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降血糖可找胰島素,對付那些副作用的坎要靠自己

降血糖可找胰島素,對付那些副作用的坎要靠自己

用胰島素降血糖,關注注射細節才能避免副作用。

外源性的胰島素是控制血糖的有力武器,但是,注射胰島素如果操作不當就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很多糖友也正是因為沒有注重操作時的細節,如果治病又添新麻煩,並由此對胰島素產生誤解,甚至因恐懼而抵觸。今天我們就來幫這些糖友們分析下原因,找找對策。

胰島素使用的第1道坎,也是最需要注意規避的是低血糖。較輕的低血糖表現會有頭暈、出汗、心慌、手抖、無力等,重症的低血糖會引起意識恍惚、精神反常、怪異行為,甚至出現昏迷。低血糖的發生主要與胰島素注射量過大有關,也可能是注射後沒有進餐或餐量太少引起,有時是運動量增加但沒有加餐導致。解決的辦法,首先是要學會識別低血糖表現,如果發生低血糖要馬上補充含糖飲料或食物,情況嚴重時則需要靜脈輸注葡萄糖。此外,要注意不可隨意加大胰島素用量,並保持生活規律及定時定量用餐。

用胰島素時要過的第2道坎是體重增加,許多糖友很納悶,糖尿病與肥胖有關,打了胰島素更胖了,這還咋治病呢?實際上,輕微的體重增加,正是胰島素髮揮治療的證據。因為,胰島素會促進對血糖的吸收和利用,流少尿糖,帶來的結果就可能是多餘的糖被轉化為糖原或脂肪,帶來體重增加。解決的辦法一是控制飲食和配合運動,另外就是聯合用藥,通過使用二甲雙胍等來減少胰島素用量。

注射胰島素要過的第3道坎是皮下脂肪的增長或萎縮,在使用一段時間胰島素後,有些人的注射部位的皮下組織會出現增厚,呈現橡皮樣或瘢痕樣改變,這是由脂肪細胞增大或脂肪組織腫脹引起的;有些人則會出現皮下脂肪萎縮,表現為皮膚的凹陷,這是胰島素結晶引發的局部免疫反應。通常這些變化是與沒有輪換注射部位或重複使用針頭有關。皮下脂肪增生一般會在停止注射後消退,不需要特別治療。解決辦法是注射時使用一次性用具,並定期更換注射部位。

使用胰島素要過的第4道坎是疼痛,正常情況下,注射胰島素應為無痛或僅有輕微痛,如果疼痛無法耐受,可考慮是不是針頭過長或針頭直徑過大,有時,注射時的情緒影響也會讓疼痛感加重,或者是針尖觸及肌肉或筋膜、皮膚捏得過緊等造成,此外,如果注射選擇了脂肪增生的部位,也會引起疼痛。對策是注意把從冰箱中取出的胰島素先恢復到室溫再注射,已經開封的胰島素或筆芯要在室溫下保存,保存期不超過1個月,注射時選用盡量較短、直徑更細的針頭,針頭盡量不重複使用,在穿刺時平滑進行,不要猛扎,也可以通過拆分劑量或提高濃度的辦法,減少單次注射量。如果經濟條件許可,可選擇無針注射器,其原理是通過高壓射流將藥液以霧狀形式注射到皮下組織。

使用胰島素的第5道坎是過敏,主要表現是注射部位出現瘙癢、紅斑、皮疹、皮下硬結等,出現胰島素過敏的情況並不多見,一般認為與劑型有關。動物胰島素與人胰島素存在結構差異,有可能引起過敏;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則與內源性胰島素的結構一致,雜質蛋白含量極低,極少引起過敏。出現過敏反應,可以先嘗試變換注射部位,如果不能解決就要考慮換用高純度的胰島素劑型。

使用胰島素的第6道坎是各種皮膚問題,包括出血、感染、淤青等,這主要是注射方法不當或是消毒不嚴帶來,改善注射操作多可解決。其他問題常見的有水腫、神經痛、視物模糊等,水腫的出現是由於糖尿病還沒控制,特別是用量偏大時,會表現為下肢凹陷水腫,是水鈉瀦留所致,注意飲食低鹽後多會在1到2周內消除,不需特別處理;胰島素性神經痛主要發生在肢端或胸腹壁,多與血糖降得過快有關,在血糖平穩後就會緩解;視物模糊多出現在應用胰島素之初,是血糖快速下降影響到晶狀體及玻璃體的滲透壓,晶體水分溢出導致的屈光度下降,一般會在2到4周恢復,降糖不過快就會防止此類情況發生。常見的坎兒都列在這裡啦,糖友們如果碰到其他意外情況,就及時和自己的醫生聯繫諮詢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胰島素 的精彩文章:

注射胰島素這麼久,有些事情你一直懵懂!
吃什麼二甲雙胍,生活方式就能改善胰島素抵抗!

TAG:胰島素 |