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荊州 議三國 登城牆聽「歪門邪道」「瓮中捉鱉」的故事

古荊州 議三國 登城牆聽「歪門邪道」「瓮中捉鱉」的故事

夏日裡,細雨中,「2018千萬粉絲走進鄂旅投」採風團一行來到仰慕已久的荊州古城。荊州古城,是我國現存的四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也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南方城牆,與其它幾座古城牆相比,荊州古城牆的特點是規模較大,保存相對完整,被譽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陰雨中,我們南門進,上城牆往東門 。一路聽同行的老師講述關於「歪門邪道」「瓮中捉鱉」的掌故。兩座古城門都有兩道城門和瓮城。這裡的城門是第一道門不正對第二道門的,兩門之間採取斜道的方式連接,就稱為「歪門邪道」;而兩道門與圍牆形成的區域為「瓮城」就是「瓮中捉鱉」的地方。

據介紹,戰時,城外敵方的探子只看得到第一道門,而看不到第二道門裡面的情況,敵軍進犯,若突破第一道門,進到瓮城中,而被守候在城樓的士兵兵與第一道城牆上的守兵形成包圍之勢,大門緊閉,萬箭齊發,敵軍全軍覆沒。就可謂"瓮中捉鱉」了。這兩個成語,特別是「歪門邪道」現在的用法與原來的意思可是大相徑庭,一聽講解,也算是漲了點知識。

荊州古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現存明清城牆是在蜀漢大將關羽所築舊基上建造,幾經戰毀又屢被修葺,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跨越朝代最多,唯一一座由土城、水城、磚城「三城」相依的古城牆,至今仍堅如磐石,世所罕見。

東門又稱「寅賓門」,當時是迎接朝廷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重建。1987年8月,由國家文物保護科研所設計修復完善,1987年正式向中外遊客開放。整個樓台高9.5米,東西寬12.65米,南北長34米,採用大木框架結構,氣勢宏偉,造型別緻,保持了明代建築的風格,「賓陽樓」三個金色的大字由趙朴初題。

荊州城牆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荊州古城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我國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三國文化之鄉,是感受三國文化、楚文化不可替代的人文景觀。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鐵血的悍將,能力遠在張遼之上,可惜跟錯主公,慘死屠刀下
三國有9人曾被弓箭襲擊,3人毫無壓力2人當場死亡,最後1人太衰了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