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叛軍集結主力攻城,一老婦明確告知守軍方位,叛軍聽後卻急忙撤兵

叛軍集結主力攻城,一老婦明確告知守軍方位,叛軍聽後卻急忙撤兵

古代掌管兵權的將領,若是能身居高位的,除了有勇猛過人的武力之外,還需要一些排兵布陣的機謀。俗話說兵不厭詐,便是這個道理了。而反觀中國古代的一些戰爭歷史,其中各個將領所用的計謀層出不窮。最令人嘆服的,是那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計策。而唐朝錢鏐的一個計策正是這樣。

黃巢起義

在唐朝乾符年間,天下並不太平。全國各地出現了很嚴重的災害,農民收成不好。但是在這個危機時刻,唐王朝仍然不理會百姓的安危,依然常年用兵,並且賦稅逐年增加。這樣的天怒民怨,引起了王仙芝為首的農民起義。

一石激起千層浪,王仙芝舉起了起義的大旗,隨之受到了各地百姓的支持。於是起義的隊伍不斷壯大,也攻下了許多地盤,鼎盛時期有30萬的兵馬。而在加入其隊伍的人當中,黃巢顯得格外的獨特。

黃巢的家境殷實,家裡世代靠走私鹽來牟取暴利。而黃巢從小的時候便很有才華,據說五歲就能與人對詩。再加上他喜愛騎馬射箭等武事,心中更是有很大的抱負。

王仙芝

成年之後,黃巢便上京趕考,希望能得到官職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不幸的是,他的考試都沒有成功,名次全在最後。於是,黃巢怒而離京,還寫下了反詩。之後在乾符二年,黃巢聽說王仙芝起義,就率領家鄉的數千子弟投入後者部下。

眼見王仙芝的勢力越來越大,威脅到了國家根基,唐朝皇帝也開始慌張起來。他立馬下令,徵調各地的節度使去平定叛亂。但這場起義聲勢浩大,搞得全國上下混亂一團,平亂的效果並不佳。

後來,王仙芝被唐軍捕獲殺死,其部下便一起推舉黃巢為王。在廣明元年時,黃巢率領起義大軍,一路攻破城池,一直殺到長安附近。皇帝知道後,也立馬慌忙逃竄。於是,黃巢便順利的佔領了長安,並在此稱帝。

錢鏐

後來黃巢的軍隊被唐朝各地節度使打敗,當他退敗到江淮地區的時候,打算進軍攻下臨安,用作歇腳之地。

而臨安的守將名叫錢鏐,機智過人,曾經平過很多場叛亂,很受皇帝重視。而他面對黃巢的大軍,知道自己與對方的兵力差距懸殊,要用計將其逼退。

他先是調動自己的精銳部隊,將黃巢的先鋒兵打敗。然後他將軍隊調到一個名為「八百里」的地方,並告訴一個老婦人,若是敵軍問起,就說:「臨安屯兵八百里」。

錢鏐雕像

之後黃巢軍隊到達,因不明情況就問那個婦人。婦人便告訴他:「臨安屯兵八百里。」黃巢大吃一驚,心想臨安守軍如此龐大,而且作戰能力強,自己遠遠不是對手,就忙下令離開。錢鏐憑藉自己的智謀,保住了臨安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支中國軍隊,從黑髮蒼蒼打到白髮蒼蒼,永不放棄,戰至最後一人
總理正在前方視察,突然一名普通解放軍戰士大喊道:快點給我讓開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