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解密亞馬遜最高管理團隊——「S小隊」

解密亞馬遜最高管理團隊——「S小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亞馬遜前景十分可觀,市值持續猛漲,但為何眾多高管紛紛離職?是危機四伏還是過眼雲煙?

筆者認為,這些只是亞馬遜黃金史上的短暫迷霧。其實亞馬遜有一支非常神秘、穩定、最核心的高管團隊——「S小隊」,十餘年風雨同舟,忠誠貝索斯。

再往深一層看,亞馬遜宛然一個遊走在商業規則之外的獨行者。它從起初的西雅圖互聯網書店,逐漸在零售、物流、消費科技、雲計算,以及媒體和娛樂領域成為崛起的巨頭,市值逼近8000億美金。

摩根史坦利預測:到2025年,亞馬遜將繼續高速增長,平均年複合增長率將達16%——該預測漲幅在其它同等規模公司是絕無僅有的。如果亞馬遜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它將成為現代商業歷史上,擴張最為激進的巨頭公司。」

AI 商業周刊5月17日消息,據外媒CNBC報道,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負責信息產品的Alexa副總裁吉姆弗里曼( Jim Freeman )告訴亞馬遜,他今年早些時候將辭職前往德國電子商務公司Zalando工作,而上級要求他留下來。但弗里曼沒有讓步,已於4月份加入了這家總部位於柏林的公司。

弗里曼9年前第一次加入亞馬遜,之前在Zalando多待了很短時間,他在內部得到了很多支持,因為他負責Alexa所有消息功能的開發,如音頻和視頻通話。此前,他還管理著亞馬遜的整個視頻團隊,包括Prime視頻和亞馬遜工作室。


亞馬遜市值猛漲,為何高管紛紛離職?

4月27日,亞馬遜(AMZN)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業績十分喜人。在本期內,亞馬遜共錄得凈銷售額510.42億,相比2017年同期的357.14億元上漲了42.92%;錄得凈利潤16.29億,相比2017年同期的7.24億上漲了125%。

自2012年以來,亞馬遜的市值逐年增長,今日市值7827億美元,已經超越谷歌的7690億美元,劍指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

亞馬遜市值近年持續上漲

儘管亞馬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和創紀錄的股價,但一些高管仍選擇離開,弗里曼的離職只是亞馬遜近期高管離職浪潮的一個案例。

2017年上半年,亞馬遜網路服務副總裁吉恩法雷爾( Gene Farrell )離職,同年6月他希望成為位於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的一家公司 Smartsheet 的產品主管,該公司提供協作式的工作管理軟體。

根據 Farrell 先前簽署的一項非競爭協議,亞馬遜方面提起了訴訟,尋求臨時禁令以阻止 Farrell 在 Smartsheet 工作。法官吉姆 · 羅傑斯於 6 月 12 日批准了這一判決。

2017年7月,亞亞馬遜負責Alexa和Echo兩款最成功產品的副總裁麥克·喬治(Mike George)離職。喬治已在亞馬遜任職近20年,最近負責亞馬遜Alexa虛擬助手和Echo智能音箱,這兩款產品是亞馬遜當前最成功的兩款產品。

2018年3月7日,亞馬遜Prime全球負責人格雷格·格里利(Greg Greeley)離職,並將加入短期租賃服務平台Airbnb,擔任「房屋總裁」的職務。

2018年5月,Snap在一份財務文件里宣布,公司的第一任首席財務官Andrew Vollero即將離職。他的職位將由亞馬遜的老將蒂姆斯通(Tim Stone)接任,蒂姆斯通此前是亞馬遜的財務副總裁。

2018年5月,亞馬遜英國電子產品主管傑米海伍德離職,將於下月加入Uber,擔任該公司在北歐和東歐的區域總經理。

近日,據知情人士透露,負責全球招聘的副總裁蘇珊哈克( Susan Harker )因家庭成員的健康問題而請假。

亞馬遜前景十分可觀,為何眾多高管紛紛離職呢?

