們期待6月份的WWDC吧,看這次Apple會帶來什麼。

編輯:舟航

審稿:囈語瀟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滾滾的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圓滾滾的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