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遊記:第十一站之「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遊記:第十一站之「唯有牡丹真國色」

都說北京的牡丹在春天開放,可是在立夏之後的北京城中,卻還有一處花開正好的牡丹園,這便是北京市延慶區大榆樹鎮國色牡丹園。受地理位置和氣溫的影響,這裡比北京市區的牡丹開花時間要晚20天。小編特意先替您去踩了踩點,一起通過攝影師的鏡頭來感受下這個佔地500畝、種植牡丹220餘萬株、目前北京面積最大、種植牡丹數量最多的牡丹專類園內的國色天香吧!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句將牡丹的驚艷美貌描寫得生動形象,而在國色牡丹園的觀景台中,從上往下俯瞰各色種類的牡丹花海,好像還真的能體會到幾分劉禹錫的詩意!

牡丹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洒,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原產於中國,牡丹文化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已有約3000年歷史。

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牡丹詩大量湧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堪稱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成為千古絕唱。

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遊的《天彭牡丹譜》。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賦,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數見不鮮。

事實上,牡丹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心靈美」。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肅省武威縣發掘的東漢早期墓葬中,發現醫學簡數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從而變野生為家養。

在國色牡丹園中,小編也看到了由牡丹花芽製成的花芽茶、牡丹籽製成的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標本製成的裝飾畫等一系列牡丹加工產品,牡丹切花也開始走進了更多普通市民的家裡。

趁著牡丹花開正好,或是約上三五好友,或是全家出遊,一起在牡丹園裡吟詩作樂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化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花遊記:第十站之「環路上的金色月季項鏈」

TAG:綠化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