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滸傳》兵器譜之三:王教頭沒有花架子

《水滸傳》兵器譜之三:王教頭沒有花架子

文/馮地模

(央視版水滸傳,王進)

【作者簡介】馮地模 ,1952年生,籍貫重慶萬州,鐵路退休職工。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協、美協、電視協會會員,重慶文學院首屆創作員。在《四川文學》《醜小鴨》《紅岩》等報紙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約80萬字,部分作品獲獎。有詩集《老鷹岩》(與人合作)和短篇小說集《朱?是一種鳥》、中短篇小說集《黑雪》及長篇小說《藝術家的生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棒,恐怕是漫長的星球進化歷史上,類猿人類人猿到新舊石器的先人們,狩獵生存與內外戰爭的必要工具和武器。算在五兵之列,名為殳(shū)的一種擊打型長兵器,曾經叫過杵、棓、杖。

(最厲害的棒:金箍棒)

殳,除戰爭使用,還是象徵皇家威嚴權力的儀仗器物,以及法律的刑具一種,皇帝當庭杖殺大臣的玩意兒,怪血腥嚇人的。

到了宋代,演變成為各種棍棒,桿棒,引申成為前端集中附有尖峰釘狀的狼牙棒,梁山好漢以使用者霹靂火秦明為典型代表。

公元前爆發的武王伐紂戰爭,雙方都有大量名殳的武器,所以有「血流漂杵」的說法記載。殳可以很長,長到兩丈有餘,也能短到等身或者手握盈尺,粗細和質地根據需要而定吧。還有安裝鐵頭的殳,或者銅殳,同時具備作戰與儀仗隊使用的兩重功能。宋代大量流行各種棍棒兵器,不斷翻新樣式作用,裝備在戰陣的騎兵步戰當中廣泛運用。

(電影《墨攻》里出現的青銅殳)

使用上呢,棍掃一大片,加上攜帶使用上的方便,主要在民間和僧人廟宇存在,棍法也是千奇百怪招數迭起,歷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流傳有名,當代電影《少林寺》們對棍棒的使用和作用做了很精彩的詮釋展演。

試想,諸兵器當中,唯有棍棒造型樸實缺少凶狀暉芒,可以稍微湮蓋血腥,方便攜帶,所以獲得習武的出家人青睞。建立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桿棒等身打下軍州三百座姓趙的。棍棒一般是硬木製造也可以是金屬可以在擊打接觸部位安裝金屬,增加破碎敵人身體的力量,整體重量和造型以使用者方便使用為基準。因為,對陣是個長時間打熬的力氣活兒。

還想,鞭鐧錘撾,是否為棍棒的延伸武器?

(秦明的牙狼棒)

《水滸傳》第二回當中,有個王教頭私走延安府,只是因為原破落戶高二遭遇當今聖上發跡,成為國防部的頭兒,該領導過去比武吃過王教頭父親的虧,現在找臉面整人,所以王教頭見事不對為了保命,腳板抹油逃之夭夭,去西北投靠過去老領導討口飯吃。

不過,他也是真有本錢,不開腔不聲揚,端的武藝高強,將浪跡江湖的史家莊大郎,九紋龍捧為天神的武藝師傅洪教頭打回原形——退避三舍,避實就虛就那麼輕輕棒梢一點要害,原來老王師傅是虛張聲勢張牙舞爪江湖一武騙子,不過如此。

(九紋龍史進)

所謂棍術棒法,中國曆來也是有的,由於實際戰鬥產生使用鬥勝斗敗的經驗教訓之總結,為了教學方便與校閱表演與流傳記載,產生了武術套路,忘記了功夫技擊的要素力量速度和力學技巧等等實際用處,演變退化成為真正地表演和門戶技術,於是,花架子生焉,有意無意的行騙教師爺出現江湖——九紋龍史進遭遇的洪教頭就是其一。

人家王教頭得到的才算是武術國學家傳加上征戰實踐經驗,所以對付你這個江湖騙子即使忍讓幾步,在後發制人策略思考裡面窺中虛處那麼一買賣,姓洪的必敗。

在武學上面,從來存在真假區別,虛實照應,花架子與真刀真槍的生死搏殺技術,暫時欺騙可以,其實誤人子弟,自古貧文富武花錢費時間學會點武大郎的燒火棍法,碰上景陽岡的吊睛白額大蟲想吃人,你還有救么?

如此,裡面的假師傅可惡、可恨復可憐。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醫界聖手
宋孝宗趙眘改詞透露了南宋王朝怎樣的心態?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