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劍 鑒賞
文史
05-18
垓下之圍
歸天難,殺氣騰騰劍光寒。劍光寒:力撥青山,氣蓋中原。欲渡江東卻無顏,歌聲殘:逐鹿問鼎,四面楚歌歌聲殘。恨地無環。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戰國末年生於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沈廣隆霸王劍是瀋州大師的得意作品,此劍全長108厘米,按古書記載西楚霸王項羽所佩之劍而鑄作,此劍為一柄重劍,厚重而不失協調,簡約而不失典雅;此劍體選用全手工摺疊鍛打花紋鋼6000層左右,劍鞘取上等黑檀木製作,劍身全手工磨礪出三道獨特血槽,外裝為純銅手工雕刻立體蝙蝠圖案,寓意福到了,永葆康寧;此劍經煉、鍛、鏟、銼、刻花、冷鍛、淬火磨礪等30多道工序,經時數月傾心製作而成。


※一把聖劍隨明主,八面寒光震天下
※歷史各個時期劍的用料,樣式及鑄造特點
TAG:沈廣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