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洲際彈道導彈試驗秘聞 出現多次事故彈體曾自毀

中國洲際彈道導彈試驗秘聞 出現多次事故彈體曾自毀

1980年的5月18日,中國洲際地地彈道導彈東風五號首次全程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正式加入國際洲際彈道導彈擁有國的俱樂部。而在東風五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至今仍是中國運載火箭戰隊的中堅力量。

東風五全程試驗成功時,《人民日報》出版發行了號外

正是由於有了這種可以攜帶核彈頭武器的存在,使得中國人民能夠安全穩定、熱情高枕地進行經濟建設。

為了完成洲際導彈的全程飛行試驗和發展航天技術,中國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例如,建立了以船舶為基礎的海上活動跟蹤測量系統。截止1980年,中國先後完成了遠望1號、遠望2號測量船、向陽紅10號調查船各一艘、打撈救生船、援救拖船、油水補給船各3艘,共5型12艘船的研製任務。

在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過程中,其實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插曲。比如,在彈體直徑的研製方面。當時航天部門從工作性能方面考慮,認為直徑應該做的大一些。但是過大的直徑會給產品的製造和運輸帶來困難。為此當時的航天部門同導彈用戶等單位自1965年下半年至1966年1月,搜集了鐵路、隧道、涵洞、橋樑等方面的資料,經過實地考察、反覆論證,鑒於中國鐵路多數線路車輛的通過直徑不大於3.4米的狀況,最後確定彈體最大直徑為3.35米。

一個很多人都極少知曉的公開事實是,在1980年5月之前,中國實際上就已經進行了洲際彈道導彈飛行試驗。而這種試驗並不是全程飛行試驗,而是特殊彈道飛行試驗。

在發射塔上待命的東風五

公開資料顯示,洲際導彈的飛行試驗包含兩部分:1是特殊彈道導彈飛行試驗;2是全程飛行試驗。而特殊彈道飛行試驗包括低彈道、高彈道等。

1971年9月10日,洲際導彈第一枚遙測彈在酒泉基地按預定低彈道順利升空。一級按預定程序穩定飛行,一級關機、二級點火和兩級分離均正常。但因為二級主發動機提前關機,使得導彈的落點比預定地點偏遠,沒有完成全彈頭的再入環境。

1972年12月26日,洲際導彈第二枚遙測彈進行飛行試驗,點火過程中,該枚導彈再次出現問題。一級發動機返廠維修後,於1973年4月8日再次發射。當飛行到43秒時,導彈因問題失穩而自毀。

此後,1974年,經過10項重大改進的洲際導彈〇二批次開始了初步設計。該批次共生產了10枚。8枚用於特殊彈道飛行試驗,2枚用於全程飛行試驗。而在這批次組裝過程中,〇一批次的改裝工作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由其改裝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1975年、1976年、1978年連續3次成功地將中國返回式遙感衛星送入了軌道。

遠望測量船模型,背後依稀可見上張圖片的東風五

1979年1月7日,中國首次成功地進行了高彈道飛行試驗。此後5個月,中國又多次進行了高彈道、抬高型低彈道的飛行試驗均獲得成功。這次試驗成功的消息傳到祖國大地,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它的成功增強了中國在世界的分量。美國報紙驚慌地說:中國洲際導彈試驗成功,使得美國本土,不再是一塊凈土。

可以說,對於洲際彈道導彈這種戰略重器,不是生產一枚就能夠證明具備了洲際打擊能力。只有擁有完整的測控系統,以及進行多次不同彈道的試驗,才能真正獲得洲際戰略打擊能力,也只有世界少數幾個工業完備的大國才能真正地玩轉洲際彈道導彈。

——部分內容來自《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史稿》《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

外媒繪製的中國導彈射程,不看看出,東風-5射程相當之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國產發動機何時能當「頂樑柱」? 「咆哮鯊」動力還是俄國貨
史上最清晰矢量版殲10試飛照曝光 鋸齒形噴口清晰可見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