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重拾自然

重拾自然


【  作者簡介  】


| 甘芬蘭 |


蘇大圖書館君,忙時翻書,閑時看花。




柿 柿樹科 柿樹屬



柿,落葉喬木,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大江南北都很常見。除了食用果子,柿樹樹形高大,冠覆如蓋,秋葉秋果皆是美輪美奐。


我是地道南方人,成長和工作的範疇未超過長江以北,然而柿樹卻見得不多。雖說從小在山裡長大,家鄉的山林野果不少,但農家栽種的果樹反而出奇少,除了少數幾種柚子、梨、金桔等,能坐等自家果熟的品種泛善可陳,山裡的孩子都是數著手指頭等山上的果子熟(基本上只能候到半熟狀態)就忙著去搜山。秋天山中的毛栗子熟了,野生柿子雖然還青著卻也可以採摘了。老家的房子出後門就是直接上山的路,一幫山裡娃娃去搶食,遠遠看到那高掛在樹枝上的果子,只想著搶先擼下來帶回家,誰還顧得上看看那葉長什麼樣,更遑論柿樹花,見也沒見過。野生的柿子個子小,青果採回家還得塞到米缸里捂幾日,少時心急,隔天要去摸摸軟了沒有,往往等不及完全變軟就囫圇落肚,時日既久連那澀口的味道也模糊了。

來蘇州居住多年,我留意過的行道樹里也沒見過柿樹,可能是這種紅果掛枝頭的街景雖則好看,但柿子甜軟多汁,愛之人甚多,怕秋冬季引發採摘泛濫,柿樹們多半隱身庭院了吧。





無意中讀到周瘦鵑的散文,多年前曾居住蘇州的老先生,彼時已將「言情巨子」的頭銜放置一隅,潛心研究花草,寫下許多花木小品,自詡「一年無事為花忙」的周先生不僅愛花木,還躬耕親為,對栽種很有心得,親自製作的盆景拿過不少大獎。他專門寫過自家庭院的柿樹,文章詳細記錄的青柿子吃法頗讓人垂涎。


「在柿子未成熟的時候,皮色尚未轉黃,而孩子們食指已動,那麼我們就先摘下一二十顆,浸在盛著鴛鴦水的缽子中,四面用棉絮包裹,過了十天至半月取出,扦了皮吃,甘美爽脆,十分可口。」


捎帶著還跟周先生學了個俏皮詞。


鴛鴦水:把沸水和冷水混合起來,叫做鴛鴦水。這老先生果然不負「鴛鴦蝴蝶派」的美名。


周瘦鵑先生庭院中的柿樹無緣得見,但蘇州必有其他地方是有柿樹的。念念不忘,終有回應。去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機會,從獨墅湖高教區中科大過人大國際學院校園,走過水邊的「人大橋」(夜晚遠遠便能看到金光閃閃的「人民大學」幾個金字躍然水面),沿水渠往東漫步,沒幾步遠便遇到十幾課鄰水而生的柿樹,那標誌性的扁圓果子給了我一個小驚喜,原來你們藏在這裡——





青柿子圖



到了秋天,憧憬著一見那橙黃柿果掛枝頭的「萬柿如燈」畫面,時不時去人大校園巡視一番。結果當然是沒等到,縱然藏身隱秘,還是悄無聲息的給路人採摘乾淨了,不知道如今吃青果還有人用上周瘦鵑的法子么。深秋的某一天,卻意外邂逅滿樹繽紛的柿葉,掉落一地的寬大柿葉更是姿態隨性,色澤、造型與光影一應俱全,任是再高明的畫師也描摹不出如此豐富又美好的畫面,挨個看呀看,拍呀拍,仍是意猶未盡。當日,在微信里塗寫了一段文字:


                  記憶&落葉
   經過校園的一地落葉,它們此刻的樣子美好又豐富,有色澤,有造型,有光影,天然就是一幅油彩畫;它們此刻的樣子又特別有故事,葉柄滄桑,葉脈乾淨清晰,葉片盛滿時光。
   年少時,葉芽駕輕就熟成長的要訣,經歷風雨,一點點生長,茂盛,直到耗盡葉綠素,換上最後的華彩,過完葉子的一生。一樹枯葉掉落,帶著它們的故事,回歸塵埃。
   記憶就像長在身上的葉子。
   年少時,我們手忙腳亂累積記憶,歡喜的,悲傷的,信誓旦旦永不放棄的……直到內存儲滿,空間極限,步履蹣跚,不得不接受宿命的刪除。
   那些你寫下的——自以為經歷的記憶,終究只是記憶的偷梁換柱。
   我們最終,也會把所有記憶,交給哺育過我們的落葉和塵土。


                                 2017-10-20





柿樹秋葉



今年春天若能看到柿樹開花,那就完滿了。四月二十日下班特意跑去人大校園,看到的是這副景象。




柿樹花苞



這不是青澀小柿果么?莫非時令已晚,柿花已經過季了?四月二十七日再經過,時隔一周,心想那小柿果該長大點了吧,騎車一晃而過,只覺得有黃白色小花隱散在綠意中,停車定睛一瞧,頓時竊喜連連,原來當日看到的是柿樹的宿存萼(事後查證資料得來,不知是否有誤),當時花萼未展開,看起來像極了小青果。一周後四片碧青的不規則花萼已經完全開展,令人迷惑的以為是綠葉,又用向背後彎卷的姿勢打破葉子的假象,花萼精心呵護著中心的淺黃色花冠,終於有幸一見柿花了。



柿樹花圖



古人對柿樹評價很高,《花鏡》記載柿有七絕:一樹多壽;二葉多蔭;三無鳥巢;四少蟲蛀;五霜葉可玩;六嘉實可餐(但不可與蟹同食);七落葉肥厚。


如今南北水果流通便捷,「嘉實可餐」的柿果、柿餅自然是吃過多次了,甜蜜的柿子確實當得起「甘似醍醐成蜜汁,寒於瑪瑙貯冰漿(宋·張澄)」的美譽。我印象尤其深的是西安的油炸柿子餅,把柿子肉和麵粉和勻,加入餡料後去煎炸,又香又甜糯。去年在西安逛回民小吃街,看到沿街好多賣油炸柿子餅的店鋪,起初只買了三隻嘗新,結果幾口下肚後柿子的香味回味悠長,返回時又買了一些拎回酒店做宵夜。


暮春時節,綠葉肥美,柿花清新,碧青的柿樹看起來非常潔凈,我對古人總結的柿樹「少蟲蛀」頗有迷惑,在春秋的柿樹下仰望過多次,並未聞到類似香樟之類的奇味,她那防蟲蛀的能力從何而來呢?我國古代老百姓便重視蔬果穀物栽培,早有「谷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的俗語。作為中國一個古老的本土果種,在漫長的演化路上,柿樹或許是得果農相助,借自然之力,慢慢沉澱下自身最優異的品質,哺育俊葉,釀成佳果,回饋用心耕種的農人。




編輯|稿子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



1、本公眾號推文部分涉及觀賞、食用、藥用的介紹僅是根據作者生活經驗或文獻檢索的個人分享,未經任何科學考證,如需使用,請自行謹慎甄別或諮詢更專業人士,同時也絕不作為野外採挖的依據。


2、本公眾號頭條推文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


3、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