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觀察」馬克思家鄉:城市·課堂·博物館

「教育觀察」馬克思家鄉:城市·課堂·博物館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里爾,馬克思的故鄉,將今年設定為「馬克思年」,並陸續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在今天,國際博物館日,我們邀請您一起走進這座為馬克思所設立的「城市博物館」。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一生飽嘗顛沛流離的艱辛、貧病交加的煎熬。」馬克思最安穩、最富足、最歡愉的時期在童年。直至17歲中學畢業,他寸步未離出生地特里爾。


2018年,這座昔日西羅馬帝國首都設定全年為「馬克思年」,舉行拉力賽式紀念,各類活動共計600餘項。市長萊伯強調:「作為馬克思誕生地,我們對他負有特殊責任。」馬克思家鄉的人們把特里爾裝點為一座馬克思博物館,一間馬克思課堂。

偉人紀念場館連接學校

「教育觀察」馬克思家鄉:城市·課堂·博物館

這座馬克思博物館的聚焦點必為馬克思誕生之所,大橋街10號。馬克思出生前35天,全家才剛剛以房客身份搬入這幢巴洛克式民居。因馬克思只在此度過了人生第一年,這幢租屋悄然堙沒,1904年得以重見天日。1928年4月13日,視馬克思為奠基人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毅然購下這幢建築。1947年5月5日,此處作為馬克思紀念館正式揭幕,被全球馬克思主義者奉為聖地。

為慶祝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今年5月5日,馬克思紀念館推出全新的常設展覽「從特里爾走向世界:馬克思,其人、其思想及其至今的影響」。展覽由生平、著作、影響三大板塊組成。作為特里爾榮譽市民,為展覽揭幕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認為,馬克思思想不僅穿越時代,而且跨越政見。當然,還超越年齡。

在隆重的揭幕儀式上,一套以馬克思為主題的教材閃亮登場。該教材由德國中學歷史教師協會與德國社會民主黨艾伯特基金會社會民主檔案館共同編寫出版,編排思路則完全依照紀念館的全新常設展覽。譬如,就生平而言,重在展現法國大革命對少年馬克思刻骨銘心的洗禮;對著作的闡釋,須把握馬克思的四個角色,即哲學家、社會科學家、經濟學家、媒體人;在影響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全球再度掀起的馬克思熱可謂與現實的最佳對接。與之配套的是一個名為「馬克思2018鏈接學校」的教學禮包,含宣傳畫、圖片、卡片,各所中學可免費取用。

紀念活動所強化的,不僅是馬克思紀念館與學校的連接,更是馬克思與青少年學生的連接。為此,紀念館管理處2016年遷至紀念館斜對面的一幢建築,由此為教學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保障。

特里爾所在的萊法州教育部部長與高教部部長把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視作一次充實教學大綱的絕佳時機。在馬克思紀念館指導下,萊法州教育研究院推出215頁的《馬克思200年》教師教學參考手冊,用於中學歷史、社會、哲學和經濟學科目,並派遣教研員深入學校相關科目教研組提供專業諮詢。在特里爾,相關師資的培訓定於6月7日舉行。

史上最大展覽擁抱學生

「教育觀察」馬克思家鄉:城市·課堂·博物館

與馬克思紀念館全新常設展覽同時揭幕的,是大型展覽「馬克思1818—1883:人生、著作、時代」。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以馬克思為主題的展覽,由德國聯邦總統倡議,萊法州政府與特里爾市政府主辦,州立萊茵博物館和特里爾城市博物館承辦。從幼兒園到高中,作為第二課堂或孩子生日派對,該展覽為小觀眾們提供量體裁衣式的教學活動。

人生、著作、時代,是州立萊茵博物館承辦的主題。在此,學前班和一年級孩子可通過主題活動「我們為歷史鼓氣」直面蒸汽時代,「火車、電報及其他——19世紀的發明」以及「發現馬克思之旅——州展覽的兒童公開工作坊」可激發二至四年級孩子的創造力,五至八年級學生可在「報紙與審查——媒體人馬克思」中以媒體人的眼光來發現19世紀,「批判、工廠與階級鬥爭——馬克思與他的時代」可讓七至十年級學生感受19世紀的社會變遷,十至十三年級學生可藉助「馬克思——媒體人、革命家和經濟學家」學會運用政治經濟學剖析資本主義,「馬克思——當年與當今」可助力七至十三年級學生建立馬克思年代與當今現實的連接。

