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29年的黃山照片!有史以來最早的黃山影像!

1929年的黃山照片!有史以來最早的黃山影像!

GIF

1929年的黃山長什麼樣?

一起來看看吧~

上個世紀上半葉,日本侵略者為吞併中國,派出情報人員以探險和學者的名義,拍攝大量中國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於1924年至1940年間出版成《亞細亞大觀》,總計1891張,這些照片的很多景觀和人文瞬間早已消失,對我們了解民 國時期的中國,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為讓更多人回望祖輩生活過的華夏大地,《圖游華夏網》特別製作《老照片中的華夏》系列圖記,本篇照片均來自安徽黃山地區。

68回第1張(1930年1月出版,攝於1929年),太平縣的湯口鎮(今為黃山區),黃山的南大門,後方高山就是黃山,冬日的溪流幾乎乾涸,細細的長橋跨過,徽派的民居儼然兩岸。

68回第4張(1930年1月出版,攝於1929年),獅子峰處,山上的植被稀落,不若如今黃山的樹林茂盛,山中的建築是獅子林, 明萬曆年間來自五台山的僧人一乘在此修行,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建成觀音庵。

68回第5張(1930年1月出版,攝於1929年),在獅子峰的東邊,為當時的黃山四仙峰,大約是因遠處中間凹處的仙人觀榜,彷彿是四位仙人亦步亦趨而得名,最中間的山峰如同屏障,今稱為疊嶂峰,雲霧漂浮峰巔,而很多樹木,不知何故,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榦。

68回第6張(1930年1月出版,攝於1929年),蓮花峰東邊的登山道,沿著石壁鑿起的道路,蜿蜒直上,險峻無比。

68回第7張(1930年1月出版,攝於1929年),位於玉屏峰上的文殊院,明萬曆年間,僧人釋惟安(自號普門)因夢感應至黃山,創建了文殊院和慈光寺,興建山道,被稱為黃山最早的開拓者,文殊院1952年被毀,1955年原址建成玉屏樓賓館,左側的奇石為白象石,上面的刻有:「岱宗遜色」四字。

68回第8張(1930年1月出版,攝於1929年),慈光寺的大雄寶殿,明嘉靖年間,玄陽道人始建硃砂庵,後其徒轉由普門大師,改建為慈光寺,萬曆帝敕匾額為「護國慈光寺」,香火鼎盛一時,公元1737年被火所毀,後雖有修建,香火卻衰落下來,1963年全面維修成如今的慈光閣。

68回第9張(1930年1月出版,攝於1929年),黃山腳下的山村,晨光下,炊煙瀰漫。

68回第10張(1930年1月出版,攝於1929年),黃山的進山道途中,一座茶亭建在石階上,上書「迪成茶亭」四字,為往來之人出售泡好的茶水,其中兩人正在道旁休息。

70回第1張(1930年3月出版,攝於1929年),早晨的黃山,霧氣瀰漫,奇峰交錯。

70回第2張(1930年3月出版,攝於1929年),黃山奇峰峭壁,嶙峋如林,黃山松生長其上,絕美無比!

70回第3張(1930年3月出版,攝於1929年),猴子觀海,一隻石猴,在山巔平台上,遠瞰太平縣,近九十年的光陰,和如今的實景照片對比,平台下方的幾株黃山松並無太大變化,足證峭壁之上的黃山松生長何其緩慢。

70回第4張(1930年3月出版,攝於1929年),石門峰處,峰肩好似一位石人站立,雙手背立,遙望前方。

70回第5張(1930年3月出版,攝於1929年),從蓮花峰觀天都峰,下方為玉屏峰,文殊院依稀可見,天都峰聳立天際,險峻無比。

文章素材來源:圖游華夏網、中國黃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山日報 的精彩文章:

贊!屯溪方言入選國字型大小典藏!來做個屯溪話入門級測試

TAG:黃山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