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上演現實版 血流不止全身換了一遍血 這類人要注意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上演現實版 血流不止全身換了一遍血 這類人要注意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常見併發症和死亡原因之一,粗糙食物未經細嚼慢咽就吞入胃中,就可能刺破或擦破血管而引起大出血。日前,這一險情就發生在市民蔣先生(化名)身上,因失血過多命懸一線,病情極為兇險,好在到醫院搶救及時,才把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65歲的蔣先生既往有丙型病毒性肝炎30餘年,從未進行抗病毒治療。一個半月前,蔣先生複查CT顯示,其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嚴重,但他仍未引起重視。「當時醫生就告訴我,如果不及時治療,一旦出血,後果就是致命的。」蔣先生回憶道。

前幾日,蔣先生吃了一塊又冷又硬的饅頭,饅頭劃破食道胃底血管,隨即蔣先生出現嘔血、大量血便等癥狀,即刻被家人送往市立醫院西院區。

入院急查血常規,蔣先生血紅蛋白僅為31g/L(成年男性正常值為131-172g/L),紅細胞1.84×10^12(男性正常值為4.0-5.5×10^12),處於意識不清、休克昏迷狀態。根據患者病情及檢查結果,考慮為丙型肝硬化失代償期,合併食道胃底靜脈破裂大出血、脾功能亢進、出血性休克、極重度失血性貧血、心律失常、房顫等。

患者家屬表示,患者嘔血多達1000毫升,相當於3聽罐裝飲料的量,便鮮血量更甚,第一天鮮血量多達一臉盆。西院區消化內一科、消化內二科病區主任喬月芹表示:「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彈性下降,無法收縮,血管破裂後難以止血。臨床上一般認為,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都是柏油樣黑便,只有上消化道大量急性出血才會表現為鮮血。」

入院時,患者呈失血性休克狀態,病情兇險,隨時有大出血導致猝死可能。喬月芹稱,因其肝功能Child分級屬於C級,沒有手術指征,只能藥物對症處理,因此,蔣先生立即被給予抑酸、止血、補液、輸血、補充凝血因子治療。

「患者消化道出血系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導致,藥物止血效果差,目前隨時有再次出血可能。」喬月芹主任解釋道,「因此現階段只能適當輸血,補充凝血因子,使血色素能夠維持生命,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門靜脈壓力上升過快,引起二次出血。」消化內科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狀況,監測血壓、心率、尿量變化等生命體征。近五天來,患者未再嘔血、黑便,出血情況暫時得以控制,目前已能少量進食。

喬月芹提醒市民,肝硬化失代償期病人在日常調養和進補時,應該留心注意並有所選擇。

一是避免進食高蛋白飲食,少量食用植物蛋白為宜;

二是在食慾下降,或者嘔吐、腹瀉時,要及時補鉀,如飲用鮮黃瓜汁、蘋果汁等;

三是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益生菌,如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K和嗜酸乳桿菌等,穩定機體內環境;

四是已有食管靜脈曲張者,平時食物應做得細爛些,避免食用過於粗糙的食物,嚴禁食用堅硬帶刺類的食物,如帶刺的魚肉、帶骨的雞肉以及堅果等;

五是肝硬化患者每年至少做一次胃鏡檢查,評估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狀況,及時給予預防處理,以免出現大出血情況。(通訊員 謝小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青島 的精彩文章:

奧迪上高速爆胎,民警都震驚了:輪胎已經磨出鋼絲……
謠言也有「抗藥性」了,你可千萬別信啊 這六種常見造謠可要提高警惕

TAG:微青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