人生驛站,是特里爾城市博物館承辦的主題。在此,主題活動「馬克思與鈔票」教會學前班和一年級孩子公平分配金錢,「柏林、巴黎、布魯塞爾、倫敦——一次歐洲圖片游」讓小學生和中學預備班學生跟著馬克思及其家人周遊並認識歐洲,五至八年級學生藉助「新紀元——19世紀的特里爾」潛入並還原當年的家鄉,「追尋聖人的足跡」帶領七至十年級學生在特里爾市區追尋馬克思的足跡,「繪製馬克思地圖——人生驛站」引導七至十三年級學生認識造就偉人所需的歷史條件,「媒介中的馬克思——馬克思時代與當今的信息交流」使十至十三年級學生置身於一個沒有智能手機、互聯網和維基百科的年代。

上述所有活動的指導人員,或是博物館教育科專業人員,或是歷史學家,或是退休的歷史教師,均接受博物館教育領域嚴格的專業培訓,持證上崗。他們共同托舉博物館的第一使命——教育。隨著全球普遍將博物館的三大目的由研究、教育、欣賞調整為教育、研究和欣賞,青少年學生無疑成為第一受眾群體,展品堪當最鮮活的教材。

母校學生社團禮讚校友

「教育觀察」馬克思家鄉:城市·課堂·博物館

2018年的特里爾,一座馬克思博物館。在其版圖上,兩所學校熠熠生輝。1473年建校的特里爾大學於1560年被耶穌會接管。翌年,耶穌會創建特里爾公學,1815年更名為普魯士皇家文法中學。在這所現名為弗里德里希·威廉文理中學的精英學校,1830年—1835年,馬克思完成中學學業。

特里爾大學今年特設系列公開課「馬克思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從4月到10月,10場學術報告從不同學科解讀馬克思。該系列的高潮是一個為期3天(5月23日—25日)的國際學術會議,題為「馬克思1818—2018:形勢、巨變以及視角」,分為9個議題,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德國委員會倡議。會議開幕前及閉幕後,全體與會代表分別集體赴州立萊茵博物館和特里爾城市博物館參觀大型展覽。在州立萊茵博物館,5月17日至10月18日,特里爾大學開設另一系列公開課「接近馬克思——我們該把他從哪些窠臼中解放出來」。而在特里爾城市博物館,6月20日舉行的兒童大學冠名為「墨水、羽毛筆、印刷機」。通過馬克思龍飛鳳舞的手書體,特里爾大學語言學家跟孩子們講述,前人如何書寫。在馬克思紀念館,特里爾大學為中學生開設先修課程「對中國認識的轉變:馬克思與中國」。這門受萊法州高教部資助的課程,其成果將在馬克思紀念館展示。

與馬克思紀念館合作,弗里德里希·威廉文理中學「敞懷擁抱」200年前的校友馬克思。4月11日—13日是該校設定的馬克思項目節。在學校大廳,全校28個跨學科、跨班級、跨年級的馬克思研究項目組展示其成果。第11項目組的主題是「本校兩位偉人:馬克思和馮·內爾-布勞寧」,後者被譽為「天主教社會福利學說大師」。1983年,在紀念馬克思逝世百年大會的主旨演講中,馮·內爾-布勞寧說道:「要是頌揚只為炫耀,我們便無需禮讚校友馬克思。」

把特里爾裝點為一座馬克思博物館,進而幻化為一間馬克思課堂,這是馬克思博大精深的彰顯,在德國青少年學生的探究中、在全球馬克思主義者的追隨中、在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中放射更為絢麗的真理光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結束語中所言,「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是為了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為了宣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

(作者:俞可 李燕楠 廖圓圓 單位: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8日第5版 版名:環球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動真碰硬」
擠掉大學選修課的「水分」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