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宋代六大窯系之龍泉窯作品賞析

宋代六大窯系之龍泉窯作品賞析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窯燒瓷歷史悠久,產品傳世較多,宋元時遠銷到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國。

龍泉窯被譽為是中國古代陶瓷發展歷史上最後形成,是文化內涵龐雜而生產地域廣闊和規模最為壯觀的一個青瓷窯業系統。它即是大江南北兩大瓷窯業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範例,也是宋代官窯和民窯不同文化層次既相關聯又互相激蕩的產物,乃至可以認作是中國歷代青瓷工藝技術發展的歷史總成 。

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無論是從釉色、器型、裝飾等方面,龍泉窯的藝術成就均達到了傳統青瓷的最高水平。宋代開創的粉青、梅子青厚釉青瓷,其透如玉的效果,使其在宋代的瓷器中獨樹一幟,並由此進入了宋代名窯的行列。龍泉窯在器型上除燒造碗盤類日用器外,還有不少仿青銅器與玉器的造型。裝飾則以瓷塑、露胎和褐彩獨具特色。龍泉窯發展於北宋、興盛於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明代早期是其最後一個高峰,明代中期以後衰微。

龍泉窯作品賞析

一、龍泉窯青釉琮式瓶:宋,高25.2cm,口徑6.2cm,足徑6cm

龍泉窯青釉琮式瓶仿玉琮造型,口底徑度相若,方形直腹,四面各以凸起橫豎線紋裝飾。圈足。通體施青釉,釉色瑩潤光亮,開細碎片紋。琮式瓶始出於南宋,宋代盛行仿古之風,這種瓶式系仿照周代玉琮外型並加以變化而成。明代石灣窯多產此類瓶,清代景德鎮也有燒造,但仍以宋代龍泉窯製品為最佳。

二、龍泉窯青釉執壺:元,高25cm,口徑4.5cm,足徑3cm

龍泉窯青釉執壺直口,口下漸豐,垂腹,圈足微外撇。壺一側置長流,相對一側置曲柄。附平頂圓紐蓋。口、足邊露胎。通體施青釉。此執壺上瘦下豐,線條流暢,收放適度,造型優美。其釉面勻凈,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三、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明,高36.4cm,口徑18.4cm,足徑15.5cm

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尊口沿刻菱形紋,沿面刻卷枝紋,外環凸起乳釘紋。頸中部凸起,上半部刻纏枝花卉紋,下半部刻纏枝如意雲頭紋。肩上刻錢紋。腹部刻纏枝菊紋,輔以葉紋,空間飾篦劃紋。近足處刻菊瓣紋。里外及圈足內均施青釉。圈足寬厚。此器紋飾精細生動,釉色瑩澈明潔,清新雅緻,是傳世明代龍泉窯瓷器的珍品。其造型摹仿石榴的形狀,但不拘泥,而是結合瓷尊造型的特點,力求使造型附合瓷器的特有本色。

四、龍泉窯三足爐:高12.4cm,口徑14.5cm,足距9.2cm

龍泉窯三足爐爐折沿,短頸,扁圓腹,下承以三足。肩部飾凸起弦紋一道,腹部與三足對應處飾有三條凸起的直線紋。通體施青綠色釉,三足底部顯露醬黃色。龍泉窯三足爐釉色為典型的梅子青色,青翠幽雅。爐腹至足部凸起的三條稜線原系仿青銅器的裝飾紋樣,因凸起處釉層較薄,呈淺白色,形成了出筋的裝飾效果,翠玉般的釉色中顯露出數道規整的白線,分外醒目。此爐造型仿青銅鬲,因此又稱鬲式爐,是龍泉窯的上乘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景德鎮四大名瓷青花瓷製作全過程
六朝青瓷的文化特徵和三國西晉青瓷賞析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