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完美父母更容易養出幸福感低的孩子

完美父母更容易養出幸福感低的孩子

GIF

叮~ 為孩子健康成長充電咯~

我們通常認為一個糟糕童年經歷會帶給孩子傷害,影響他未來的成長和生活。

可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Lori Gottlieb卻接診了很多父母無可挑剔,家庭完美的孩子。

他們沒有不幸的童年,有著幸福的家庭,並且成年後的事業生活也很成功,可是他們卻不得不面對心理醫生。

他們總是失眠,游移不定、怕犯錯誤、無法堅持自己的選擇、始終覺得自己內心有一個巨大的空洞、不能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等等。

這類患者中大多數人會有空虛、迷惑和缺乏目標感的情況。

當接診其他心理患者時Lori Gottlieb總能從其中找到他們童年的影子,判斷出是什麼原因造成對如今生活的困擾。可是面對這麼一個完美童年群體時,Lori Gottlieb一時找不到其中原因所在。

「我被難住了。這個案例里沒有漠不關心的父親、求全責備的母親和其他放任自流、愛貶低人、雜亂無章的照料者,問題出在哪裡?」Lori Gottlieb稱。

她曾懷疑是不是這些病人有粉飾的嫌疑,可最後證實並沒有,他們中很多還會對父母有崇拜心理:「父母是那麼的體貼」。

甚至Lori Gottlieb自己都感嘆這些父母偉大到無可挑剔。

直到有一天,這麼一個念頭出現在她的腦海:這些父母是否做得太多了?

在之前職業生涯以及讀博學習期間,她所接觸的知識都是父母如何不完美從而引發孩子的焦慮、幸福感降低等等情況。

如今她和同事開始懷疑:會不會是父母在孩子小時過於保護他們,避免讓他們不幸福,才剝奪了他們成年後的幸福感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精神病醫生保羅·波恩說,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在臨床實踐中,波恩發現很多父母會盡一切可能避免孩子體驗到哪怕一丁點的不適、焦慮或者失望。當孩子長大,面對正常的挫折,就以為事情嚴重出錯了。

這些父母會過多關注孩子的情緒,並且啟動保護機制。視孩子的悲傷、焦慮情緒為不好的情緒,不肯讓他們獨自面對這種情緒。

當親友去世時會選擇利用謊言來交代過去,不忍心讓他們面對死亡,沒有勇氣讓他們意識到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循環。

當孩子跌倒時會及時上前,在孩子還沒反應過來恐懼是怎樣的,就極力勸慰。

長此以往,這類孩子面對不安情緒的獨立性會很弱。一旦接觸到某些看似正常的不安情緒就容易放大,並且陷入焦慮。

並且,由於之前家長給足的「幸福感」,也導致了成年後他們幸福感的降低,更多的是幸福敏銳度的降低。

哈佛大學講師、兒童心理學家丹·肯德隆表示,如果孩子不曾體驗痛苦的感覺,就無法發展「心理上的免疫力」。

既然稱之為免疫力就屬於自身調節能力的一種,也只有接觸過病原體免疫力才能得到增強。

完美父母無疑是沒有強化孩子的免疫力,並且自身充當了孩子的免疫力。

這就像洛杉磯家庭心理師傑夫·布盧姆說的那個觀點:

「一個孩子應該體驗正常的焦慮,才會有適應性。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後更加獨立,就應該每天為他們將來的離開做好準備。」

孩子終歸是要離開的,一方面想著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方面又「無微不至」,孩子一旦遇到什麼問題就武裝好自己幫助其消滅困難,這樣很難讓他做到獨自面對挫折。

受到過度的心理呵護並不意味著好事。關注孩子的情緒是應該的,可是做到適當更是應該的。

有時候缺憾美才是真正的美。

要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媽咪。只須當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了。

英國著名兒科醫生、兒童精神學家唐納德·威尼康特

小蓓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後很多家長會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不過,不要演變為懶惰家長哦~

更多孩子成長路上疑惑給小蓓留言~

愛你萌~

GIF

本公眾號致力於分享對孩子成長有用的乾貨,囊括營養飲食、學習方法、教養等方面,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將第一時間核實並刪除。

?樂蓓寧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每一次成長

都想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蓓寧營養中心 的精彩文章:

關於自閉症這5件事你知道嗎?

TAG:樂蓓寧營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