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蘇軾的這首水龍吟堪稱絕唱,可當初他差點扔掉文稿

蘇軾的這首水龍吟堪稱絕唱,可當初他差點扔掉文稿

很多讀者都喜歡蘇軾的豪放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讀了多帶勁;也有讀者喜歡同時婉約風,「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聽了多感懷。

還有一些讀者喜歡蘇軾的詠物詩,「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多有哲理,發人深省。下面介紹的這首詞既有婉約風,又是詠物詞,仔細體會,還有很深的寓意。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首詞看是描寫楊花,卻是作者托物言志,表達內心的一種感懷。詞的上片說,楊花很像花又不像花,無人憐惜任憑它飄起墜落。它離開樹枝飄在路旁,看是無情卻落花有意。柔嫩的柳條愁壞了柔腸,細長的柳葉睜不開眼睛。柳絮隨風把心上人尋覓,酣睡時卻又被黃鶯兒的啼聲驚醒。

下片開始抒情,不恨楊花飄飛落盡,只是怨恨西園落紅枯萎難以復原。如果把春色分為三份,兩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了流水。細細看來,那不是柳絮,而是離人晶瑩的淚珠啊。

讀完全詞,應該感到作者是非常用心的,不僅楊花的特性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也盡情地抒發了自己的感受,特別是最後兩句,「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詞人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實相間,妙趣橫生,真乃點睛之筆。

可是這樣好的詞作,蘇軾當初創作時卻差點扔掉,原來東坡先生是看了另一位才子的作品之後,覺得他寫得實在太好,自己已無話可說了。就像李白看見崔顥題詩在頭上,自己面對黃鶴樓的美景,也才思全無。到底是不是像蘇軾說的那樣,先看原詩。

水龍吟·楊花 章楶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綉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盪,有盈盈淚。

章楶,字質夫,福建浦城人,北宋名將、詩人。他曾經率軍進攻西夏,多次大敗敵軍,被皇帝封為秦國公。章楶的這首詞也是描寫楊花,上片描寫燕忙鶯懶、柳花飄墜,柳絮到處飛舞,緩緩墜落,又被風吹去。

下片寫得真是精彩,不然東坡先生不會覺得自愧不如。作者不僅寫了玉人(美麗的姑娘)、綉床被柳絮侵擾,而且蜜蜂、池魚都粘了柳絮,作者觀察細緻、想像豐富,又用了章台的典故,充分說明作者的詩詞功底紮實,文學底蘊深厚。

兩首詞雖然各有長處,卻都無愧是上品詞作,都可以千古流傳。不過東坡先生還是才情橫溢,即使是有人在前面寫了,他也能再創造,寫出更優秀的作品。感覺上第一首結尾處寫得更有意味,而章楶的結尾稍顯平淡了一點。不過話說回來,蘇軾還是應該感謝章楶,從全文來看,借鑒還是很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十二首描寫舟船的古詩詞,載不動悲愁,伴水向東流
宰相詞人晏殊最滿意的一首清平樂,寫法獨特,含義雋永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