一位因與亞馬遜密切合作而拒絕透露姓名的科技投資者表示,部分離職的原因是希望承擔更大的角色,很多人覺得自己在亞馬遜無法展現自己的個性。

例如,弗里曼現在管理著Zalando的所有技術工作。Farrell離開AWS加入了Smartsheet,並參與該公司最近的IPO路演,這是亞馬遜無法提供的。傑米海伍德( Jamie Heywood )曾是亞馬遜( Amazon )的董事,現在負責優步在英國的業務。就斯通而言,投資者猜測他可能對Snap的「周轉工作」感到興奮。

總部位於西雅圖的高管招聘公司HerdFreed Hartz的管理合伙人吉姆·赫德( Jim Herd )表示,亞馬遜可能是一個長期艱苦的地方,因為它的工作文化往往比一些同行節奏更快,壓力更大。

「當你去亞馬遜的時候,你就像在跑步機上——這真的是一刻都不能停,」赫爾德說。「這不是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地方。」

與此同時,由於亞馬遜近年來取得了指數級的成功,對亞馬遜高管的需求也顯著增長。現在,他的10個客戶中有9個選擇亞馬遜作為他們最喜歡的挖牆腳的地方。

亞馬遜股價越高,越多的公司要求亞馬遜高管來幫助建立類似的增長文化。他說,很多離任高管後來加入了Airbnb、WeWork和優步等後期初創企業,這並非巧合。

「在90年代,每個人都想要微軟的高管。現在是亞馬遜。」赫德說。

一位矽谷招聘人員因在亞馬遜工作而拒絕透露姓名。他表示,隨著AWS和Alexa語音技術的突破性成功,近年來對亞馬遜高管的需求有所增加。這位知情人士說,這兩家公司已經將亞馬遜的形象從一家簡單的在線零售商轉變為一家更為複雜的科技公司,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擁有大量有才能的工程師。

這位知情人士說:「亞馬遜現在涉足的領域非常廣泛,它已經成為科技領域任何企業最渴望挖牆腳的地方。」

高薪資也是另一個重要原因,亞馬遜高管們得到了價值數百萬美元薪酬報價。

舉例來說: Snap的新任首席財務官斯通( Stone )總共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薪酬——相當於去年美國最大公司中薪酬最高的第63位首席執行官的薪酬,也相當於微軟首席執行官薩特雅納德拉( Satya Nadella )的薪酬。


解密亞馬遜「S小隊」:十餘年風雨同舟,忠誠貝索斯

雖然亞馬遜不斷有高管離職,但其最核心團隊依然十分穩定。

去年12月,The Information網站刊文,揭秘了亞馬遜管理層的組織架構。以CEO傑夫·貝索斯為核心,亞馬遜建立了被稱作「S小隊」的最高管理團隊。這些管理者分別領導著電商業務、雲計算業務、Alexa和娛樂等其他新業務,以及財務、法務和人力資源等職能部門。

亞馬遜「S小隊」的最高管理團隊

在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頂級幕僚中,有十幾人已經與他共事至少10年時間,而許多人在亞馬遜的工作時間還要更長。這種穩定性有助於亞馬遜開拓新的業務領域。

具體來說,貝索斯有一支大約17人的高管團隊,在亞馬遜內部被稱作「S小隊」。他們在亞馬遜的供職時間平均達到15年,而亞馬遜公司創立才只有23年。對於企業高管,尤其是科技行業高管來說,這是罕見的忠誠度。相比之下,有著同樣長歷史的谷歌管理層經歷過更頻繁的動蕩。

傑夫·威爾克(Jeff Wilke)

貝索斯的高級幕僚之一是有著18年亞馬遜工作經驗的傑夫·威爾克(Jeff Wilke),他負責亞馬遜的全球消費者集團,擁有CEO的頭銜。他運營著亞馬遜零售業務。去年,該業務的凈銷售額為1240億美元,占亞馬遜總營收的91%。一些前員工表示,威爾克被部分內部人士認為是貝索斯未來的繼承人。

安迪·加西(Andy Jassy)

安迪·加西是亞馬遜AWS的CEO。雲計算業務只佔亞馬遜營收的9%,但帶來了很大一部分利潤。亞馬遜表示:「集市、Prime和AWS均是亞馬遜大膽下注的領域,將成為我們的三大支柱。隨著公司的增長,這三大支柱也在增長,我們認為應該改變這些業務負責人的頭銜。」

