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門中人破戒必受重罰,但特殊情況下戒律也可變通

佛門中人破戒必受重罰,但特殊情況下戒律也可變通

佛門戒律定得如此之多,是否可以變通呢?

在通常情況下,戒律絲毫不得違犯,這叫「遮」;但在特定情況下允許觸犯,稱為「開」。在比丘戒中,除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外,其餘戒條在平時應當「遮護」(即遵守),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開戒」。

小和尚與小男孩

南朝劉宋時期,對佛教優禮有加,宋文帝經常與高僧們在一起討論佛法。一天,宋文帝設齋會僧,過了很長時間,才擺好素席。

在場的僧人眼看天已過午,不敢食用,因為佛教戒律中有「過午不食」的規定。這時宋文帝舉筷勸食,說:「現在日當正午,各位只管進食。」在旁的竺道生應聲說道:「太陽是附著在天上的,皇上就是天,既然『天』說剛剛是中午,那就肯定是中午了,沒有什麼好懷疑的。」說完捧起缽盂就吃,其餘僧人見狀,也隨之吃了起來,竺道生就是巧妙地利用佛教戒律在特定情況下可以「開」的規定,隨機應變,避免了一場尷尬。

燈火

受了戒的四眾弟子也可以舍戒。受五戒的在家居士只要對任何一個人聲明,自願放棄優婆塞、優婆夷的身份即可。出家的僧尼還俗也很容易,只要對任何一人聲明自己願意舍戒,就可放棄比丘、比丘尼的身份。如果不舍戒,卻私自違反戒條,稱為「破戒」,這是不允許的,要受到佛門的懲罰。

五戒之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是違背道德的惡行,飲酒本身不一定是惡行,但由於飲酒能導致其他惡行,故佛教將不飲酒列為五戒之一。在《大智度論》里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人為了飲酒,偷了鄰居的雞,殺死作為下酒的菜肴。鄰居女主人來問,此人以妄語回答說不知道,又趁酒醉強姦了她。這樣,由於飲酒而犯偷盜、殺生、妄語、邪淫四罪。

禪·楓葉

佛教認定,破戒有「五過」:1、害自身;2、為智者所呵;3、惡名流布;4、臨終生悔;5、死障惡道。

同時,也有人認定破戒有「五衰」:1、求財不遂;2、隨得即耗;3、眾不愛敬;4、惡名流布;5、死入地獄。

不管是「五過」還是「五衰」,都是對破戒者的譴責和警告。

緬甸僧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禪師圓寂前,和弟子們說自己坐化後將變為一頭水牛
為何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看看他處理呂不韋的手段就知道了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