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四公子」的他捐出一個家,成就了半個故宮博物院

「民國四公子」的他捐出一個家,成就了半個故宮博物院

今日(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身為袁世凱表侄、「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精通書畫鑒賞、詩詞、戲曲,站在那就玉樹臨風,人稱「京華老名士」。

世人總覺得,公子哥兒就是打著一手好牌卻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

可是,張伯駒身為「民國四公子」之一,傾盡萬貫家財玩收藏,只要字畫不要性命,看著遊手好閒,卻做出了大儒之舉,令人肅然起敬。

張伯駒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

他自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初時出於愛好,繼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為己任,他不惜一擲千金,雖變賣家產或借貸亦不改其志。

如曾買下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最古畫跡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唐代大詩人李白李白《上陽台貼》等。

經過他手蓄藏的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張伯駒自云:」一件《游春圖卷》使他從豪門巨富變為債台高築,甚而被匪徒綁架、生命堪虞,猶稱「寧死魔窟,決不許變賣家藏」,其傳奇般的際遇,成為久傳不衰的佳話。

在他眼裡,黃金萬兩都比不上這些國之瑰寶,更別提自己的性命。能豁出性命的東西,已經不是一個愛好,而是一個人的底線。

但是,在他母親眼裡,這個兒子什麼都不會,只會花錢買字畫。

潘素作品

1937年底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晚,張伯駒在叢碧山房裡卻激動得兩眼放光。

因為他剛剛花了四萬大洋買回來了心心念念已久的《平復帖》。

陸機的這幅字,以禿筆作峰,帶有晉人的古樸自在,欲露還藏,是傳世最早的書法,是鎮國之寶。

張伯駒珍愛之極,然而誰也想不到,二十九年後,他分文不取地把它捐給了故宮。

西晉 陸機《平復帖》局部

因為不忍國寶流落海外,每次一打聽到誰手上有重要的字畫,對外,張伯駒便不斷「騷擾」對方,找人當說客,讓對方同意,必要時使出非常手段。

對內,為了徵得夫人潘素同意,他會像個小孩子一樣躺在地上耍賴。

張伯駒在叢碧山房

比如收「天下第一書卷」的《游春圖》時,他建議故宮博物院買下,但沒人回應,他只好自己出馬。

結果對方獅子大開口要800兩黃金。張伯駒就四處和人說這是國寶,誰賣給洋人就是民族敗類,硬是逼到對方降價到220兩黃金。

為了籌出這麼多錢,他只好賣房子,還典當了夫人的首飾。

隋代 展子虔《游春圖》局部

收藏字畫,已讓張伯駒一窮二白。就連自己被人綁架時,家裡也拿不出贖金。

但他還和潘素說,不可以賣畫救他,不然他就不出去了。

在他眼裡,黃金萬兩都比不上這些國之瑰寶,更別提自己的性命。能豁出性命的東西,已經不是一個愛好,而是一個人的底線。

潘素作品

可是,這些比他性命還重要的寶貝,卻被他一件件捐給國家。給故宮的是最頂級的八件收藏,有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等,有人說他讓少了很多國寶的故宮又充實起來。

1956年,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大禮: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其夫人

潘素,將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無償捐獻出來。

「張伯駒先生捐獻的任何一件東西,用什麼樣的形容詞來形容它的價值都不為過。」電視紀錄片《故宮》的策劃之一、紫禁城出版社社長章宏偉由衷地感慨,章宏偉說,為故宮做捐獻的最頂尖的有兩位,一位是捐瓷器的孫瀛洲,一位則是捐書畫的張伯駒。

陸機的《平復帖》,是現今傳世墨跡中的「開山鼻祖」。雖長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卻蓋滿了歷代名家的收藏章記,朱印累累,滿紙生輝,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

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的《游春圖》,距今1400多年,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畫作。「

除了故宮博物館,張伯駒還把中國最早女畫家楊婕妤的《百花圖》送給吉林博物館時,大家都說他讓博物館都富了。

「這幾樣東西父親隨便留給我們一件,就夠我們幾代人吃不完的,那可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啊!」張伯駒與潘素惟一的女兒、73歲的張傳彩老人說。

但是,他們晚年居住的惟一一所老宅卻年久失修。晚年,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搭公共汽車來出行。

1956年7月,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親筆為捐獻8件國寶的張伯駒頒發了一個褒獎令,這張薄薄的紙片,被張家仔仔細細地保存著,它也見證了一個深愛中華文化的人為保存本民族文化遺產所做的偉大貢獻。

晚年,有人問張伯駒要不要建博物館將自己的藝術作品傳世時,他淡淡一句,「我的東西都在故宮裡,不用操心了。」

李白 《上陽台帖》局部 張伯駒曾將它贈給毛澤東,後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南宋 楊婕妤 《百花圖卷》局部

對張伯駒來說,收藏字畫無非是為了留住國寶,並非為了自己私利,自然也不會拿國家給的獎勵金,因為他就是個「卧龍崗散淡之人」,這些身外之物又怎會牽絆?

你看他晚年自創的「鳥羽體」,俊朗飄逸,似春蠶吐絲,如毛羽輕飛。看他和潘素合作的畫里,有一派風光霽月之勢。字裡行間,畫里畫外,無不在表露著他的心性之恬淡、超脫。

張伯駒 鳥羽體書法

因為張伯駒就是一個真正的公子哥兒。榮華富貴在出生時早已擁有,人生浮沉後早已看淡,還要在意?

1982年正月,參加宴會歸來的張伯駒突患感冒,被送進北大醫院,因所謂「級別不夠」不能住雙人或單人病房。

張伯駒和七八位病人擠在一個病房,不時有重病號抬進來,死的人被拉出去,心緒不安的老人便要回家。

該年2月26日,等到女兒終於拿到同意調換醫院的「批令」時,張伯駒卻不幸離開人世,享年84歲。

張伯駒作品

「予生逢離亂,恨少讀書,三十以後嗜書畫成癖,見名跡巨制雖節用舉債猶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

這是張伯駒在《叢碧書畫錄序》中自述。張伯駒似乎是註定為收藏而生的。收藏有兩大要件:一為財,二為才,前者自不必提,至於後者,天生聰慧的張伯駒有令人驚嘆的過目不忘的本領。

他自己曾回憶,在友人家裡偶翻一書,過若干天后,還能將其中詩句背誦下來,而持有此書的友人卻毫無印象。

「張伯駒」這個名字以及他獨特的價值,因為那段特定的歷史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被遮蔽。

有關這位傳奇人物的那些並不算老的往事被逐漸開掘出來,即便只是流年碎影,但它折射出來的那種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歷史的塵煙,綻放一種耀眼的光芒,也溫暖著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

世人總覺得,公子哥兒就是打著一手好牌卻無所謂的紈絝子弟。但其實可能是大家在意的,不是同樣的東西。

就像張伯駒,他在意的,是與心愛的潘素相守,是那些珍貴的字畫別流落海外。

所以,他才能一生愛得坦蕩深情,才能傾盡萬貫家財,才能玩出大貢獻、大儒之舉。

據估算,張伯駒一生捐獻的國寶,在當時便有人估計已高達億元之巨,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又何止這個數目 ,他的大儒景行、菩薩慈行、高道善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一座無法逾越的豐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被俘上將,曾抽蔣介石耳光,搶曾國藩曾孫女,死葬八寶山
69年前的今天,一場炮戰改變了中國

TAG:民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