傑夫·布萊克本(Jeff Blackburn)

傑夫·布萊克本(Jeff Blackburn)是亞馬遜的企業發展高級副總裁。布萊克本於近20年前加入亞馬遜,他此前曾短暫從事銀行業工作。目前,他負責亞馬遜內部的幾個新業務,包括正在發展中的廣告業務。今年,該業務的營收估計為16.5億美元,到2019年預計將達到30億美元。此外,他還負責亞馬遜視頻業務的發展。

大衛·利普(David Limp)

設備業務負責人大衛·利普(David Limp),他領導著快速發展、重要性不斷上升的Alexa團隊。

此外,亞馬遜總法律顧問大衛·扎珀爾斯基(David Zapolsky)也屬於「S小隊」,奧爾薩夫斯基也是如此。「S小隊」的新成員包括傑伊·卡爾尼(JayCarney)。他於2015年加入亞馬遜,負責企業傳播和公共政策團隊,亞馬遜的美國政府遊說負責人向他彙報。卡爾尼從2011年到2014年擔任奧巴馬政府新聞秘書。人力資源負責人貝斯·加萊提(Beth Galetti)是彙報給貝索斯的唯一一名女性,也是「S小隊」中唯一一名女性。


亞馬遜——遊走在商業規則之外的獨行者

它從起初的西雅圖互聯網書店,逐漸在5大領域中成為崛起的巨頭:零售領域、物流領域、消費科技、雲計算,以及媒體和娛樂領域。儘管也有諸如像Fire phone這樣的失敗案例,但其戰略的構建,使它成功超越競爭對手搶佔市場先機。

從早先創建的AWS業務,到近期面世的Echo設備、Alex AI助手,亞馬遜早已超越過去的「萬貨商店」,它成為了領先的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慧和企業級雲服務提供商。亞馬遜在新興市場的野心勃勃,意味著競爭對手必須對其一舉一動時刻關注。

亞馬遜是美國最大得線上零售商,公司交易額約佔美國零售市場交易量的5%,上市超過20年,市值繼續膨脹,市場預期樂觀。摩根史坦利預測:到2025年,亞馬遜將繼續高速增長,平均年複合增長率將達16%——該預測漲幅在其它同等規模公司是絕無僅有的。如果亞馬遜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它將成為現代商業歷史上,擴張最為激進的巨頭公司。」

亞馬遜電商、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服務(AI-a-a-Service)業務線相互促進,互為補充,我們很難發現其中的縫隙。亞馬遜一面展開人工智慧大戰的同時,另一面深耕5大領域,在印度和中東市場開始爭奪電商市場。

《萬貨商店:傑夫·貝索斯和亞馬遜時代》一書中描述:

「亞馬遜整體業務架構在貝佐斯的大腦之中,如同一台巨大的放大設備,將創意構思輻射到最大半徑範圍。我們幾乎無法想像、沒有了貝索斯的亞馬遜將會如何前行。目前,就貝索斯是否培養接班人的問題尚未公開。」

根據《經濟學家》報道,除來自外部的激烈競爭,亞馬遜可持續成長的最大威脅來自於亞馬遜本身——在電子商務生態中一家獨家的角色,可能引起監管者的高度關註:「如果亞馬遜將其定位於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提供商,則將面臨傳喚的可能。」

另一個問題則是,投資人期待已久的回報還要等多久?正如《時代周刊》2013年對此提出的質疑:

「在上市的16年里,亞馬遜通過了華爾街的特殊綠燈,能夠專註在基礎設施的擴建,業績增長常常以利潤為代價。儘管盈利甚微,股東仍然將亞馬遜股價推向高點。」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AI商業周刊(aibizweek),原標題為:深度解讀:Alexa副總裁離職,是危機四伏還是過眼雲煙?  作者:李熵】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遊俠汽車工廠落址湖州,年底發布量產車遊俠X
ofo 回應被滴滴收購傳聞:消息不屬實,將保持長期獨立發展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