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為明朝續命60年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為明朝續命60年

1

這日是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穆宗駕崩已經是秘而不宣的消息。穆宗入葬之事,已經無關緊要。

一個死人,哪怕這個人生前是怎樣的萬人矚目,現在已經掀不起任何風波,當務之急乃是新皇登基之事。

穆宗終其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五歲而夭折,次子不滿周歲而亡,三子朱翊鈞,四子朱翊璆,乃是一母同胞。

2

按照明朝的長子繼承製,朱翊鈞已無長兄,順理成章登上皇位,是為萬曆皇帝,明神宗。時年僅有十歲,皇帝如此小,自是不能親政。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為明朝續命60年

當有人為國家前途而嘆息之時,一場你死我活的權力陰謀展開了,高拱雖初佔優勢,畢竟勢單力薄,張居正與司禮監太監馮寶串通一氣,裡應外合,終將高拱拉下台。

高拱既走,皇帝尚年幼,權力自然要下放,張居正便毫無疑問地擔當起首輔大任,顧命大臣的光榮稱號更使他臉上增光。頂著種種閃耀的光環,張居正輔佐幼主,手掌國家大權十年之久。

3

慾望往往與邪惡相伴而生,為慾望的滿足而置天下蒼生於不顧者比比皆是。當然歷朝歷代也不乏手握大權而不忘國家安危,為民為國謀福利者。一念之差,兩種結局,所幸,張居正屬於後者。

張居正自幼聰慧,被鄉人稱為「神童」,自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入仕以來,心懷大志,一心想在朝廷有所作為。

只是多次在朝廷嶄露頭角,都未贏得當權者的重視。目睹朝政腐敗,張居正多次上書改革方案,要麼被無情退回要麼不予理睬。

4

心灰意冷的張居正明白,要實現鴻鵠之志,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獨掌大權。可眼下之勢,張居正唯有靜靜等待,養精蓄銳,等候一鳴驚人之機。

機會來了,張居正把握住了。如願以償,那麼下一步便是大展身手之時。種種時機都已成熟,張居正振臂一揮,大聲一喝,我要改革,改弦更張。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為明朝續命60年

說張居正大刀闊斧那是一點都不誇張,張居正的改革圍繞邊防、吏治、生產、稅制,等等,可謂囊括了朝政的大部分內容。

5

張居正的改革,最為人稱道的可謂推行了「一條鞭」的稅收方法,這也是張居正改革的核心內容。

所謂「一條鞭」法,就是將一縣之賦役,悉歸於一條,將丁銀歸入田賦之下,這樣賦和役就合併在一起,統以銀兩來收取。百姓可以通過銀兩來抵徭役,履行對國家的義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徭役被取消了。賦役徵收大大簡化,土地兼并得到打擊,百姓負擔也減輕,可以安心從事生產。

6

「一條鞭」法終究是實行開來,賦役折變成銀兩,更是規定了定額,這是中國稅制改革的一個大轉折。

中國的稅制自秦漢以來,一直以徵收實物為主要手段。「一條鞭」法推行以後,便確定了銀兩在賦役制度中的不可動搖的地位,並一直延續下去,賦役從實物向貨幣轉換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一條鞭」法,觸動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所以這就註定了它的貫徹實施要大打折扣,在一些已經推行一條鞭法的地方,官府仍然以各種名義徵收賦稅,更有甚者,強迫農民從事各種徭役。這大大違背了「一條鞭」法的精神。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為明朝續命60年

儘管如此,瑕不掩瑜,張居正的改革,仍是成功的,對緩和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大有裨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城千年行 的精彩文章:

蜀國後主劉禪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一座孤城,成為努爾哈赤的滑鐵盧,讓他再也不能南下

TAG:憶城千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