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地圖中的北運河

古地圖中的北運河

GIF

關注「北運河今昔」,每天細品歲月靜好

昨晚在北運河邊散步,神清氣爽,風景也美呢!

早在清代就已經美的不像話了,你不造吧!

北運河起自通州,止於天津,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代攝影照相技術出現之前,古地圖是我們能夠看到的、為數不多的古代圖像。

《岳陽至長江入海及自江陰沿大運河至北京故宮水道彩色圖》,現藏於國家圖書館。該圖在2010年已經列入「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該圖錄是由文化部擬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的一份名錄,主要收錄範圍是1912年以前書寫或印刷的,以中國古典裝幀形式存在,具有重要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的珍貴古籍,以及少數民族文字古籍。

這幅乾隆時期的古地圖中,描繪了當時北運河的狀況。

圖中左側繪製了「通州」的「舊城」和「新城」,右邊標明了「天津府」,河道上標註有「北運河」字樣。另外,圖左上角的黃色貼簽上詳細介紹了「北運河」的長度、里程、節點等關鍵信息。

天津至通州水程天津至楊村八十七里,楊村至河西務一百里,河西務至碼頭一百里,碼頭至通州壩一百里,共計三百八十七里。

除此之外,尚有繪製更清晰、更精美的古地圖。康熙時期,著名河臣張鵬翮曾繪製並進呈《運河全圖》,此圖繪製得十分精美、寫實,非尋常運河圖可比。這幅古圖大體描繪了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北運河概況。

上圖繪製出了通州雙城,以及今天北京地鐵八通線的終點「土橋」(以前確實有橋)。

北運河南接「天津衛」。康熙時期,天津稱為「天津衛」,到雍正三年(1725)年才升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又升為天津府。

在「天津衛」城旁,綠樹掩映、花團錦簇中有兩座寺廟——「望海寺」和「娘娘廟」。「望海寺」始建於明末清初,乾隆元年(1736)重修,位於三岔河口,是重要的地標建築。該寺廟處於北運河和南運河的交匯處,有著重要的地標意義。《天津縣誌》記載:「望海寺至香林苑,觀衛(今南運河)、白(今北運河)二河交匯處」。

清末光緒年間,一幅天津古地圖中描繪的「望海寺」則更為精細,原有寺廟旁增建了高大宏偉的「望海樓」。

該樓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專供乾隆皇帝南巡時喝茶、用膳,臨風於三岔河處,確為勝景。該樓至今猶存。

中國古人講究「左圖右書」「左圖右史」。如今回看大運河,我們不僅需要查閱歷史文獻,還需要「讀圖」,即重視圖像史料。古地圖可以帶我們直觀地進入歷史現場,了解大運河沿線的地理景觀。「望海樓」等運河文化遺迹、「土橋」等地名文化遺存,散落在大運河沿線,古地圖無疑是串起它們的極好載體。

作者介紹

王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運河今昔 的精彩文章:

TAG:北運河今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